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7531925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同步练习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0、虽有佳肴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和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完善自我人生。 一、整体感知 1、礼记又叫 。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礼记选自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 的论著。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 和 的关系。 2、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5、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何作用? 6、想一句与课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 。 7、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五,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六、作者既要阐述“教学相长”这个观点,为什么开篇先写“嘉肴”“至道”?这样有什么好处? 七、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何作用? 八,读了这篇文言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九、课外拓展。 有客至,主

3、人具蔬食,客不悦。主人谢曰:“家贫市远,不能得肉耳“ 客曰:“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主人曰:“君何以归?” 客指阶前之鸡曰:“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1.解释带点字 主人具蔬食 客不悦 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主人谢曰 2.翻译下列句子 请杀我所乘之骡而食之 译: 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我借君之鸡乘之而归 译: 3.本文客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翻译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1、虽有佳肴 2、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 4、不知其旨也 5、虽有至道 6、虽有至道 7、是故

4、学然后知不足8、教然后知困 9、然后能自反也10、然后能自强也 11、然后能自强也 12、教学相长也 13、教学相长也 14、学学半 15、学学半 16、其此之谓乎 17、不知其旨也 18、弗食 19、不知其善也 20、兑命曰 三、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故曰:教学相长也。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五、默

5、写课文。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曳铁钯 湮 啮 溯流 臆断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棹数小舟,曳铁钯 湮于沙上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6、? 众服为确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 B众服为确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竟不可得。 7、翻译下列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第二部分: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 10、下列句中加点

7、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B棹数小舟 C、不亦傎乎 D遂反溯流逆上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

8、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谓其人曰 其子趋而往视之 14、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其子趋而往视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苗则槁矣。 1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河中石兽 测评反思交流 一、双基测评 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棹数小舟 曳铁钯 为暴涨携之去 湮于沙上 啮沙为坎穴 石必倒掷坎穴中 溯流逆上 据理臆断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一寺临河干 临:_

9、干:_ 山门圮于河 圮:_ 阅十余岁 阅:_ 岁:_ 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_ 3. 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如是再啮 古义:_ 今义:_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 今义:_ 但知其一 古义:_ 今义:_ 4.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5. 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 3eud教育网 http:/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3eud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

10、 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答:_ 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_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8.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引酒且饮之 引:_ 且:_ 蛇固无足 固:_ 终亡其酒 终:_ 亡:_ 9. 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数人饮之不足 B. 引酒且饮之 C. 子安能为之足 D. 一人饮之有余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译:_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_ 11. 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 12. 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_ 三、创新运用 13.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面的广告语有没有毛病?试作分析。 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