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杨辉三角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55869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2 杨辉三角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3.2 杨辉三角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3.2 杨辉三角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3.2 杨辉三角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3.2 杨辉三角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2 杨辉三角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2 杨辉三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抚顺市 学校:清原高中 姓名:帅万平 1.3.2杨辉三角一、教材分析1“杨辉三角”的内涵实际上就是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其内容丰富,值得学生深入探讨。对于杨辉三角所蕴含的规律,学生不难发现,而难点就在于如何把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进而推理论证,揭示其数学本质。本节课利用了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把对观察得到的规律的证明化归为组合数性质的应用上。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事实性知识,其特点是易懂难记,难于上升到理性的解释。3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组合及组合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又具体学习了二项式定理、二项式系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角度上看,学生可以从直观上很好地

2、观察发现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在老师适当的点拨下,学生能很自然地联系到上位知识,即组合数的性质与二项式系数的联系,通过师生合作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的探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互助学习的价值观教育。二、学情分析 1. 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组合及组合数的性质,这是突破本节课难点的基础。2. 能力方面在初中甚至小学,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过数字规律探究方面的活动,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更为理性的思考,对发现的规律能够尝试证明。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基本接触了高中阶段常见的四种数学思想方法,即函数与方程,转化和化归,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立足学生的认

3、知水平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项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的基本性质及其推导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的初步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猜想证明以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创新。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杨辉三角,培养学生要从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二项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性质,探讨“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

4、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发现、证明规律。五、学法与教法 学法与教学用具学法:(1)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如问题(一)、的处理).(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数学活动(如例题变式的处理).(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新知(如裴波那锲数列).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教法:本节课的教材所具有的特点是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对于这些结论学生也不难理解。但是如果以讲授课的形式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那么学生将陷入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不仅难于发现课本以外的其他规律,更甚者使学生能力缺失,

5、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1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实现情感目标,本节课先是以古诗的背诵引课,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结合本节课的历史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2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本节课设计了“问题串”的形式,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功,充分体现新课程“面向全体,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的思想。通过填表的方式初步找规律,再独立思考找规律,最后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找规律并尝试证明,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由具体感知到

6、理性思考的过程,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机会。3为突出重点,本节课采取观察启发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同时采用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测推理论证巩固反馈来理解和掌握内容。(1) 为突破难点,对结论的推理证明将由师生共同完成。在结论的推证过程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思想方法。(2) 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反馈的机会,以更好地揭示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认知,本节课借助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让学生进一步交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同时显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

7、计(一)创设情境背诵苏轼的古诗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活动找一生背古诗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古诗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同时为本节课探究“杨辉三角”中蕴含的数字规律做铺垫,使学生有迫不及待试试身手的愿望。教学内容、设计(二)温故知新1、 二项式定理2、 二项式系数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学生回答完成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的调动,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设计(三)探索新知【问题一】计算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并填入相应位置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1 23456通过计算,

8、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对上面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得到一张形如三角形的非常优美的表。这样的二项式系数表,早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里就出现了,我们把它叫做“杨辉三角”。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一,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关于二项式定理的知识及二项式系数的运算出发,让学生通过填表的形式发现二项式系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发现,这样的表格不利于发现二项式系数的其它性质,由此引发思考:如何对表格进一步整理,得到更方便观察二项式系数的数字规律的表格,由此可以自然引出“杨辉三角”。 设计意图通过对杨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

9、国情感。【问题二】观察“杨辉三角”,你能得到哪些数字规律?(填到课前发的习题纸上)(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整体看、局部看;横看、斜看。还可以计算每一横行或斜行中各数字的和,看结果是否有规律。)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表中数字,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在习题纸中做好记录。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杨辉三角”,让学生感受对待同一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处。通过独立思考,为下一环节的小组合作交流提供素材。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问题一,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三】 请与同组的其它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并试着证明你们的猜想。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合作交

10、流,集思广益。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的不同想法产生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问题四】 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表你们的看法。学生活动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设计意图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以后,各小组得到的规律已初具规模。通过派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组可以一起分享讨论成果。同时对一些教材上没有又较难证明的规律,可以在这一环节共同解决。教学内容、设计(对学生看法的预设:)设计意图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有可能找到的规律做出预设,切不可因为自己准备不足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内容、设计(四)处理预习测评练习反馈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又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教学内容、设计(五)课后延伸杨辉三角奥秘无穷,只要大家从不同角度运用合情推理,一定会发现更多的规律。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杨辉三角,使学生意识到应该把探究愿望贯穿在课堂内外。教学内容、设计(六)课堂小结从本节课的探索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杨辉三角,使学生意识到应该把探究愿望贯穿在课堂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