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范文和用语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48206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课范文和用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评课范文和用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评课范文和用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评课范文和用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评课范文和用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课范文和用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课范文和用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月13日,我在科技楼一楼听了5节课,分别是朝阳学校的黄春燕老师和茗西学校的石彩余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蒲岐中学的罗海萍老师和中雁中学的高仁洁老师执教的湖心亭看雪,乐成一中的郑乐芬老师执教的江城子。作为同课异构,五位执教者都表现出各自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是各领风骚,各有千秋。记承天寺夜游执教者:黄春燕老师(朝阳学校)今天上午,我听了黄老师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给我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下面谈点个人感受和体会:(1)课堂环节“实”, “实”在完整、流畅,训练有梯度 导入课文后学生集体朗读、情感朗读,要求读得流畅无误,读得停顿有序,读得声情并茂。而后指名读,形式多样,黄老师热情鼓励,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

2、本.接着,黄老师教给学生简单的翻译方法,让学生对照注解疏通翻译,有疑惑处圈点或举手回答,而后出示幻灯片,落实关键词与重点句。指导与自读相结合,训练有梯度,切实把文言词句理解落到实处。(2)教学方法“实”, “实”在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 语文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体味古人的情感.黄老师在导入课文后就让学生集体朗读、指名读、示范读、比较读,疏通、翻译课文学生再读,思考: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其实文言文的教学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

3、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黄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陶行知说:课堂教学就要交给学习的法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问题设计“实”, “实在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有人曾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来概括现在文言文教学的极端。当教师努力落实文言知识的时候,课堂成了语法分析课;而当教师极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时,教学又有浮于表面之嫌。如何合理处理两者关系?我认为黄老师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上设计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1、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2、我从文中哪里,读出了一位什么样心情的苏轼;3、何谓“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并对苏轼人生遭

4、际及后人的评价进行引入;4、写一写,面对如此空明的月色,面对如此豁达的苏轼,你想对他说(或对自己说)些什么。问题设计虽少却很有深度,且给学生切实的帮助,切中关键并游刃有余。(4)课堂效果“实”, “实”在时间高效,不面面俱到的,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驾驭不好课堂给人的感觉就是思路混乱,成了一锅糨糊。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黄老师就是通过“一读音准“二读文意“三读情感”来探究“闲”的含义,来把握苏轼赏月的欣喜

5、,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复杂的心境,继而领悟其豁达人生态度。把重点定位在赏析景语,体会情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提出2点思考,与在座的各位同行探讨商榷:1、感觉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对于课堂中学生碰撞出来的思维火化,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住,并使之得以充分燃烧.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文本的时间不是太充足. 湖心亭看雪执教者:罗海萍老师(蒲岐学校)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的一篇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表现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本节课采取了“文本细读”

6、新教法,引发学生兴趣,课堂节拍张弛有道,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读促学. 罗老师的这堂课整体安顿井井有条,层次明确:对文本重视全面细密,从字词的疏通,到朗诵的指导,写景句子的咀嚼及内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潜说的一句话“徐徐走,欣赏啊!”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一字来概述张岱的形象痴,并引导学生去文中搜罗哪些方面展现出张岱的“痴”。罗老师抓住文中的一个要害词“痴”解读全文以及张岱所要展现的爱国心情.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国之思,祖国之痛.整篇文章围绕一个“痴字展开,由情入理,逐层展开. 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罗老师主要扣住“准、清、活、实”四个字。一教学目标立足一个“

7、准”字。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节课,我认为罗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如下三个:1诵读课文,积累本课的文言词语。2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3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罗老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比如,诵读课文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目标一;学生理解课文后,进入课文重点问题的教学阶段,师生共同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标二;在男生读、女生读之后,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从而完成目标三。二教学思路讲究一个“清”字.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8、”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有一条思路,讲究思路教学。我觉得这节课课堂教学思路:品痴景,近看张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张岱(领悟)还原痴遇,演绎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张岱(触发),最后顺利到达终点。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罗老师先走进去,教学生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再走出来,教学生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进去,重点教学生如何理解白描写法;再走出来,在难点处设置疑问,巧妙引导,终于让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三教学方法注重一个“活”字。把学生盘活,把教材

9、教活,把课堂搞活那么,这些都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活。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罗老师本节课运用了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教学法等.其中孔子创造的启发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启发教学法的运用。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因此,罗老师的“导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她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层次和境界.几个设疑,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得来全不费功夫”。2朗读法的运用。有道是:学文千法,朗读为本。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整个教学都是由“读”引

10、领的.围绕着解读痴人之“痴行、痴景、痴遇”,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这其中有范读、有齐读,有男生读,有女生读,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是以“读”为载体完成的。从这次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能力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四教学有效要强调一个“实”字。课堂教学要做到实,还必须认真准备.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说来,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这节课罗老师经过精心准备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大到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都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无论哪种风格,都应

11、该以认真解读文本为基础,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然而,语文课堂就像电影一样,是个遗憾的艺术。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而生成问题,提高他们探究质疑的水平.还有教学时间处理不妥当,前松后紧。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

12、和谐的课堂氛围。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9

13、.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15.能有

14、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

15、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台阶评课稿 主评:萧小敏 感谢戴老师上午给我们上了一节成功的汇报课,我感觉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能根据课标和文章体裁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台阶这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从体裁上说,它属于小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戴老师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的设定是符合小说鉴赏的要求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2、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性格特征,体会作者感情3、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热爱父亲;教学重点:1掌握概括情节的方法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二)能从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从教材的安排来看,这篇课文处在八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阿长与/FONT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