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46981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绪论11.1 论文背景及目的11.2文献综述11.2.1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11.2.2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21.3题目研究方法31.4论文构成及其研究内容32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的概述42.1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状况42.2我国总体就业的基本状况62.3我国大学生的结构分布状况73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83.1经济不景气,世界金融海啸加剧93.2我国关于就业的社会意识103.3不完善的高等教育123.4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133.5大学生职业定位混乱 迷失自我134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194.1大力发展经济 增加就业机会194.2政府和社会的努力20

2、4.3改进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234.4改善大学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本领214.5大学生应该多方面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职业生涯规划23结论27参考文献28致谢29 1绪论1.1 论文背景及目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基本上摆脱了大学生的“紧缺时代”。尤其是近几年大学不断连续扩招,我国经济实行转型,毕业生的就业一年愈难于一年,工作更是难以和专业对口。毕业生的去向成为社会上一个人人关注的大问题。在这样的基本状况下,2008年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让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处于“毕业就失业”的这样一种尴尬地位。据统计,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一共有611万人,截至4月,大学

3、生的就业率是35.6%。大学生到底何去何从,如何才能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寻求出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这样一种相悖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在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相当低,其数量也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这种现状的消极性在于:从人力资源有效利用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失业率过高,意味着我们耗费巨大代价所培养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积压和浪费,表明我国有限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从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不利于激励广大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制约着我国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升,并终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可

4、持续发展。1.2文献综述1.2.1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群体,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总体良好,尽管如此,在发达国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也曾经历或正在经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巨大波动.无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现象。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扩展,许多学生在从高等教育到就业的转换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国外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这类研究主要有DavidH.Montross(1981)八十年代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实践;Unesco(1981,1978,1997) 菲律

5、宾的高校教育和劳动市场、波兰的毕业生雇用和高等教育计划、高等教育 、毕业生雇用改变的结果,这些研究均揭示了毕业生资源配置对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是国际上对大学生就业的另一研究角度,大多数的研究分别从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角度来进行.从需求角度而言,工作岗位的数址与结构均存在问题。就数量而言,工作岗位增长缓慢与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形成反差。因为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就业调节器”。就就业结构而言,既存在大学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也存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

6、从供给角度看,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不足。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就业服务是关键。国际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角度是有关在校大学生收入预期的研究。贝茨(Betts, 1995)发表的关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1269名在校生收入预期的报告,多米尼斯和曼斯基对威斯康星州110名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的合作研究,以及欧盟十国在1999-2001年间对高校学生就业预期开展的联合调查研究,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尽管它们的研究方法各异,研究重点也各有侧重,但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即高校学生通常都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他们的收入预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收入预期会受到性别、家庭背景、学校、专业、年级、成绩和求职信息来

7、源等因素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就业问题最明显的国家是印度、菲律宾、南韩等。英国学者M.Bluag (1969)的研究报告印度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原因揭示了印度毕业生失业的经济与社会原因。John, C. Weidman和Namgi Park(2000)对南韩的高等教育研究后指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对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的作用。德国学者UlrichTeichle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系列报告,对欧洲国家20世纪石油危机以来的毕业生失业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1。1.2.2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自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现出来,我国学者对此问题展开广泛的研究,研究的焦点是大学生就业

8、难的成因和应对策略。例如:东北财经大学的范相云(1999)在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一文中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于: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地域、专业、层次三个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受全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影响;受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受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北京大学文东茅(1999)的博士论文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资源配置现状研究通过调查揭示了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状况、学用结合状况和层次对应现状,并提出了解决毕业生资源配置的对策。赖得胜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特定的制度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即在某些大中城

9、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绝对不足。但他的文章只针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了分析,而对城市内部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则缺乏分析2。宋福进(2002)在我国高校不同层次毕业生供求的经济学分析一文中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指出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率差别不大,而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就业率差别较大,专科生的就业率很低。他指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各自的替代程度与价格弹性不同而产生的预期劳动力价格差别所造成的3。刘志业、栗开政在教育过度与高校就业问题研究中认为就业难是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

10、发展存在很大的不适,其表现为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教育过度”4。朱国仁在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和对策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观念上的制度上的,也有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自身的问题。其中主要是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将是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创新5。杨伟国在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中提出,国外积极采取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

11、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1.3题目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 查找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文献资料,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1.4论文构成及其研究内容第一章主要是说明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方法和外国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主要是论述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第三章主要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第四章是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对策。2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的概述2.1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状况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重加深,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均已出现负增长,衰退迹象明显。受其拖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也出现较大幅

12、度回落。由于实体经济恢复景气和金融市场恢复信心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尚未形成,2009 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总体看来,2009年国际经济低速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市场信心依然不足,加上各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政策步调难以一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将持续并有进一步加深的可能。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国内经济将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但在外需趋弱、内需不足及经济景气面临周期性收缩的多重压力下,未来一段时期,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这必然会造成整个社会投融资萎缩,进而导致整

13、个国民经济出现内生性收缩。另外,由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09年中国经济增速一旦出现较大回落,就将使社会各方面预期受到较大影响。在高增长下不易表现出来的产能过剩、效益下滑、就业困难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可能会凸显,对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和有效防止。同时还要看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金融领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的领域也有不少函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从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等主要指标的变动来看,增长减速、效益

14、下滑的状况已经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这种态势今年还可能进一步发展。在市场前景看淡、融资困难、效益下滑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去年111月份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5.4%,投资后劲不足。第二,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欧美等发达国需求旺盛,消化了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过剩产能,全球范围内的供需基本平衡。随着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减弱,世界贸易量萎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对外出口遇挫,市场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沉重负担,大量低水平生产能力

15、面临生存危机,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需要面对外需大幅下降的考验,投资意愿下降。第三, 房地产投资增长将会明显放缓。08年以来出现的特大城市房价下跌与成交量萎缩并不是一种短期现象,预示着过去十年曾经高度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转入中期调整期。一方面,房价从几千元/平方米迅速上涨到近两万元/平方米,除了市场供求因素外,其中不排除投机炒作带来的泡沫成分,这个泡沫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自我调节来消化。另一方面,在预期房价下跌已经形成和成交量继续萎缩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整将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预计这种调整会延续到2010甚至2011年才结束。目前,房地产投资已连续多月回落,预计09年房地产投资将有可能出现

16、大幅下滑,房地产业调整将带动钢铁、水泥等相关重化工业调整,进而对建材以及家电等制造业下游产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另外,受销售持续下降和开发商资金紧张的影响,房地产商投资意愿显著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出现下调。从行业结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18%左右,房地产的继续调整,将进一步减缓投资增速。第四,投资者悲观情绪蔓延,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降低。去年111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7539亿元,较同期仅增长5.4%,增幅降低超过20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大小是反映未来投资潜力的重要指标。2008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率大幅降低预示着09年投资潜力下降,增速将进一步下滑。第五, 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