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46400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某知名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三中2019届高三文科8月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 考试时间:2018.8.30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断绝 2礼记中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对此理解准确

2、的是()A孝悌以尊长为前提 B孝是儒学核心内容C儒学强调三纲五常 D儒学维护封建等级3.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5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满足新兴地主阶

3、级的政治需要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 B. 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C. 重建周礼的权威以纠正时弊 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7“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A. 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 以法治国,厉行赏罚C.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

4、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效果。这表明儒家的“无为”A.植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B.与道家的实施路径相同C.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D.要求君主作为道德典范9. “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阳阴;此之谓能配天。”该思想提出者是A.荀子 B.韩非子 C. 董仲舒 D.王阳明10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

5、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11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 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D.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12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大体上,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对儒家,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不相调和(道教徒也有主张调

6、和的)。”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明末清初13冯天瑜教授认为:“唐代的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并行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于一尊意志。”这种“三教并行”政策()A导致唐朝统治思想混乱 B导致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C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 D使道教取代了儒学14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A.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

7、B. 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C.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15右图漫画一团和气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形成了思想体系B使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16程颐说:“克己则私心去,自然能复礼,虽不学文,而理意已得。”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是( )A理是世界本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理 D吾心即是真理1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

8、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 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 D.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18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 5人 21人710人7098人A.政府治国严谨 B妇女地位有所上升 C儒学地位衰落 D理学摧残人性的一面19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

9、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20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21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 B

10、限制君主权力 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 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 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 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A B C D23.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

11、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4学者高汉城在中国文化历程述略中指出:“明清王朝的嬗递促使部分胸怀亡国之思的文化人,对古今之变、天地之理作一番重新思考。”他们提出的主张()A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 B否定了封建制度C描绘了资本主义国家蓝图 D强化了农本商末观念25黄晓军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中写道:“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这反映出A明末清初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他们彻底否定传统儒学的地位C他们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他们对未来社会有一个完整的构想26宋代,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12、”“八德”;清末民初,“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A. 儒学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 B. 家族观念向民族国家观念发展C.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孝义 D. 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2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28有这样一首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

13、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 C梭伦 D但丁29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强调等级 B关注理性 C重视智慧 D注重修养30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31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A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B古希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