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56452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本章要求:输电线路的感应过电压:雷击大地和雷击杆塔时导线上感应过电压的计算输电线路上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建弧率及雷击跳闸率的计算。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及作用分析由于输电线路长度大,分布面广,地处旷野,易受到雷击。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大气过电 压有两种:一种是雷击于输电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1)雷直击导线,无避雷线的线路最易发生,但即使有避雷线,雷电仍可能绕过避雷线的 保护范围而击于导线(绕击)。(2)雷击杆塔或避雷线强大的雷电流通过杆塔及接地电阻,使杆塔和避雷线的电位突然升 高,杆塔与导线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子闪络电压时绝缘子发生闪络,导线上出现很高的电 压。这种

2、杆塔电位升高,反过来对导线放电,称为反击。另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而引起的,由于电磁感应所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3)雷击输电线路附近大地 雷击导线水平距离65m以外的大地时,由于空间电磁场的 急剧变化,在导线上感应出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的危害:(3-1)引起线路跳闸,影响正常供电由于过电压引起绝缘子闪络,导线对地短路,雷电过电压持续时间短(几hs),继电 保护装置来不及动作,但工频续流沿放电通道继续放电,在形成稳定燃烧的电弧后,则继电 保护装置将使断路器跳闸,影响正常送电(3-2)雷电波侵入变电站导线上形成的雷电过电压波,最终将侵入变电站,经复杂的折反射后,在电气设备

3、上出 现很高的过电压,危及设备绝缘,造成事故。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由耐雷水平及雷击跳闸率来衡量。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冲击闪络的最大雷电流的幅值,单位为KA。线 路的耐雷水平越高,线路绝缘发生冲击闪络的机会就越小。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有雷击所引起的跳闸次数。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 合指标。线路防雷问题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经济问题,在确定线路的具体防雷措施时,应根据线路 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 高低等条件,特别要结合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第一节 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一、雷击线路附近大地,

4、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感应过电压的来源:静电分量:束缚电荷瞬间释放形成感应雷过电压。电磁分量:主放电电流产生磁场变化形成感应过电压。当S 65m时,单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为:口 N 乂 hU = 25 i s d七-雷电流幅值KA;勺-导线悬挂的平均高度m; S-雷击点距离导线的距离。感应过电压特点:(1) 由于雷击大地,大地自然接地电阻较大,雷电流幅值一艘100kA,感应过电压幅值一 般为300-400kV,最大为500kV,故可能引起35kV及以下线路闪络事故,对于110kV及 以上线路,由于绝缘水平较高,所以一般不会引起闪络事故。(2) 感应过电压的极性与雷电流极性相反。.(3) 三相导线上同

5、时出现,相间不存在电位差,故只能引起对地闪络事故,如果两相或三 相同时对地进行闪络,即形成相间闪络事故。(4) 波形较平缓,波头几一几十p s,波长几百p s当导线上方挂有避雷线时:由于其屏蔽效应,导线上的感应电荷就会减少,导线上的 感应过电压就会降低。避雷线的屏蔽作用可用下法求得,设导线和避雷线的对地平均高度分若避雷线不接地,则可求得避雷线和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分别可以表示为Ug-bUg.d= 25或所以Ug -bg-d h但是避雷线实际上是通过每基杆塔接地的,因此可以设想在避雷线上有一个(-U )电 g -b位,以此来保持避雷线为零电位,由于避雷线与导线的耦合作用,此FUg将在导线上产生耦合

6、电压kUg/,其中K为避雷线和导线的耦合系数。这样,导线上的电位将为Ug - dUg广U. d(1-k0)上式可以表明,接地避雷线的存在,可使得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下降到u;.d。耦 合系数K越大,则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越低。二、雷击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口 2 乂 hU = 25 i s d上式比较适合当S65m的情况,更近的雷电将因线路的引雷作用而击于线路。雷击线路杆塔时,由于雷电通道所产生的电磁场的迅速变化,将在导线上感应出与雷电 流极性相反的过电压。 无避雷线时U = ah 有避雷线时U d =叫(1 - ka 感应过电压系数(kk/m ),等于雷电流平均陡度(L)2.6第二节

7、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我们以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有避雷线的线路为例进行分析,其他线路的分析原则相 同。雷击避雷线路的情况可以分为3种,即雷击杆塔塔顶、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雷绕过 避雷线绕击与导线(绕击)。一、雷击杆塔塔顶时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雷击杆塔塔顶时,雷电通道中的负电荷与杆塔及避雷线上的正电荷迅速中和形成雷电 流。雷击瞬间自雷击点(即塔顶)有一只雷电流波沿杆塔向下运动;另有两个相同的负电 流波分别从塔顶沿两侧避雷线相邻杆塔运动,于此同时自塔顶有一正雷电流波沿雷电通道 向上运动,此正雷电流波的数值与3个负电流波数值之和相等。线路绝缘上的过电压即由 这几个电流所引起的。硅k住一生由雷

8、电通道中正电流波的运动在导线上所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已在上节阐述过了,这里 主要分析流经杆塔和地线中的雷电流所引起的的过电压。1、塔顶电位/避雷线电位对于高度40米以下的杆塔,在工程中,常将杆塔和避雷线以集中参数电感匕七,Lb来代替,不同杆塔的等值电感L可由9-2-2查得。单根避雷线的等值电感Lb约为0.67/3H)(l为档距的长度,m),双根避雷线约为0.42/(rH)。七为杆塔冲击接地电阻。考虑到雷击点的阻抗较低,故在计算中可省略去雷电通道波阻抗的影响。由于避雷线的 分流作用,流经杆塔的电流ig.,将小于雷电流七。ig疽& iLP :杆塔分流系数 可由9-2-3查得塔顶横担对地电位可表示为u

9、= R i + L dlgt =PR i + PL dlLa ch gt a dt ch L a dt、 di I把下列两式代入上面方程:新 = 26则横担对地电位的幅值为aL ch 2.6),h _ t t式中IL为雷电流的幅值;La以横担以下塔身的电感,可表示为=L a。带入上式可gt hgt以得到,塔顶横担对地电位:u =p i( r + y x 给a L ch 2.6 hgt式中:Lgt为杆塔的总电感;hgt为杆塔的高度;气为杆塔横担的高度。塔顶端电位可表示为:Ud = R i + Lch gt gtd = Pr i + Pl l塔顶电位幅值可表示为:Utd=pr h【L+piL d2

10、、导线电位与线路绝缘承担的电压平行导线上电位:(1)耦合波分量气 雷电极性相同(k耦合系数)h ,、,(2)雷击杆塔在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气(1 - #k0),与雷电极性相反气几何耦合系 d数)h故导线的电位可表示为u = ku -ah (1 - bk )d td d h 0d绝缘子两端电位差:是表示的是横担电位与导线电位之差,故线路绝缘上的电压幅值 可表示为:U = U - U = U - kU + ah (1 - )j a d a td d h 0dU =p I (R + 匕 X 么)a L ch 2.6 hgu=吸+凡d将以上的三个式子联列可得U = 1 (1 - k) PR + (亍

11、一 k)。7 + (1 -bk )7 j Lch h 2.6 h 0 2.6为简化计算,以上计算中,假定各电压分量的幅值均在同一时刻出现,且未考虑极性不 确定的工作电压分量。对于220kV及以下的线路,其工作电压所占比重不大,一般可以省 略;但对超、特高压线路,则不可不计,且雷击时导线上工作电压的瞬时值及其极性应作 为一随机变量来考虑,为从严要求,在计算中应取与横担电位U.异极性的情况。3、耐雷水平当电压U j未超过线路的绝缘水平,即Uj U50%时,导线与杆塔之间不会闪络。由此可得出雷击杆塔时线路的耐雷水平I为ii八 h 一 Lh h(1 - k) pR + ( a - k) P gt +

12、(1 - bk ) dch h 2.6hd。2.6要注意的是U50%应取绝缘子串中的正极性50%冲击放电电压,因为流入杆塔电流大多 是负极性的,此时导线相对于杆塔处于正电位,而且绝缘子串的U50%在导线为正极性时较 低。如果雷击杆塔时雷电流幅值超过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就会引起线路的闪络,此闪络 称为“反击”。“反击”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原来被认为是接地的杆塔此时是带上了高电位, 反过来对输电线路放电,把雷电过电压施加到线路上,并进而侵入变电所。为了减少反击我 们必须提高耐雷水平。分析可知提高耐雷水平的主要措施有:(1)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ch一般高度杆塔,Rch的压降是塔顶电位主要分量。(2)

13、增大耦合系数k可以减少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和感应过电压采用双避雷线,加装耦合 地线。(3) 减小分流系数P(4) 加强线路绝缘增加绝缘子片数,采用更好的绝缘材料二、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时的过电压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示意图如上图所示;从雷击引起导、地线间气隙击穿的角度来看, 雷击避雷线最严重的情况是雷击点处于档距中央时,因为这时从杆塔接地点反射回来的异 号电压波抵达雷击点的时间最长,雷击点上的过电压幅值最大。雷击点A的最高电压为:此电压波u自雷击点沿两侧避雷线向相邻杆塔运动,由于杆塔的接地电阻要比杆塔和 A避雷线的波阻抗小得多,可以近似认为等于零用Z 0表示,这样接地点将发生负的电压全反射。电压波UA从

14、A点出发,到达杆塔接地点发生反射后回到A点,所经过的时间可表示为:L = 2(2 + h )/v (us)l为档距的长度m,hgt为杆塔的高度m,vb为波速m/us计及电晕的影响为0.75倍的 真空光速。若雷电流为平顶斜角波,其波前的表达式为iL = at( a为雷电流波前陡度a = 3。屈/us),则可得到雷击点电压uA的表示式u (t) = ob at, t tA2 Z o + Z 11上式中请注意t,七的关系以及UA (t)关于它们的表示;由上式可见,在t =时,雷击电电压达到最大值为U = aZoZb (l + 2h )a (2Z o + Z)gt由于避雷线与导线的耦合作用,在导线上将

15、耦合KU A的电压,所以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空气间隙S上所承受的最高电压气为:U = U (1 - k)=血0 (1 + 2h )(1 - k)S A(2 Z 0 + ZJgt由上式可以看出,雷击避雷线档距的中央时,雷击处避雷线与导线间的空气隙S上的 电压与耦合系数k、雷电流陡度a、杆塔高度、以及档距有关;当此电压超过空气间隙的发 电电压时,间隙将被击穿造成短路事故。根据理论分析和运行经验,规程规定在档距中央,导线和避雷线之间的空气距离S,在15 C无风时满足S 0.012/ +1 (m)式中的1表示的是档距长度,m。当档距长度较长时(如大跨越档),若按上式计算出的S大于下表中所规定的值时,可 按照下表值中规定确定,但大跨越档导线与避雷线间空气距离不得小于下表中规定的值。防止反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