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523826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绩效管理考试重点(5256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绩效管理 是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和过程。2. 战略性绩效管理( SPM)是指组织及其管理者在组织的使命、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为达成愿景和战略目标而进行的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以及绩效反馈的循环过程,其目的是确保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与组织期望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持续提升个人、部门以及组织的绩效水平,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3.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注重考核和评估注重信息的沟通与绩效目标的达成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伴随管理活动的

2、全过程滞后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是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只有把绩效评价置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绩效评价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绩效评价本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绩效评价相关联的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有效的绩效评价依赖于整个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效的绩效评价来支撑。绩效评价的结果表明了组织选择的战略及行动的效果,而绩效管理则为绩效评价提供了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并在绩效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决策和改进。只有通过绩效评价这个环节,才能将客观的绩效水平转变成完整的绩效信息,为改进个人和组织绩效提供管理决策依据;同时,绩效管理的关键

3、决策都围绕绩效评价展开,包括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这些决策贯穿绩效管理过程的不同环节,但都是基于绩效评价来进行的。4. 目标管理 ,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5. 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结果、反馈。6. 标杆管理 是通过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得到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7. 标杆管理的类型: 内部标杆管

4、理、竞争标杆管理、职能标杆管理和流程标杆管理。8. 关键绩效指标 ,是指将组织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而产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用以衡量组织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性指标体系。9.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实施( 1)确定关键成功领域( 2)确定关键绩效要素( 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 4)确定组织关键绩效指标库( 5)确定部门 KPI 和 PI (一般绩效指标)( 6)确定个人 KPI 和 PI10.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特点: ( 1)始终以战略为核心; (2)重视协调一致; ( 3)强调有效平衡。11. 平衡计分卡的功能定位: ( 1)战略管理工具; ( 2)绩效管理工具; ( 3)管理共同工具。12. 平衡

5、计分卡的框架与要素:( 1)战略地图的框架(战略地图的框架及逻辑结构、战略地图的通用模板)( 2)战略地图的构成要素(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13. 战略地图的四个层面: 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14. 平衡计分卡的构成要素:( 1)目标及其类型第一,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第二,组织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第三,共享目标、分享目标、特有目标( 2)指标及其类型第一,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第二,客观指标与主观判断指标第三,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第四,计分卡指标和仪表盘指标第五,评价指标和监控指标( 3)目标值( 4)行动方案( 5)预算和责任制15. 关键绩效指标核心思想是根据

6、“二八”原则,认为抓住组织的关键成功领域(KRA),洞悉组织的关键绩效要素( KPF),有效管理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就能以少治多、 以点带面, 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进而打造持续的竞争优势。16. 绩效计划 是指当新的绩效周期开始的时候,管理者和下属依据组织的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通过绩效计划面谈,共同确定组织、部门以及个人的工作任务,并签订绩效目标协议的过程。17. 绩效计划的制定( 1)绩效计划体系的总体设计绩效计划体系设计的一般步骤绩效计划体系的全面协调( 2)战略地图的绘制总成本最低战略的通用模板产品领先战略的通用模板全面客户解决方案的通用模板系统锁定战略的通用模板( 3)目标设置和指标

7、选择财务层面的目标和指标客户层面的目标和指标内部业务流程层面的目标和指标学习与成长层面的目标和指标( 4)个人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计划体系的分级开发个人绩效计划的其他模式绩效协议的签订18. 绩效沟通的方式( 1)正式的绩效沟通:正式的书面报告;定期会面:一对一会面、团队会议( 2)非正式的绩效沟通19. 绩效辅导 ,是指管理者采取恰当的领导风格,在进行充分的绩效沟通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计划,针对下属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障碍,激励和指导下属,以帮助其实现绩效目标,并确保其工作不偏离组织战略目标的持续过程。20. 绩效评价( PA)是指根据绩效目标协议所约定的评价周期和评价标准,由绩效管理主

8、管部门选定的评价主体,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组织、部门及个人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21. 绩效评价的过程模型: 确立目标;建立评价系统;整理数据;分析判断;输出结果。22. 常见的评价主体误区晕轮效应;逻辑误差;宽大化倾向;严格化倾向;中心化倾向;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评价者个人偏见;溢出效应。23. 绩效反馈 是指在绩效评价结束后,管理者与下属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下属,并共同分析绩效不佳方面及其原因,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过程。24. 绩效反馈面谈的原则: 直接具体原则;互动原则;基于工作原则;相互信任原则。25. 绩效反馈面谈的步骤( 1)绩效反馈面谈的前期准备:选择合

9、适的面谈时间;选择合适的面谈地点和环境;收集、整理面谈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2)绩效反馈面谈的过程:面谈的开场白;面谈的实施;面谈的结束。( 3)绩效反馈面谈的总结和改进26. 绩效改进的流程( 1)绩效分析找出绩效差距;分析绩效差距的原因:四因素法、三因素法;编制绩效分析报告( 2)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 3)绩效改进计划的实施与评价27. 绩效薪酬 ,是将个人的收入与绩效水平相挂钩的薪酬制度,是与绩效管理制度密切相关的薪酬体系。28. 员工持股计划( ESOP)是资本持有者、知识所有者等全体员工分享企业所有权和未来收益权的一种制度安排。29. 电子化绩效管理 是指组织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实

10、现部分绩效管理的职能,它通过与组织现有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绩效管理与变幻莫测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会计: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采用专门的办法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目标: 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它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会对会计提出不同的目标。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管理目标理应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会计主体: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11、、计量和报告。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应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 把企业持续不断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货币计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可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会计要素: 对经济事项引起变化的项目所做的分类。资产: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

12、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收入:企业由于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 )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费用: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广义的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利润: 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来确认。权责发

13、生制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收付实现制: 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谨慎原则: 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态度,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会计等式: 又称会计核算的平衡公式,反映了基本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之间的数量关系,因而是会计科目、复式记账、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基础。会计确认: 是指依据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哪些经济信息能否输入、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的基础: 合理确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包括: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会计记录: 对会计对象进行记录的手段。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账设置和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查清会计报告: 是以日常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会计科目: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