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赏识教育进行英语教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47745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赏识教育进行英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运用赏识教育进行英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赏识教育进行英语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赏识教育进行英语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赏识教育进行英语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们都有同感,那就是如果你的学生英语基础太差,让他们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达到口、笔头熟练应用真是太难了,硬性地强迫他们开口与你对话那简直是难以上青天,难道他们真的要放弃英语,英语也真的要放弃他们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赏识的目光注视他们,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即使有的学生一开始英语学得很差,作为老师决不能抱怨,而应该不断鼓励、赞赏他们。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尤其需要赏识教育。一、承认差异、激发兴趣 激烈的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无法容忍学生们的差异。总是想为什么有的学生是屡战屡胜,而有的学生却是屡战屡败,于是对他们失望了

2、,放弃了。于是在我们心目中好、中、差学生便死死地定了位。正是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我们往往把学生成绩不好归咎于学生学习态度、智商太低等等,却很少从自己的主客观方面找原因。比如教学方法是否妥当,责人心是否尽到等等。在赏识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一定要摆脱传统的学生观的束缚。在教学中逐步调整对学生的态度,彻底放弃那种 “学生有差异,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学好英语”的陈旧观如何念。让学生重新燃起学习英语的希望之火,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他们的闪光点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学生所学的英语大都来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

3、,做到正确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很漂亮,有的学生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有的学生默写背书很积极等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不同的优点,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让学生充满自信,引起学生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赏识学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坚信学生能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例如要让学生用流利的英语与教

4、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口语交际时,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因自卑、害怕、懒惰、等待、从众心理等诸多因素,而不敢举手,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什么快乐英语。这时,教师“不经意”的一个赏识的眼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手势,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重新拾起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前进,取得学习的成功。 赏识学生,就要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真诚的赏识,而没有了厉声的训斥,从而使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温馨而活跃,促使学生从心地里爱上英语课。“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一个学生,对后进生更要真诚,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当你熟悉了学生

5、的一切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给后进生多一些赏识的眼光,启发、引导后进生思考、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到枣”的成功感。例如:为了便于后进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机会,我特地让后进生和学得较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让好的同学带动他们,便于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对话机会。在复习这一环节中,尽量让后进生多发言,让他们进行学习新知前的“热身”。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应选择难度较小的问题,让后进生来回答,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全班性的鼓掌表扬。有了这些成功,后进生也就逐渐能和其他学生一起进步了。“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我们要从发现和寻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入手,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争取让学生把学习英语当成一种乐趣。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对英语底子薄的学生,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就极力表扬,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学习英语。总之,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宽容,鼓励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它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使其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