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746555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动机活动建议方案一、活动任务1.探究什么是学习动机?2.探究学习动机有哪些分类?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是怎样的?3探究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差异?4.创作“为学习找个有效的理由”的宣传活动。二、活动组织形式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依据探究兴趣和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教师只负责提供些许建议和意见,把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探究中出现的疑惑,提倡学生能通过自我和小组分析思考、讨论或亲自实验,使疑惑得到解答。三、活动设计1.活动准备(2课时)(1)介绍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兴趣指导老师简单讲解学习动机理论,让学生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意识到学习动机是可以调节的,学习动机调节

2、恰当,有利学习。从而激发对学习动机深入探究的兴趣。老师讲解内容建议:几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理论。其一,强化论。这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刺激反应原理提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过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或比受到惩罚的行为更容易重复出现。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刺激反应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与

3、此相应,行为主义学派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其二,需要层次说。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有广泛的影响。他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分别为: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下到上排成一个层级。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

4、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也就是说,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生长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同时在一个非常饥饿的孩子面前摆一堆书和一堆食物,让其选择其一,孩子肯定先选食物,吃饱以后再去选书读。可以说,物质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人的动机往往是千方百计地去追求它;如果物质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后,精神需要就应运而生。但一般说来,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

5、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吃不准自己是否惹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为“安全”的选择,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能够使学生感到很自在、被人所理解并受到尊重的教师,有可能使学生渴望学习,并愿意为创造性的和开放性的新观点承担些风险。所以,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爱护并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差错而遭到嘲笑和惩罚。这个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行为的推动作用,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但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有些学习活动并

6、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的。其三,成就动机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许多归因模式和理论,其中以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显得特别引人瞩目。韦纳通过实验研究论证发现,一般人常将自己行为成败归因于以下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及其他因素。这六个原因按其性质可归入三个维度之中:(1)内外源:即影响活动成败的原因是来源于个人主观条件还是来源于外部环境;(2)稳定性:即影响成败的因是否稳定;(3)可控性:对影响成败的原因个人能否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控制。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维度分析成败原因成败归因维度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

7、不稳定的可控的不可控的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归因模式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归隐模式是:成功能力强积极的情绪(如自豪、自尊)/增强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缺乏努力动机性情绪(如内疚)/维持较高的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运气好缺乏情绪刺激(如冷漠、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充实有成就任务的愿望;失败能力低消极情绪(如无能、压抑感)/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今后学习动机的强弱。这对于教学的启示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引导他们把成功对饮与自身因素,同时要防止学生把

8、失败归因于能力等这样不可控的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运气与难度低等外在因素。其四,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班杜拉等人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作用:第一,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第二,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第三,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第四,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第五,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第二,替代经验;第三,言语暗示;第四,情绪唤醒。其五,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

9、,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个体在某一行为上趋向成功的倾向(用Ts表示)取决于他的稳定的趋向成功的倾向性(用Ms表示)、他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用Ps表示)与取得成功的诱因价值三者之间的乘积,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同理,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性(用Taf表示)取决于他的稳定的避免失败倾向(用Maf表示)、他对行为失败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用Pf表示)与失败的消极诱因价值(用If表示)三者之间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Taf=MafPfIf其中,If=1-Pf个体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等于他趋向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

10、败的倾向的强度,即:Ta(MsPsIs)-(MafPfIf)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更增强了使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不会将失败视为是缺少能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相反,他们的自信心不强,倾向于归外因。(2)自愿原则,建立小组依据学生合作趋向,建立兴趣小组。组建四个兴趣小组,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小组内民主推选出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展开具体工作。完成小组探究活动实施计划和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制定好活动的安全预案。2.活动过程(5课时)(1)收集

11、资料 (课外进行)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按照组内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资料收集,主要从学习动机的来源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等方面去收集资料,比如:来自父母、来自社会和来自自身的动机来源,社会舆论、学习期待与评价等对学习动机的影响。(2)社会调查对不同学生群体展开关于学习动机的社会调查,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状况。(3)整理资料,撰写探究论文(课外进行)各小组分别对获得的二手资料和一手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出小组的探究报告。附上小组成员个人对于本次探究学习过程的认识与体验。(4)制作宣传作品,展开宣传活动小组分别制作宣传作品,内容要求尽量呈现探究活动获得的认识成果和体验成果。展板宣传必须具备,并鼓

12、励创作其他宣传形式,如果学校有网站,可以把宣传作品挂到校园网上。在进行展板宣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为学习找个理由”的签字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由和姓名书写在一条布幅上,同时向学生宣传。(5)成果交流,形成评价各小组组长负责整体策划本组交流过程的任务分配,选举一位成员汇报本小组探究过程的情况,组员给予补充。另一成员汇报小组探究报告。全组成员集体对其他组组员的提问进行答辩。采取顺序量表给予评价,老师评价、小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评价。评价方式为:个人认识与体验(组内互评)、小组探究过程(老师评价、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成员探究过程(组内互评)、小组汇报过程(老师评价、小组自评与小组互

13、评)、成员汇报过程(组内互评)、小组论文(老师评价、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小组宣传作品(老师评价、小组自评与小组互评)。各评价维度在整体评价上采取权重均衡的原则。交流要求:探究目的、探究计划、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探究后形成的认识与反思、第一手资料、对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给予解答等。点评要点:交流过程中语言的流畅与灵活性、计划的周密性、问题处理的灵活性、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性、小组成员的参与性(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第一手资料的科学性、第一手资料的质与量、认识与反思的深度等。(6)个人总结,获得个人成绩(课后进行)参与完探究性学习整个活动后,每个学生撰写自己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

14、获和体会以及反思,组内给予评价。最后结合小组成绩获得个人探究性学习的最后成绩。四、探究活动流程图课前教师提出活动要求;撰写探究活动整体方案;设计探究活动安全预案。介绍学习动机理论。老师讲解,引出探究活动。组建探究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各小组搜集资料。各小组编写问卷展开社会调查。老师对小组的社会调查给予指导。老师对小组的资料整理和探究论文给予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展开宣传。各小组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和调查资料,撰写探究报告。老师组织成果交流活动和依据评价方案指导各小组自评和互评。老师对小组组建和任务分工给予指导。1.简述学习动机理论;2.组建兴趣小组,收集资料;3.展开宣传活动;4.撰写小组探究论文;5.探究成果宣传活动;6.探究成果交流和评价活动;7.个人总结,获得成绩。老师对小组的资料搜索给予指导。小组之间的成果交流与评价。各小组依据探究报告,制作宣传作品并展开宣传。(注: 表示教师活动 表示学生活动 )各组长一起统计个人最后成绩。个人撰写探究学习反思作品。老师对学生的反思给予评价。老师总结整个探究学习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