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48402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江 西 省 气 象局2013年7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气发201328号)、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和省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赣气发2013105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县级综合业务改革深入发展,现制定本实施细则。1 总体要求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是提高县级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社会管理能力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基层气象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必须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决策部署下,立足于我省的现实基础,针对发展中的突出

2、问题,把握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围绕气象防灾减灾中心任务,面向社会服务需求,以优化业务布局、调整业务分工、完善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加强监测预警业务、改革综合观测业务、建设综合气象业务系统为重点,构建业务一体化、平台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的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与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同步,、市所辖县(市)气象局,以与玉山、县、湖口、万载县气象局要在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任务,其他市县到2015年年底前完成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任务。2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主要容2.1 公共气象服务县级气象部门负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开展面向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

3、设的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和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承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部门联动工作,开展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气象灾害调查工作,协助上级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应用或订正上级指导产品,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开展环境、交通、水文气象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电力能源、旅游等专业气象服务。负责本行政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指导,并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承当防雷减灾服务工作。做好重大社会活动、重大工程建设等的气象保障服务。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2.2 气象预警预报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天气预报会商,与时了解天气气候变化

4、趋势,熟悉影响本责任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主要负责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业务。在上级指导下,开展强对流天气和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报预警业务。根据指导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本地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基于上级指导产品,开展24小时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和乡镇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的订正业务。在上级指导下,与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2.3 综合气象观测县级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根据站类和布局,开展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蒸发、辐射、地温等自动观测,开展日照、冻土、雪深、电线积冰等观测, 编发冰雹和视程障碍重要天气报以与航空危险天气报。基准站、基本站开展云高、云量、能见

5、度和天气现象观测,一般站开展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站开展作物、森林等人工观测和自然物候人工观测与土壤水分观测。有高空、天气雷达、酸雨、大气成分、负离子等观测任务的站点保留现有观测任务。根据本地预报和服务的需求可设置相应的观测任务,开展应急气象观测。2.4 综合气象保障县级气象台站按照我省装备运行保障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各类观测设备、预报业务系统、气象服务设备和通信传输设备的维护和升级,借助运行监控系统开展故障信息反馈和简单故障的维修工作;配合省、市级保障人员实施设备故障维修、现场校准和计量检定工作;开展本辖区业务系统和综合观测设备的选址和建设等工作。县级气象台站按照维护属地化、维

6、修专业化的原则,推进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社会化。依据各类业务系统规模大小、技术通用性高低、保障任务轻重,按照省、市气象局制定的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实施方案,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实施细则和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调整相关装备保障业务流程,建立社会资源参与装备保障的各类业务流程、质量监督考核方法,推进维护维修保障社会化。建立技术装备维修由仪器设备供应商全寿命保障机制,逐步做到维修专业化。建立由气象信息员、农户、居民等承当技术装备维护的辅助保障机制,增强本地区更大围灾害性天气信息的获取能力。3 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3.1 调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3.1.1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围绕防灾减灾和经

7、济社会发展对气象保障服务的需求,强化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气象灾情调查和收集上报、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农业农村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明确各类气象服务的业务容,建立完善相应的业务布局、业务流程和业务规。3.1.2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完善以预报产品加工和灾害预警为重点的预报预警业务,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形成分工合理、流程规、集约高效的预警业务布局。加强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预警业务, 做好灾害性天气联防工作,推进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预报的延伸。短期、中期、延伸期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原则上直接应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并做好解释应用

8、。根据当地天气气候特点、预报经验和最新观测资料,重点开展强对流天气和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报预警业务,以与24小时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和乡镇精细化要素预报的订正业务。与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建立预报技术总结制度和对上级业务指导产品应用订正的考核制度。3.1.3 改革综合气象观测围绕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和现代气象业务需求,加快推进观测业务自动化进程,提高观测自动化水平;取消已经实现自动观测的人工观测项目;调整与基层综合气象业务需求不相适应的人工观测项目;调整人工观测时次;调整各类报文编发任务和传输方式。20132015年,大力推进观测自动化进程,对观测业务进行逐步调整,此阶段未完成观测自动化,为过

9、渡阶段,观测业务自动化完成后的阶段为自动化阶段。县级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方案详见附件1。3.2 建设县级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系统3.2.1 加快系统硬件平台建设从我省县级气象业务实际需求出发,通过统筹各类项目中关于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与服务器系统,建立现代化、标准化的县级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系统,提升县级台站综合业务能力和整表达代化水平。县级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系统是整合气象观测、预报和风险评估、预警服务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其硬件平台建设包括:气象服务系统、预警预报系统、综合观测系统以与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1)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本系统采用的主要硬件设备与观测、预警预报设备复用。县级业务服务系统主服务

10、器与综合观测数据的共享服务器复用,安装县级业务服务系统软件与加装 卡。县级业务服务系统备服务器与短时预报业务平台资料处理、存储服务器复用,安装县级业务服务系统备份软件。(2)预警预报系统预报、SWAN业务计算机承当开展本站预报、短时预报与短临预报制作发布的任务;SWAN服务器承当短时预报业务平台资料处理、存储任务;监测预警预报业务计算机负责实现集成本地预报技术方法、预报产品以与国家、省局、地市局的预报指导产品的应用;预警业务计算机用于滚动更新监测、预报和服务信息,并通过大屏幕实时显示。(3)综合观测系统综合观测数据中心服务器承当综合观测数据采集与存储任务,为预报预测业务、预警服务系统和对外服务

11、系统提供数据支撑;观测资料共享分发服务器负责实现山洪自动站等观测数据查询服务与外部门的数据共享服务;观测数据应用计算机实现对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显示与设备运行状态监控。(4)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系统、综合业务系统、业务操作平面、UPS系统、防雷接地、机房空调等。3.2.2 加快系统软件平台建设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系统主要由公共气象服务系统、预警预报系统、综合观测系统和网络支撑系统组成,为实现县级气象业务的综合化、集约化和自动化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1)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基于气象情报、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农气服务、专业专项服务、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等省、市指导信息,制作本地相关服务

12、产品,并利用接口化和组件化技术,整合短信、彩信、声讯、 、WAP、影视、信息服务站(点)、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等各种发布渠道,实现各类信息一个入口、多个分发渠道的一键式发布。气象情报:调用省局资料共享系统,查看整编资料信息;对省重点江河水情、大中型水库水情信息进行检索、查询;迁入中国气象局灾情直报系统,实现对灾情的实时上报;建立本地决策服务库,供制作决策服务调用。决策服务:调阅省、市决策服务指导信息,根据本地预警预报产品和决策服务库,系统提供模板完成决策服务产品的制作、保存、查询、审核,并实现一键式发布。公众服务:调阅省、市公众服务指导信息,根据本地预警预报产品,系统提供模板完成公众服务产品的制

13、作、保存、查询、审核,并实现一键式发布。专业专项服务:调阅省、市专业专项服务指导信息,根据本地预警预报产品和相关需求,系统提供模板完成专业专项服务产品的制作、保存、查询、审核,并实现一键式发布。农气服务:建立农气专家知识库、农气服务计算工具等,实现对农气灾害监测报警功能。在对省、市指导产品调用的基础上,完成本地农气情报、预报和特色服务产品的编辑制作,并一键式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基于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县级SWAN系统和省级指导产品,实现本地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风险评估产品的制作。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实现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气象灾害培训、气象灾害普查、气象灾害区划、气象

14、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评估等相关文档的收集、查询和管理。(2)预警预报系统根据预警预报产品制作流程,通过查看、调用实况监测资料、省市指导预报,运用网络版MICAPS系统和县级SWAN系统,以中间产品库为衔接,进行预警预报产品的分析、编辑和加工制作。实况监测:通过图、表、影像等方式,查看自动站数据、雷达图、卫星云图、闪电定位、GPS/MET、风廓线和实景监测信息。网络版MICAPS系统调用:嵌入国家局最近推广的网络版MICAPS系统,实现对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和高空、地面、自动站、卫星云图等各种实况资料的显示、调用、分析、编辑加工等操作,为县级预报人员提供天气预报分析、制作平台。县级山洪版SWAN系

15、统调用:嵌入国家局最近推广的县级山洪版SWAN系统,实现雷达拼图、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产品(QPE、QPF),以与区域面雨量和临界面雨量计算、Flood Area自动分析结果等资料的显示、调用、分析、加工等操作,为县级预报人员提供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以与风险预警试验业务的分析、制作平台。指导预报产品调用:调用省、市强对流落区、中尺度天气分析、短时临近预警、强对流短时预报、分县要素预报、精细化预报和文字预报等相关预警预报信息,并形成中间产品供制作本地预警预报产品使用。本地客观预报方法套用:以插件管理的形式提供接口,将各地自行研制的预报方法迁入系统中,并形成中间产品供制作本地预警预报产品使用。预报制作:提供文本、Office文档、专题图(面积图、点状图、柱状图、饼图、玫瑰图等)、雨量色斑图、折线图等产品制作模板,通过调用前期生成的中间产品,实现本地短临预报、短期预报、乡镇精细化预报、预警信息的制作,根据各地情况配置中、长期预报修订功能,并对各类预警预报产品能够进行保存、查询、审核,实现一键式发布。预警信号制作:建立预警信号统一模板,能够快速编制13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发布单完成审核后,实现一键式发布。(3)综合观测系统采取后台运行的方式,根据对自动站、区域站、山洪站、雷达等各类数据的实时监控,对超过预警级别、指标的灾害性天气和农业气象灾害,以与上级部门发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