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46391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反思穆玲珍今天, 我在课组内上了 只要翻过那座山 这一课。 在整节课中,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一张大山的图片 , 问同学们 : ”翻过这座山 ,你想想看到什么?”导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由于文章较短,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境?读完后进行小组讨论。提问 : 作者为什么要去看海?大海在男孩的心中是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的引导。 (大海就是梦想 .)其次研读课文,深度解读,首先问,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画面串起来的?(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其次,探究这个句子的作用。 (从立意

2、上看,它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只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与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结构上看,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从刻画人物上看, 它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再现, ,表现了少年坚定执著的性格;从语言上看,它是一种反复的修辞格。从表达效果来年,它令读者一唱三叹,运气提神。)最后思考,句子中的山与海是指现实中的山和海吗?(山象征通往理想的重重困难;海象征理想;海鸥象征希望的使者,成功的向导。)然后,指导方法,品读课文。分为两个方面两进行小组合作 :男孩在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战胜的?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句子, 然后汇报 . 再让学生根据少年的不同心境,尝试朗读,读出这种心境。然后分小

3、组试读。最后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然后,总结全文,深化认识,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启示。最后布置作业,巩固加强,仿照课后理解探究二,在文章中任找一部分设计朗读方案,进行朗读训练,完成学练优6、 7 、 8、题。在教学过程中,觉得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住了文章的特点,使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教学目的水到渠成。 文章有明显的线索。 通过这条线索, 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内容,揣摩文章情感非常有利。 正是看到这一点, 我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重视了学生的朗读。这篇文章比较短小,饱含感情,是一篇很好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读是我教学的一个重

4、点。读的形式多样,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老师的范读。由于加强了朗读, 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使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三是板书的设计。 我在本课的板书设计上动了一番脑筋, 很直观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又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当然,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虽然注重了朗读,但由于自己本身的朗读基本功不够扎实, 所以总感觉在朗读的指导上还有所欠缺。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 最后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给人一种不完整的感觉。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分析理解教材,加强课堂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