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47273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地方标准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第一章总 则本规范制定了集约化种鸡场场种鸡的来源、选种、繁殖、饲养管理、卫生保健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的各级种鸡场。第二章 选种技术 2.1种鸡来源 配套鸡种应来自获取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上一代种鸡场,即父母代鸡应从祖代鸡场引进,祖代鸡应从曾祖代鸡场(原种场)引种。种鸡应健康无病、生产性能应符合品种要求。地方鸡种应进行系统选育,培育新的品系,开展配套杂交。 2.2 种鸡的选择 选择时间,可分雏鸡(出壳24小时内)、中鸡(重型鸡6-8周龄,轻型鸡8-10周龄)、成鸡(重型鸡20-22周龄,轻型鸡18-20周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出壳鸡应活泼

2、健壮,卵黄吸收良好,肤色和绒色符合品种要求;中鸡应羽毛丰满,健康活泼,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应符合品种要求,产蛋前两次鸡白痢检查应为阴性;成年鸡应躯体匀称,冠脸红润,眼有神,健康无病,体型、羽色、胫大小颜色等应符合品种要求。 称重,每次选种时先抽样称重,然后在外貌选拔基础上选留体重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个体作种用。 2.3 种鸡编号 编号内容:应包括年度、品种、品系或家系的代号和号数。 出壳鸡的翅号应于绒羽干后,带在右侧尺骨与桡骨前侧膜上。成年种鸡的脚号,带在左胫上,肩号带在右肩上。 第三章 繁殖技术3.1 配种方法3.1.1 自然配种 公母比例为:重型品种1:810;中型品种1:1012

3、;轻型品种1:1215。 3.1.2 人工授精 每隔45天输精一次,每次输精量为0.020.03毫升原精/只,输精时间为下午3:005:00,从采精到输精的过程在半小时内完成。公母比例为1;2040。 3.2 种鸡利用产蛋年限 祖代鸡1-2年,父母代为1年。 3.3 种蛋选择、保管及消毒 3.3.1 种蛋选择 种蛋应来源于生产性能好,无蛋源性传染病的健康种鸡群。开产后3-4周可选留入孵种蛋,要求蛋重,壳色符合品种要求,蛋形正常,壳厚薄适中,表面清洁。 3.3.2 种蛋保存 种蛋保存的最适温度一周以内使用的为15-16,一周以上至2周内使用的为12;相对湿度为70-80%;保存期间保持大头向上,

4、每天至少翻蛋1次。 3.3.3 种蛋消毒:分别于收集种蛋时和入孵前进行种蛋消毒。对刚收集的种蛋采用熏蒸法,将种蛋放入密闭室(或箱)内,用1x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半小时;对入孵前的种蛋可采用喷雾法或浸泡法,用0.02%的新洁尔灭水溶液喷洒蛋表面或浸泡0.51分钟。 3.4 机器孵化 3.4.1 入孵前的准备 入孵前应把孵化机的每个系统逐一检查,校正各机件的性能,并试机1-2天,一切正常方可入孵;同时对所有设备和用具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方法同3.3.3。 3.4.2 孵化条件 3.4.2.1 温度:1-18天37.8、19-21天37.3-37.

5、5。 3.4.2.2 湿度:1-13天5560%、14-21天6570%。 3.4.2.3 通风:可通过调节通气孔大小来调节通风量,前期要求通风量较小,第5天以后逐渐增加通风量。 3.4.2.4 翻蛋:1-13天每2小时翻蛋1次,转蛋角度为45o,14天以后停止翻蛋。 3.4.3 照蛋 第一次在第5天进行,第二次在第18天进行,每次将无精蛋,死胎蛋剔除。 3.4.4 落盘 第18天照蛋后进行。 3.4.5 拣雏 每隔3-4小时拣一次。 第四章 饲养管理技术 4.1 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0-6周龄) 4.1.1 育雏前的准备 4.1.1.1 房舍及设施的准备:根据育雏数量准备相应的育雏舍、保温、

6、供水供料设备、垫料等,并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 4.1.1.2 清洁和消毒:接雏前1-2周育雏舍及所有设备用具彻底冲洗干净后,用2%烧碱(或其他消毒药)喷雾或浸泡消毒,然后将所有用具和设备、垫料放入育雏舍内,用3x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密闭熏蒸24小时。 4.1.2 育雏的基本条件 4.1.2.1 温度和湿度:育雏第一周的育雏温度为3234,以后每周下降12;相对湿度以5570%为宜。4.1.2.2 饲养密度、水位和料位:第1周的饲养密度为:重型品种4050只/平方米,中型品种5060只/平方米;轻型品种60-70只/平方米。以后每周减少510只/平方米;水位和料位以每次加料添水时,90%以上的鸡均

7、有采食和饮水位置为宜。4.1.2.3 光照:出壳3天内可采用24小时弱光照(34W/平方米),以后逐步取消人工光照,只用自然光照。 4.1.2.4 通风:以保证空气清新,无恶臭或有害气体为原则。必须勤清粪,勤换垫料,打开门窗。 4.1.3 营养和饲喂 4.3.1.1 营养需要。 4.1.3.2 每鸡每天耗料量 4.1.3.3 水质要求:水源符合人饮用水标准。4.1.4 育雏阶段的管理 4.1.4.1 育雏温度要相对稳定,避免忽高忽低:每天要根据鸡群活动状态准确判断并作适当调整。鸡群均匀分布、安静、睡眠时伸颈舒腿说明温度适宜;拥挤打堆卷缩则说明温度过低,应通过封好门窗加厚垫料,增加热源等措施提高

8、温度;鸡群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则说明温度过高,应采取对应措施。 4.1.4.2 严格按防疫制度做好疾病防制工作:按第五章执行。 4.1.4.3 饲喂:宜少量多餐,饮水要充足,保证足够位置。 4.1.4.4 尽量避免应激因素: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避免噪音等惊忧,避免恶劣环境的侵袭等。 4.2 育成鸡(7周龄至开产)的饲养管理 4.2.1 鸡舍 可平养或笼养,笼养可提高饲养水平和管理定额,是发展方向。4.2.2 饲养密度。 4.2.3 光照 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或者完全采用自然光照。4.2.4 营养和饲喂 4.2.4.1 营养需要。 4.2.4.2 耗料及体重控制:育成鸡饲养过程必须严格限制饲喂,控制体重

9、。每两周抽样1/10称重一次,根据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调整喂量。不同鸡种的周龄体重及耗料量。 4.2.5 整齐度和分群管理 每次称重时应按大中小分群管理,同时淘汰过分弱小和残次鸡,以保证鸡群整齐度,即群体中体重在平均重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的百分比。整齐度69%以下为不合格,70-75%为合格,76-85%为良好,86%以上为优秀。 4.2.6 水质要求 同育雏阶段。 4.2.7 育成阶段的管理 4.2.7.1 改换饲料:要逐步过渡。 4.2.7.2 转群前后:尽量缓解应激,并注意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4.2.7.3 饲养密度、采食和饮水位置的调整:随日龄增大,要及时调整密度,并及时增加采食

10、和饮水位置。 4.2.7.4 加强运动,保证健壮的体质。 4.3 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开产至淘汰) 4.3.1 鸡舍 可笼养或平养。笼养有小笼大笼两种。小笼每笼放母鸡1-3只,人工授精。大笼每笼放母鸡22-33只,公鸡2-3只,自然配种。4.3.2 饲养密度 只/平方米 重型种 中型种 轻型种平养 4 6 8 笼养 6 8 1 4.3.3 营养需要。 4.3.4 耗料参数 (克/只、日) 重型品种 中型品种 轻型品种 130-170 110-130 90-110 4.3.5 水质要求 同育雏阶段。 4.3.6 温度要求 13-20为产蛋适温,13-16产蛋率较高,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应激,应设法

11、升温或降温,广西高温季节较长,种鸡管理应注意防暑降温,可采用纵向机械通风、阴棚、湿帘、冷水喷淋等。鸡舍应座北向南,避免西晒。 4.3.7 光照 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但不超过17小时/天。从开产起,每周增加人工光照半小时,直至每天达16-17小时,即保持恒定。强度为3w/平方米。 4.3.8 产蛋过程的管理 4.3.8.1 保证鸡群环境的安静、稳定,避免惊群。 4.3.8.2 保持相对稳定的定量、定餐、定时饲喂和光照时间、强度及饲养密度等。 4.3.8.3 搞好环境卫生,每周带鸡消毒1次。 4.3.8.4 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做好相应的管理。 4.4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在实行人工授精的情况下,种公鸡是

12、单独饲养的,管理要求与母鸡不完全相同。 4.4.1 鸡笼 采用种公鸡专用鸡笼,有小笼大笼两种,小笼每笼放公鸡12只,大笼每笼34只。 4.4.2 营养需要 种公鸡要求粗蛋白水平为1214%,钙水平为23%,维生素E水平为2025mg/kg。除此以外,其它营养指标可参照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4.4.3 耗料参数 在产蛋鸡基础上提高1020%。 4.4.4 水质、温度、光照、日常管理 和产蛋鸡要求同。 第五章 卫生保健要求 5.1 日常卫生保健 5.1.1 应避免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 5.1.2 凡进入生产区的饲养员、工作人员必须更衣,工作保持清洁,换鞋、水鞋泡到消毒液内,用酒精棉擦手或用0.0

13、2%新洁尔灭溶液洗手,进入核心群种鸡舍还应洗澡,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尽量避免日光直射。 5.1.3 每栋鸡舍应做到人员固定,用具固定,严禁串栏。 5.1.4 及时清除鸡粪,更换垫料,保持舍内环境及用具清洁,每周进行1-2次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 5.1.5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特别注意饲料、饮水、垫料的卫生和质量。给鸡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 5.1.6 每天必须仔细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1.7 死鸡、鸡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死鸡可采用深埋,焚烧等方法处理,鸡粪多采用堆积发酵法。 5.1.8 污水需经无害处理才能排放,不能

14、造成环境污染。 5.1.9 采用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制度。 5.2 常见病的预防 5.2.1鸡白痢病:1 -14日龄用鸡白痢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最好使用微生物制剂。种鸡开产前和高峰期过后应进行检疫,将阳性鸡淘汰。祖代鸡场白痢阳性率应控制在0.5%以下,父母代场应控制在1%以下。 5.2.2 大肠杆菌病:除和白痢病相同的保健措施以外,要特别注意水质卫生。流行严重的鸡场可制作自家菌苗免疫接种。 5.2.3 球虫病:从15日龄至35日龄,可交替使用各种抗球虫药预防,连用3-5天停1-2天为一疗程,如0.0125%球痢灵或0.05%克球粉或0.05%氨丙林拌料,0.05%三字球虫粉或抗球王饮水等,也可用球虫

15、苗免疫,有条件的最好采取不接触粪便的饲养方式。管理过程尽量避免潮湿、空气污浊、拥挤等应激因素。 5.2.4 支原体病:平时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尽量避免密度过大,地面潮湿,空气污浊,温度过高或过低,惊群等应激因素。流行地区应进行疫苗接种。种鸡应实行检疫,淘汰阳性鸡。 5.2.5 对其他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禽霍乱,传染性鼻炎等,在发病的初期应及早作出确诊及早治疗,将疾病扑灭于萌芽状态,不使形成慢性流行,危害严重或长期慢性流行的鸡群,应扑杀带菌鸡或阳性鸡,并使用相应的疫苗。 5.2.6 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靠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和接种疫苗,各地鸡场应根据当地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省级种鸡场必须设置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对主要病毒性传染病进行抗体监测及疾病的诊断工作,以确定最佳的免疫程序及对常见疾病的诊断,以下是广西常见的病毒性传染及疫苗大致接种时间,仅供参考。疫苗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