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46556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题A卷无答案冀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A卷题目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得分第一部分(13题14分)1根据要求填写原句(每题2分,共8分)1)雄兔脚扑朔,_。2)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2.生活中处处有老师,但怎样向他们学习呢?孔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中“_”。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3古诗词中,除了以上各句外,一定还有很多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句子写出其中一句。标明出处,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理解。(3分)句子:_-出处:_理解:_-4鲁智深去梁山保安公司应聘,请你为他写一份个人简历,不少于50字。(3分)_第二部分(46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2、一)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7 文中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2分)_8唐太宗李世民有

3、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2分)_9 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文最后一则的意思。(2分)_10从这六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2分)_(二)给人生加个意义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

4、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

5、,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身的决心? 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工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

6、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为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足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12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3分) 13文中结尾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14请简要阐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然后举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三) 题目: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

7、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工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

8、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上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个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抱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宇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

9、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5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2分) A偶遇B换票的悲剧C换票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16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17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18品读小说至段,写出自己的感悟。(3分) 19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4分) 第三部分 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人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这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 请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若写诗歌则不得少于25行),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