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46620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旅行课程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一、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首批XX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XX省的文物大市。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目前保存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948余处,其中济渎庙、奉仙观、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渎庙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水神的场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渎古建筑群,庙内碑碣石刻,是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皇家祭祀、名人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的小XX是济水东源。延庆寺,济水西源龙潭旁边,“龙潭夜月被誉为济源九景之一。寺院里的舍利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

2、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寺内环境优美,人文故事丰富。奉仙观主殿三清大殿大胆豪放的建筑手法,非常罕见。立于院内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记述了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勋,更是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片、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手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示评比等学习1-方式,探秘济水成因、济水水系,了解古建筑特色、碑刻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了解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研学线路西关学校-

3、济渎庙-珍珠泉-延庆寺-龙潭泉-奉仙观-西关学校三、适用学段小学四五六年级四、课程主题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五、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研学旅行之平安课程,让学生掌握根本的外出平安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济源九景之济渎晨雾?济源九景之龙潭月夜?,增加学生对济渎庙内风光和龙潭泉月夜风光的了解和喜爱。3通过查阅有关济水之源的资料、实地观察济水东源-济渎小XX、珍珠泉、济水西源龙潭泉,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济水水系及济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4通过现场拓片制作,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拓片的制作过程,2-通过观察和听讲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内的碑刻内容,了解碑刻文

4、化。5通过查阅济渎庙、舍利塔及奉仙观的建筑构造,了解古建筑的建筑特色。二能力目标:1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展查阅资料及整理信息。2通过学生自行编组、就餐、参观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在研学旅行课程前期准备中,要求学生要提前进展知识准备,挖掘书本,锻炼其搜集信息,探索求真的能力。4. 通过到景区实地参观,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区分和验证的能力。5通过举行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如征文比赛、办手抄报、研学美照展览、主题班会分享等,锻炼学生书写、绘画等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价值目标:1. 通过实地查看济渎庙、延庆寺、奉仙观三处实景,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和保护文物的意识。2. 通过探秘济水源头

5、和济水古河道的研学,通过探秘济水成因、夏都城修建原因、文学欣赏、古建筑、碑刻欣赏等专题,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3-5. 通过来回10公里左右的徒步行走,磨练学生意志、安康学生身心。6. 通过此次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济源文物、历史,欣赏济源景区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四核心素养目标:3. 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孩子的平安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 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观察、比拟和区分能力。5. 通过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的能力。六、课程

6、内容及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共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10月1日10月12日,为行前准备阶段,3课时;第二阶段10月13日一天,为行中研学阶段,12课时;第三阶段10月14日10月20日,为行后展学阶段,4课时。整个课程共19课时。一行前准备1. 学生明确研学主题1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确定研学旅行主题为“探秘济水之源,所要到达的研学地点为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4-2邀请文物局相关人员、研学旅行课程专家、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参加,召开研学旅行方案展评会,确定研学旅行方案。3在学生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学校结合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济渎庙、奉仙观工作人员和延庆寺周边群众,反复考察研学线路、文物知

7、识、学生就餐、道路交通等具体事宜。4将研学旅行方案向家长公告,其中包括研学旅行费用具体工程,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5明确学生出行所带的相关物品制止携带各类刀具、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6携带研学旅行笔记本、笔,穿适宜的鞋子,预备一次性雨披及双肩背包等。2. 对学生进展平安教育、文明教育平安教育:本次研学旅行为徒步游,在研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展以下平安提醒:1行进途中,如果个别学生身体不适,那么必须报告给班主任教师,班主任教师与家长联系后,做好安排;2如果在研学旅行途中发生意外,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如打110,120等。3行进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队伍秩序,保证队伍纪律,不得追逐打闹,注意行进

8、平安。4同学们在旅行途中要保证不脱离队伍,维持可互相看见5-的原那么。如假设迷途,那么要求先镇定精神,拨打教师,告知情况,然后停留在原地,不要再乱走不得随便购置路边的问题食品、饮料等。5所有同学要按照指定时间准时集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一切行动听指挥,如有紧急事情,需要向跟班老师报告,得到允许前方可离去。6在参观济渎池、龙潭泉时,不要靠近池水,切忌往池水中扔东西,防止掉进水中。文明教育: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自觉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3在寺庙内,保持安静,防止高谈阔论,防止嬉笑打闹。4保护文物古迹。不

9、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5爱惜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廉价,节约用水,用餐不浪费。6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礼让老幼病残,不讲粗话、脏话。3. 研学任务单“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一)济渎庙篇6. 说说济渎庙的由来。6-7. 济渎庙全称济渎XX庙,始建于,总体建筑分为四大局部:前面是,后面是,东边是,西边是,这四大局部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然后再加上一条长长的御道就组成了一个甲天下的“字形布局。8. 位于济渎庙内的碑,刻于明洪武三年,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9. 济渎庙内有一棵柏树,相传是唐代大将军在济渎庙当监工时,

10、曾经把钢鞭挂在这里,所以把它叫做将军柏。10. 古济水独流入海,与、并称“四渎。11. 济水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河之一,后来由于河改道而逐渐消失。12. 济水流经的城市有最少写四个。13. 白居易写的?题济水?中有这样的诗句: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14. 王屋琴书是一门在济源土生土长的、属于济源人自己的民间艺术,她的演唱语言以的方言为根底,地方特色鲜明。王屋琴书的主要乐器有、四弦等。15. 生于XX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镇)的唐代诗人,7-被世人尊称为茶仙。11. 济源市济渎庙东侧的,自古就是济源名泉,因天然泉水呈状喷涌而出得名。12. 思考题:为什么济水被历代文人墨客称颂围绕济水精神来写?

11、8-“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二)延庆寺篇16. 延庆寺始建于,因濒临济水西源龙潭,故又名。2延庆寺塔为面级楼阁式砖塔,高米。3紧邻延庆寺塔西有泉,叫,为济水西源,潭水清莹澄澈。月夜,潭光塔影,清幽如画,被称为,为济源九景之一。4延庆寺舍利塔因塔埋而得名,又称龙潭寺塔。5你还知道中国哪些有名的佛塔,请写出几个吧!最少四个7. 思考题:你对延庆寺的开发和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一写吧!9-“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三)奉仙观篇1奉仙观位于济源市,建于,又被人们称为。2奉仙观内三清大殿用、作梁,和作柱,故俗称。3奉仙观内主体建筑三清大殿是XX省现存5座代木构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国重要的代单体

12、木构建筑之一。4三清大殿内的四根梁柱分别取自济源市的村村、村和,县志、碑刻均有记载,木材产地皆因树木稀奇而改成现在的地名。5. 奉仙观内现留存有碑,系建观时立,其拓片1973年曾赴日本展出。6奉仙观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依次为、和,左右两侧为和。7思考题:请你简要表达奉仙观三清大殿的“三绝。10-二行中研学活动一:观大明圣旨学祭祀文化约10分研学形式:倾听讲解、现场观察、师生互动辅导教师:班主任、济渎庙内导游、庙街小学小讲解员研学地点:大明诏旨碑前研学目标:1、通过讲解碑文的历史内容,观察实物,让学生对济水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对明初的政治、祭祀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对朱元璋以及明史有初

13、步了解。2、通过对祭祀文化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古人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功和无奈,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研学过程:17. 到大明诏旨碑前排队,听辅导员讲解5分钟听讲内容:a.朱元璋简介b.中国古代祭祀传统c.济水的历史地位d.大明诏旨碑的内容8. 学生分小队认真观察2分钟9. 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3分钟1朱元璋写此圣旨的目的是什么?朱元璋的执政特点是?2五岳是指:、3五镇是指:、11-4四海是指:、5四渎是指:、附录:大明诏旨碑简介:古时候有四座相对的碑,现在都已经被毁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3年出土的,保存完好。通过这个碑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对岳、镇、海

14、、渎等自然神祭祀的一个过程。其实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下的一道圣旨。主要内容是改革了各州、郡、县的城隍之神,和历代的忠臣烈士,这样一来,祭祀就大大简化了,废除了历代铺X浪费的风气。大家看圣旨的全部内容在这手指亭子的东南角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封长江为南渎大江之神,淮河为东渎大淮之神,黄河为西渎大河之神,济水为北渎大济之神。长江、淮河、黄河为大川大河,封王封神,顺理成章,而济水不过一条普通的河流,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说是:“盈科不数尺,岸柳难通舟,为什么自古以来却和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四渎而受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的顶礼膜拜呢?据历代传说,济水流到黄河岸边,看到黄河流水浑浊,不肯与黄河同流合污,居然潜入地下,从黄河河床底下伏流而过,然后到了南岸,又喷涌而出,继续向大海流去。一路三起三伏,流经XX、XX诸市县而入渤海。它与黄河为邻,却不象黄河那样恃强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