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55870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和默写。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并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体,感知词韵,并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

2、”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过程: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

3、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一、从图入手,走向村居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同时用优美的古乐伴奏)。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请大家好好地欣赏一下,然后交流一下你观察到了什么?并说说你有什么感受?(生观察交流)3、这幅图就是根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在画面上显示课文清平乐村居)二、范读课文,走近词体1、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词。2、简要介绍“词体”这一文学样式。想一想,词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介绍词:词是诗的一种

4、。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成行于宋代。词的题目与诗的题目在形式上有区别:词的题目有两部分,前面的部分是“词牌名”,是指这首词可以合乐的曲调的名称。本课“清平乐”就是词牌名。后面的部分“村居”才是词的题目。词的句子与诗也有不同: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叫长短句。读起来也就更加显得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3、再读这首词,很好地体会一下“词”这一文学样式带给我们的美感。三、品读词意,走进村居1、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这首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要求:借助课后的拼音,学会生字:“翁”、“锄”、“莲”把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2、指名12人朗读这首词3、引导学生逐词逐句读懂课文,

5、理解词意。4、围绕“在朗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四、披文入情,漫步村居1、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多么优美的乡村生活画面啊!你能否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也感受到词中画面的优美呢?2、指导学生读:要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怎样读?3、学生自由朗读。4、学生展示读、表演读,读出韵味,5、图文对照,让学生练习背诵。6、总结:文美、景美、情更美,我想,辛弃疾为我们描绘的这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一定深深地镌刻在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读一读这首词!7、齐读课文。五、走出村居,漫步词海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

6、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你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宋词吗?学生交流并背一背。2、辛弃疾是一位南宋著名的词人,他写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推荐阅读西江月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深深地喜爱上宋词,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在宋诗中尽情遨游,充分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理念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古乐、文本等,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2、引导学生自主读悟,培养他们感受语言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翁媪吴音相媚好醉大儿中儿小儿无赖教学反思:为了

7、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紧扣语言,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来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育的熏陶,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分以下四步来组织教学。第一步:从图入手,走向村居,走近词体。在揭示课题前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在古乐曲的伴奏中观察这幅画面,然后进行交流。接着,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渲染,让学生感受到画面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从而提示课题。提示课题后,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词体、了解词韵,感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优美。第二步:细读课文,品悟词意,走进村居。让学生借助课后的拼音,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引导学生逐词逐句读懂课文,理解词意。然后边读边想象,围绕“在朗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交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词的意境,走进村居。第三步:披文入情,情境交融,漫步村居这一步要努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入情。重点要指导好学生的美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漫步于村居,读出韵味,领悟内蕴,获得情感的熏陶。第四步:背诵积累,走出村居,漫步词海。在学生充分享受词作优美意蕴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诵读积累。然后教师介绍并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这一文化的瑰宝,并进行延伸拓展:一是回忆低年级阅读过的江南、忆江南、水乡歌等词作;二是推荐阅读辛弃疾的另一首词作西江月,让学生诵读自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