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名解1. 成纤维细胞 :结构:LM:细胞大不规则,有尖细突起;核卵圆形,染色淡,核仁明显;胞质嗜碱性EM :丰富的RER和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功能:合成和分泌细胞间质,即纤维和基质2. 浆细胞:结构: LM: 圆形或卵圆形;核偏位呈车轮状;胞质嗜碱性,近核侧有浅染区 EM: 丰富的RER呈平行排列,高尔基复合体发达,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功能: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3. 巨噬细胞:结构: LM: 形态不规则有钝圆突起;核小卵圆形或肾形,染色深;胞质嗜酸性 EM表面有许多微皱褶,胞质内含丰富的溶酶体和吞噬体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功能:趋化性定向运动 吞噬功能 分泌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4. 肥大细胞:结构:LM:胞体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胞质内充满嗜碱性颗粒(异染性、水溶性) EM胞质内含膜被颗粒功能:颗粒内含组胺、肝素、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慢反应物质,释放后引起过敏反应5. 分子筛:部位:基质中 结构:蛋白质 +多糖 功能:屏障作用6. 软骨细胞: 部位:位于软骨基质内的小腔即软骨陷窝内结构:LM:不同部位大小形态不一,边缘细胞小,中央细胞增大成熟呈圆形; 核圆着色浅,核仁清楚 ; 胞质嗜碱性EM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7. 同源细胞群 :在软骨组织的中部, 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软骨细胞群, 每群含有 2~8个软骨细胞聚集在一起,位于软骨囊内。
8. 哈佛式系统 :又称骨单位,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密质中,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 密质的主要支持性结构单位 骨单位是由中央管和数十层骨单位骨板所构成的圆筒状结构 中轴为中央管, 内含穿行的血管和神经等, 其周围有 4~20层呈同心圆环绕排列的骨单位骨 板9. 网织红细胞 (reticulocyte) 形态:煌焦油染色时,胞质内有蓝色细网状或颗粒状结构,为尚未消失的核糖体正常值:成人 0.5-1% ;新生儿 3-6% 意义:为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10. 血小板:呈双凸圆盘状, 直径 2~4微米,无细胞核 胞质中央为颗粒区, 外周为透明区 电镜下,中央区颗粒分特殊颗粒与致密颗粒, 胞质内还可见开放小管系统和致密小管系统 血小板是巨核细胞质脱落的小片,有凝血,止血作用11. 肌节:肌节是相邻两条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是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结构基础每个肌节由 1/21带+A带+1/21带组成12. 横小管:组成: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故称为 T小管位置:人与哺乳动物横小管位于 A带与I带交界处,分支吻合并环绕每一条肌原纤维功能:传递电兴奋(将肌膜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13. 三联体:哺乳动物的三联体分布在骨骼肌的带和带交界处, 由横小管及两侧的终池组成。
横小管将兴奋从肌膜传递至肌浆网膜,使肌浆网膜上钙通道开放,大量钙离子涌入肌浆, 引起肌纤维收缩14. 闰盘:是心肌细胞的连接结构 横位部分位于线水平, 有中间连接和桥粒, 使心肌纤维 间连接牢固;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能传导电信号,保证心肌收缩、舒张同步15. 尼式体 :分布:核周细胞质及树突内形态:光镜:颗粒状或斑块状的嗜酸性物质 电镜:许多规则的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散在于其间的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 尼式体可作为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标志16. 突触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 可以传递信息, 进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 突触按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电镜下,突触结构可分为三部分: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线粒体) 、突触 间隙、突触后成分(包括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和离子通道)17. 郎飞结:髓鞘由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反复包卷轴突并相互融合而形成 包卷时神经膜细 胞的胞质被挤至细胞的边缘,在相邻两个神经膜细胞的连接处由于未形成髓鞘,在切片中 呈现一缩窄部,称郎飞结18. 蒲肯野纤维(束细胞) : 部位:位于心内膜下层。
结构:特殊的心肌纤维,比心肌纤维大,有 1~2 个核,细胞质淡,内含丰富线粒体和糖原, 肌丝少功能:传导冲动19. 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的动脉周围淋巴鞘主要由T淋巴细胞组成(2分),T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称为胸腺依赖区( 2分)参与细胞免疫( 1 分)20. 骨髓依赖区:淋巴结的淋巴小结、脾脏脾小结主要由B淋巴细胞组成(2分),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称为骨髓依赖区( 2分)参与体液免疫( 1 分)21. 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分布在胃底腺各部,以颈部和体部较多 光镜:细胞大,胞质红,可有双核电镜:细胞内分泌小管 微管泡系统 大量线粒体功能: a 合成和分泌盐酸HCl 的作用: 1) 激活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2) 促进胰液分泌3) 杀菌作用b 分泌内因子*内因子是糖蛋白 , 与维生素 B 1 2结合成复合物,促使维生素 B 1 2吸收入血维生素 B 1 2是生成红细胞的造血原料,当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由于内因子缺乏,维生素 B12 吸收障碍,可出现恶性贫血22. 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主要分布在胃腺底部形态:光镜:柱状,胞质嗜碱性电镜:RER和核糖体丰富,有膜被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23. 中央乳糜管: 在小肠绒毛中轴内有 1~2 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 称中央乳糜管 该管壁通 透性较大,可运送上皮吸收的脂肪物质24. 潘式细胞 :为小肠腺细胞的一种,主要位于小肠腺的底部,为锥体形细胞,胞质内富 含嗜酸性颗粒,内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25. 胰岛:为胰腺的内分泌部,是散在于外分泌部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人胰岛主要由 A,B,D 三种类型细胞组成,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生长抑素26. 肝细胞: 形态:光镜:细胞多面体形;胞质嗜酸性;核大,染色淡,可有双核电镜:各种细胞器发达1) 线粒体:丰富, 2000个/ 细胞为肝细胞代谢活动供能(2) 粗面内质网:很发达,分布于核周合成各种血浆蛋白,如血清白蛋白、纤维 蛋白原(3) 滑面内质网:多,广泛分布于胞质内,膜上有多种酶系分布合成胆汁;脂肪代 谢;糖原代谢;激素灭活;解毒(4) 高尔基复合体:很发达, 50 个/ 细胞,主要分布在胆小管周围和核附近,蛋白 加工;胆汁分泌(5) 溶酶体:数量较多,多位于胆小管及高尔基复合体附近细胞器更新;胆红素 代谢;贮铁(6) 微体:含有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有解毒作用(7) 内含物:糖原,脂滴和色素等27. 胆小管: 部位:相邻肝细胞之间。
结构:局部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边缘形成连接复合体,肝细胞形成微绒毛,伸入胆 小管内功能:胆汁通路28. 肝血窦:肝板之间不规则腔隙,大小不等,通过肝板上的孔,相互沟通成网,肝血窦的 血液来自于小叶间A、V,汇入中央V结构:窦壁为内皮细胞,血窦腔内有肝巨噬细胞( 1)内皮细胞:内皮为有孔,无隔膜,外无基膜,内皮细胞之间间隙大,所以肝血窦通透 性较大,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 2)肝巨噬细胞:又称枯否细胞在肝血窦内,大而多突起,胞质内常见吞噬的红细胞及 异物29. 窦周隙( Disse 隙): 部位:位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 内容物:血浆成分(肝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贮脂细胞:功能 a 贮存维生素 A;b 合成胶原纤维30. 肺小叶 :细支气管及其所属分支组成肺小叶,周围由结缔组织包裹,呈锥体形,其尖端朝向肺门,底部朝向肺表面31. 肺泡隔:是相邻肺泡上皮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弹性纤维多, 还含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32. 肺泡孔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用于平衡肺泡气压33. 气血屏障 :是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必须经过的几层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及其下方的液体层、肺泡上皮、上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
34. 肾小体:呈球形,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 由血管球和肾小囊构成, 是原尿形成的场所35. 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 由血管球毛细血管有孔内皮、 基膜、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 成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时,由于压力较高,血浆中部分物质通过滤过屏障而进入肾小囊腔滤入肾小囊腔 的滤液称原尿36. 近血管球细胞(球旁细胞) : 来源:入球小动脉平滑肌细胞 立方细胞 功能:感受血压,分泌肾素光境:上皮样细胞,胞体大,胞质弱嗜碱性 电镜: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丰富——合成肾素37. 致密斑:来源:远曲小管近血管极处,立方细胞 柱状细胞,排列紧密功能:感受尿Na■浓度,调节肾素分泌38. 足细胞: 是构成肾小囊脏层的细胞 细胞体积较大, 并凸向肾小囊腔 电镜观察足细胞从胞体伸出几个较大的初级突起,每个初级突起又分出许多指状的次级突起,相邻的次级突起互相穿插成 栅栏状,紧贴于血管球毛细血管基膜外面次级突起之间的间隙(裂孔)有膜覆盖,称裂孔膜此膜参与 滤过屏障的构成39. 赫令体 :结构:光镜:嗜酸性均匀致密小体电镜:大量分泌颗粒功能:储存和释放 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的激素—— 催产素,血 管加压素40. 嗜铬细胞: 肾上腺髓质细胞用含铬盐的固定液固定时, 胞质内可见被铬盐染成黄褐素的 嗜铬颗粒,故又称嗜铬细胞。
该细胞能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41. 垂体门脉系统 :组成:初级毛细血管 +垂体门微静脉 +次级毛细血管意义: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送到 腺垂体远侧部,调节嗜碱性和嗜酸性细胞的分泌42. 睾丸大体组成 : 被膜:白膜:致密结缔组织 睾丸纵隔:内含睾丸网 睾丸小隔,将睾丸分割成睾丸小叶实质:曲精小管 + 间质功能:产生精子 + 分泌雄激素 一、曲精小管组成:界膜:肌样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生精细胞 + 支持细胞(一). 生精细胞组成:精原细胞 f初级精母细胞 f次级精母细胞 f精子细胞f精子1. 精原细胞: 部位:贴于基膜 形态:圆形,直径 12 微米,核圆形,染色较淡电镜下各种细胞器不发达功能:精原细胞f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 : 部位:离开基膜,位于精原细胞内侧形态:细胞圆形,胞体较大 (18 微米) ,细胞核具有分裂前期细胞核的特点 功能:初级精母细胞 f 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 部位:初级精母细胞内侧 形态:细胞变小,细胞核特征同初级精母细胞,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较短,故在切 片中不易看到功能:次级精母细胞f 精子细胞 4.精子细胞: 部位:近管腔面 形态:细胞较小,直径 8 微米,染色深,细胞核浓缩。
功能:经变态形成精子5.精子: 部位 : 管腔面或腔内 形态: 蝌蚪状 : 头 + 尾精子的变态过程:①细胞核浓缩 ②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 ③中心粒长出微管④线粒体迁移形成线粒体鞘 ⑤胞质残余体丢失 精子形态:头 +尾 头部: ①浓缩的细胞核 ②顶体: 由顶体内、外膜包裹形成,内含顶体酶 尾部:①轴心:9+2微管,为精子运动的结构基础 ②线粒体鞘: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二) 支持细胞:形态:光镜: (1)细胞境界不清(2)细胞核位于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之间,呈椭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 形,核染色淡,核仁清楚电镜: (1)细胞高达腔面,表面和侧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