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56970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业信息化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信息化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数字化设计技术群与信息化的关系1、制造业信息化内涵及作用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2、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五个主要发展方向1)管理数字化:实现企业内外部管理数字化和最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设计数字化:实现产品设计手段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3)企业数字化:实现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最佳利用,促进业

2、务过程、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区域和行业的竞争力。4)生产过程数字化:通过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5)制造装备数字化:实现制造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效率。3、研发设计信息化新时期工业企业创新的源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途上,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作为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环节,研发设计信息化无疑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工信部近期召开的部分省市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经验交流会上,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来自航天、航空和电器等领域

3、的旗舰企业详细阐释了其推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 中航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中航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表示,包括集成框架、软件工具、标准、知识和业务流程等要素在内的“软装备”是研发设计信息化的核心。 正如杨海成所言,多年以来,该集团围绕航天科研生产对信息化的客观需求,不仅完善了信息化基础建设,而且形成了以AVIDM软件为代表的一批支持航天科研生产的信息化核心软件,这些无疑成为该集团深入推进航天科研生产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杨海成总结认为,中航科技集团推进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的得力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深入开展数字化单项技术应用,提升型号研制水平。加强数字化样机、数字化仿真及验证、

4、数字化分析等各种单项技术在型号工程研制中的深入应用。迄今为止,该集团所属大多数科研生产单位已经逐步过渡到全三维设计,工程应用普遍采用数字化分析技术。 二是强化基础核心软件支撑,提高数字化集成能力。值得一提的是,AVIDM框架软件是以产品的数字化定义为对象,以设计、制造、试验、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和软件工具集成的支撑软件。 三是强化系统集成,构建网络化协同工作环境。该集团通过培育基于AVIDM框架软件的航天产品研制的数字化协同环境,初步实现了设计与制造的协同,构建了跨越异地多厂所的院级AVIDM系统联盟,以及产品设计与制造之间的数据共享。 如果要分享航天科技集团在产品研

5、发设计信息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如下三条“准则”不得不提: 首先,信息技术与科研生产的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实现航天信息化技术与产品设计的全面融合,要从单点应用到流程优化和能力平台建设,真正体现点、线、面的结合,以平台促进设计手段创新、设计能力提高,进而形成全方位融合的航天数字化研制体系。 其次,以需求推进信息化。以需求为牵引,特别是设计研发软件与产品设计结合,由工程化逐步向通用化方向过渡,在过程中锤炼软件,构建平台,进而提升研制生产的综合能力。 第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航天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毋庸置疑,具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核心支撑软件,同时加快信息化产品的国产化进程,是推动

6、航天科技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建民上海电气:打造装备制造共性技术专业平台 作为我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上海电气始终坚信,设计是自主创新的源头,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能力建设,不仅可以推进先进设计技术的深化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且符合装备产品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据介绍,为提高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上海电气打造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前期内容主要包括三维设计技术、工程分析与仿真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快速成形与制造技术、CAD/CAM集成技术和专业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设计能力建设,上海电气不仅显著加快了复杂产品的设计进程,提高了研

7、发成功率和产品性能,而且在重大战略产品自主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针对引进型1.25MW和2MW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该集团建立了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风轮桨叶的性能及变桨过程进行仿真技术研究,以优化发电机组性能,获取最大功率,进而提高桨叶的设计水平。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提升产品效能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装备制造的发展趋势。”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建民表示,未来一段时间,该集团提高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工作设想主要涵盖如下五个方面:一是提升数字化集成设计能力,二是研发应用基于三维设计的先进设计模式(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三是打造基于三维数模的数字检测与制造质量工程,四

8、是构建集团重点产品设计共享数据库和知识库,五是建立符合现代制造服务业特征的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二、“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从“十一五”规划中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两化”融合、“五化”并举,再到此次“两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党和国家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信息化的辐射范围也逐渐从工业升级改造、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拓展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于“两化深度融合”这个新提法,会上也有不少代表委员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而对于信息通信业来说,在“两化”深度融合上下工夫,无疑是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

9、期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政府推动:行业紧密结合“两化”应如何深度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首先就在于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更深地结合,而不单单是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全国政协委员、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所有行业要全方位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建筑、物流等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都要用信息化提升现代化,而不仅仅是工业。”而要实现产业的紧密结合,政府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以规划、政策等手段发挥更有力的推动作用。此次“两会”上,不少来自地方的代表委员指出,在各地方已出台乃至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拉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放在信息网络及服务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动上,在具有地方特色

10、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独特优势。代表委员们认为,这就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体现。新任重庆市科委主任、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钟志华委员就提出,节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五个趋势,即小型化、轻量化、信息化、模块化和个性化。其中信息化意味着通过增加交通诱导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增强汽车性能。钟志华强调,重庆有优势的汽车产业,也是一个信息产业基地,把两者组合起来,重庆将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外包方面有很大的作为。针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成本占GDP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的现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近东委员建议,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运用智能标签、现代化分拣等高新技术形成高效率的直线配送,建

11、立现代物流系统与电子支付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业对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产业层面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最需要的是政府主导。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陈刚代表说,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主体还是企业,但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必须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调整信贷、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等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2.创新驱动:突破融合技术近年来,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在企业层面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信息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也存在“两化”融合广而不深、产业改造升级缺乏国家层面的大项目带动等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出,物联网、移动互联

12、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给“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将成为传统产业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改造升级的利器。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高端融合技术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借机提升各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代表委员的眼中,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物联网技术所能实现的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服务,将给各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可以用物联网优化城市管理,使工业节能降耗,为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重庆市南岸区区长刘宝亚代表建议,国家从土地政策方面对物联网产业给予支持,在土地供给和规划上优先支持物

13、联网产业发展。在财税政策方面,建议减免物联网产业项目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行政规费,中央财政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3)两化融合要求深入工业全链条2010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对“十二五”两化融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了实现对深度融合的推进,会议提出了几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生产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形成全行业覆盖、全流程渗透、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注重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作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在

14、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四是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协调推进政府部门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五是大力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推动医疗、教育、社保、文化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快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科学规划无线电频谱资源,提高支撑两化融合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信部信息化司产业信息化处 李颖新突破行业人才瓶颈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自十七大提出推进“两化融合”,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确定8个两化融合试验区开展示范试点以来,我国两化融合工作已

15、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起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代表、委员的热议和思考。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多位代表、委员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深度融合上作文章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于“两化深度融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两化深度融合将是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的基础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认为,两化融合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现实,也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期普遍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深度融合,则是针对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期,且正

16、逢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渗透这样一种形势,为我们利用后发优势、缩短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高综合国力提出的适时且可行的经济发展方向。“就一般意义上的两化融合来说,其本质是需求牵引,即工业化需求牵引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工业化的进步。而两化深度融合则要在上述融合基础上促进并解决两化相互依存、渗透与牵引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工业产品在设计、制造、集成、控制、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全面信息化,以及这样的信息化对信息技术发展本身的支撑与促进。”胡海岩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全国政协委员、盛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天桥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说:“网络时代融合是根本,工业化的高级阶段是自动化、智能化,要靠信息化去推进。所谓深度融合,是工业化上一个新台阶后,信息化要跟上。或者说,信息化出现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