校长为什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59005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为什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校长为什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长为什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为什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校长为什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校长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威信应明确哪些问题?答:第一,校长有了威信,校长作出的决定就能畅通无阻,这对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处理学校各种问题是非常有利的。第二,校长有了威信,校长发出的号召和提出的倡议,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这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的远景规划和近期打算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号召和倡议有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能得到谅解。第三,校长有了威信,校内人际关系将是融洽的。明确:1、对下属要公正,赏罚分明;2、对下属指令要明确,决断要及时;3、对下属平时要求严格,但是一旦出了问题,领导者首先要承担责任;4、不轻易许诺,既许诺就必须切实做到,切勿失信于下属;5、不要

2、强迫下属做力所不及的事;6、既用下属,就要充分信任。2、 联系实际谈谈校长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答:一、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业务素质:1、有相应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2、有一定的理论水平。3、有管理才能。 三、思想素质: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处理事情。努力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四、身体素质:身体健康。3、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试分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危害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一)在学时间过长 尽管名义上我国中小学生一年上学的时间是180多天(扣除寒

3、暑假和周末),但由于各种名义的办班、补课,实际上学时间要大大超过这个数字,不少学校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一年上学时间高达300天以上。在发达国家,中小学生一年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 160天左右。(二)上课时数过多 我国中小学生一天要上67节课,这还不包括加课和变相加课的课时,如果折算成相同时间,每天要比发达国家多出2节课左右。以科学教学为例,据某国际教育组织的评估,我国初中每周科学教学的时间为331分钟(实际上并不止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科学教学时间(200分钟),在参加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的2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三)作业量过大 在一些学校,中小学生的作业

4、时间几乎是个无底洞,很难统计。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中学生仅在学校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每周就达307分钟,而其他国家中学生每周用于学习数学的全部时间平均仅为217分钟。(四)简单机械的重复性训练过频 现实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量重复性训练。比如一个字一次就要写10遍乃至几十遍,同样的数学题要反复做许多道,同样题目和题材的作文要反复写许多次。原因之一,是“应试教育”与总体办学目标不一致,造成了片面追求升学力的普遍现象。对策:(一)首先要拨正办学方向。(二)我国的高考和中考制度是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窃以为有些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三)要改进现行教学评估制度,逐渐遗

5、弃排名次的做法,逐步改进分值太细的做法原因之二,是以教会学生文化知识为限的旧传统观念作怪,引起教学思想偏航所致。针对这种情况: 第一,是否首先要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的航向,由较低层次的“教会文化知识”渐进到“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能力”的较高层次上来第二,由于教学思想的偏航与教育者的素质相等,因此,我们应把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放到首要位置上来。原因之三,是由于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所致其一,建议改变传统落后的授课法,运用科学性、艺术性和多变性等生动灵活的授课方法。其二,建议施教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为限。其三,建议以课本为主线,适当发挥好参考书的辅助作用。其四,建议采用和推广情感教育的方法。原因之四,是由来自社会、家庭等压力所致这种现象给我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尽快提高家长乃至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其一,子女与家长的关系是在血缘为纽带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影响学生个性的最深厚最持久的一种关系。其二,建议成立一些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素质。其三,建议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横向联系,各方面密切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4、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应如何针对教师工作特点做好教师工作管理?答:特点:示范性,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做到:1、不要摆高姿态,与学生的关系就像朋友。2、严格要求,不要纵容学生的错误。3、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