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56009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安徽省气象局二五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1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1第二节机遇和挑战4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第一节 指导思想6第二节 基本原则6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8第一节 总体目标8第二节 发展多轨道、研究型业务8第三节 构建集约化、开放式业务功能平台10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建设重点15第一节 中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工程项目15第二节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建设项目19第三节 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2第四节 气候生态资源监

2、测预警与综合利用工程项目26第五节 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护项目30第五章 政策及保障措施33第一节 扎实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33第二节完善科技和人才政策34第三节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34第四节推进气象依法行政35第五节加强合作与交流35第六节推进基层台站和气象文化建设35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5.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十五”期间,安徽省气象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气象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3、气象事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气象综合探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了阜阳、马鞍山新一代天气雷达、80个自动气象站、800多个自动雨量站、L波段探空雷达等先进的气象探测装备。气象信息系统建设成绩斐然,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连通的地面宽带数据通信网和远程电视天气会商系统,建成省内流媒体广播系统,引进了浮点运算速度达每秒2176亿次的IBM P690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顺利实施,建成了省级作业决策指挥中心,启动了人影作业基地建设,开展了人影外场试验,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手段和作业规模的升级。组建了全国第一个流域气象中心“淮河流

4、域气象中心”,开展了流域气象服务。气象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我省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增强了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预报警报能力。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先后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警预报、城市暴雨积涝预报、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皖江段)面雨量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业务服务工作。目前,我省气象服务已发展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建筑、林业、水利、环保、旅游、航空、电力、保险、消防等各行各业,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防灾减灾做出

5、了积极贡献。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已在全省所有的市、县、乡建立了信息服务站, 在2200多个村建成了信息服务点,拥有注册会员40000多个,截至2004年底网上农产品交易额达40多亿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有20个省、市政府组团来安徽参观考察,并参照安徽的模式建成本省农网。气象科技不断发展,人才培养力度明显加大。通过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进一步完善了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了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科研项目的规模、档次有了较大提高,共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安徽省新一代气象综合业务系统开发研究与建设”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人才强业”战略稳步实施

6、,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十五”期间,全省培养及引进博士2名、硕士18名,有4人获得正研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结构和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气象法制建设和依法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我省地方气象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全省气象依法行政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安徽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气象行政审批项目进入当地政府的政务服务中心。气象行业规划、行业政策、行业监督和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气象事业步入依法建设和发展的轨道。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省气象部门省级文明单位总数达25个。安徽省气象局先后荣获“全省文明系统”和“全国精神

7、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安徽省气象局、池州市气象局、萧县气象局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全面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气象工作影响日益扩大。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四创电子公司签订了多边或双边合作协议。与10多个高校和研究院所在天气预报、遥感、农业气象、生态环境、农业信息化、灾害监测预报等多个领域联合申报课题。与美国、德国、以色列、新西兰等国开展了学术交流,并组团赴日本、韩国、俄罗斯进行访问交流和技术培训。“十五”期间,安徽省气象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解决: 一、气象业务服务能

8、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气象监测网络不完善,特别是对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明显不足;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健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气象灾情收集渠道不畅,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响应能力不强。二、高层次人才依然缺乏、业务与科研的结合有待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结构、专业不尽合理,掌握现代化装备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不足,具备多学科交叉研究和业务能力的人才更为缺乏,与事业发展的要求差距明显。业务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仍然普遍,科研成果向业务的转化能力不强,业务需求对科研的拉动效应体现得不够。三、公共财政投入与事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台站基础设施、科技开发、重大

9、技术装备投资较弱,制约了气象事业的持续发展。四、气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气候资源开发、气象灾害防御等方面立法工作进展缓慢,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变化影响未得到足够重视。第二节机遇和挑战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承前启后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谋划了“十一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蓝图,安徽气象事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要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找准发展的切入点,紧紧围绕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快安徽气象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丰富气象服务产品,为政府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客观

10、、科学的依据,减轻气象灾害影响,合理开发利用气象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职能转变对气象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气象部门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处置突发事件、启动应急响应、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861”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需求。“861”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带动了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气象事业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地发挥

11、现实性、基础性和前瞻性作用。全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气候变化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气候突变对国家安全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引起了人类社会的特别关注。因此,加强研究气候变化的事实、成因及其对我省的影响,并提出适应对策,提高气候变化监测水平和预测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手段。卫星、雷达以及信息网络、超级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为安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不断开放竞争给安徽气象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加入WTO,使安徽气象事业处在一个更

12、加开放的发展环境中。同时气象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快速发展、气象服务国际化趋势给我省气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机遇。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扎实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大力提升气象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全面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和人才强业战略,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

13、台站”,确保“一流服务”,努力为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需求牵引、科技推动根据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对气象事业提出的新需求,立足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的基本定位,实施“科技兴气象”战略,跟踪国际气象科技及相关科技发展动态,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气象事业的整体发展,结合我省气象工作的长远发展目标和阶段任务,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利用有限资源、有限时间,实现有限目标。三、开放合

14、作、和谐发展加强开放与合作,做好本规划与国家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促进国家气象事业、地方气象事业与全行业的集约化协调发展。四、注重内涵、提高效益重视发挥现代化建设的效益,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建设规模,加强系统内涵建设,不单纯追求建设规模、速度和设备水平,实现建设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一节 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发展多轨道、研究型业务,构建集约化、开放式功能平台,

15、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安徽气象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能力、保障能力和支撑能力。到“十一五”末,暴雨短期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气象灾害对GDP的影响率从现有的3%-6%减少到2%-5%。第二节 发展多轨道、研究型业务建立并完善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农业气象与生态、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多轨道气象业务体系,增强业务服务能力。形成科技创新促进业务发展的研究型业务,实现科研和业务的有机结合,明显提升气象科技水平和气象业务的科技含量。一、天气业务发展天气雷达和地基自动观测信息的融合技术,建立各类天气及相关灾害的短时预警和预报业务系统,发展精细数值预报模式和多种观测资料融合技术,建立各类天气及相关灾害的中短期预警和预报业务系统;研究和开发集合预报、天气气候学、物理统计学、动力学动力统计学等延伸期天气预报方法,开展1030天重大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趋势预报。开发建设多功能、多媒体、可视化的综合人机交互工作平台。二、气候和气候变化业务加强动力模式预测与统计预测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