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46391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关键的当代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换之以形象详细的图、文、声、像发明的崭新的教学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新课导人,重在激趣,巧妙成功的课堂开场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来,对新课产生浓厚的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为新课的教学发明良好的气氛,导入新课无定法,能够旧联新,铺路搭桥;可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可借助观察,建立表象;可利用小说,启发想像;也可设置悬念,引导探

2、究。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老师首先经过计算机展现这么一组画面:小狗、小猫等五只动物在跑道的起跑线上准备赛车,她们的车轮形状各异,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还有长方形的车轮“砰”!出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演出把大家的、注意力会吸引住了,“谁能最先达成终点?”老师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学生看了小动物们滑稽的比赛场面感到十分好笑,老师提出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爱好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全部想说出正确答案,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因此然来,这时,老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假如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肯定能解答这些

3、问题,”这一略带挑战性的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好,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顺利过渡到新课教学。二、学习新知,师生互动当代信息技术含有信息流通实时高效、传输同时、在线实时交互等特征,能够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学关系。形成新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和学习媒介互动的教学模式-而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电脑模拟和实物操作演示,投影显示联手,能使抽象问题详细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比如长方体体积计算,能够设计以下教程:探讨体积大小和什么条件相关,利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改变,启发学生提出相关怎样处理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探讨体积和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利用电脑依次显示:一个棱长为l厘米的正方体,把

4、这么的5个正方体摆成一排,把这么的正方体4排摆成一层,一样的共摆3层;分组试验,填写试验汇报单,学生以4人为一组,用6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3个大小不一样的长方体,然后派代表上台当“小老师”,用实物投影显示拼法,并对照本组试验汇报单说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和总个数的关系,长、宽、高和体积的关系;归纳体积公式;验证公式,如此一来,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一月了然,水到渠成。三、巧妙引导。突破难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立学生感知的过程,分解难点,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能有效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难点的了解,从而达成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

5、知过的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全部是三角形后,再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二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显示出三角形的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多媒体动态演示三条没有首尾连接的线段逐步改变,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么的演示,能不停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加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四、总结复习,强化记忆数学里面有很多公式、概念、定理等,不好了解也难以记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存放功效,能有效唤醒并强化学生的了解记忆,比如,在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绪后,老师可设置

6、这么一道题,经过解题练习加深学生的了解记忆: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学生读题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对刚学过的新知识进行链接,第一步,回到动态情境界面,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停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并将张华走的旅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旅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在计算机进行演示的同时,老师提出“有多个人在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等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遇问题中的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了

7、解,第二步,学生进行解答后,老师继续利用链接功效,再次逐步演示两人行走的时间和旅程的改变情况,从而使学生正确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旅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主要的数量关系,从而更加好地达成温故而知新的目标。五、设计作业。发散思维作为受教育者,学生个体之间全部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新知识的了解和领会也不尽相同部署作业关键是为了完成对新知识的完全消化和最终内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设置多个题型,发散学生思维,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当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作业部署步骤,能够针对不一样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一样难度和类型的作业,比如,在某个多媒体课件的作业检测模块中,依据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多个等

8、级,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等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就有窗口弹出并播放电脑录音耐心地劝她不要气馁,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而一旦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正确解答习题后,则出现鲜花、掌声、喝彩等方法,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前进,这么既能满足不一样层次学生的需要,又能激发后进生的潜能。六、在线教导。因材施教在上述基础教学过程之外,还有部分教导步骤,常规教学的部分教导难以兼顾学生差异,而利用当代信息技术进行在线教导却能有效地处理这一难题,比如,在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认识了直角,学会了画直角后,老师可设计这么一个拓展题:经过屏幕上一点引出两条射线,要求学生用鼠标拖动、旋转两条射线,利用电子直角三角板工具,画出直角,学生能够在电脑上直接操作,也能够经过网络控制平台和老师直接交流,老师也能够在网上实时查看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和学生进行部分交流,这么,每一个学生全部得到了老师的教导,因才施教也真正得到了落实。总而言之,要适当地利用当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讨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找准多媒体的利用和数学教学的最好结合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功效,以达成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