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744766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论文让“生活化”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生根发芽见玉娟(阜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凸显。笔者从聋校小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中总结出,播撒“生活化”的种子,将最大限度地发扬聋生的优点,补偿他们的缺陷,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从构建生活化课堂,直观教学,游戏教学,激励教学等四方面入手,谈怎样让聋生在“生活化课堂”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聋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活化”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凸显.。而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导演

2、,学生才是演员。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聋生由于生理缺陷的制约,他们学习语文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改变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聋生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是摆在全体聋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从聋校小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让“生活化”走进聋校的语文课堂,可以让聋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更好的语文知识,提高聋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下面就如何把传授知识寓于“生活化”之中,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一、以“生活化”为主线,让聋生在兴趣中学习语文新课程理念提倡要走进学生,走进生活。倡导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只有让聋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撞击中产生对生活的爱,才能

3、更大程度上调动聋生的学习兴趣。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也指出,要开设“沟通与交往”等课程,让聋生在与生活的密切接触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聋生由于致聋原因不同,家庭重视程度不同,多数聋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又不懂手语。因此,倡导生活化教学,创造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鼓励他们摆脱自卑心理,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开始语文的学习,这是学好语文课的第一步。1 做“妈妈式”的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首先要用“妈妈式”的爱去呵护那些受伤的心灵,让聋生在“妈妈式”的关怀下,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有感情,就会感化学生把情感转化

4、为意志,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教师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情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面对新入学的聋生,更要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产生对“妈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形成师生间和谐的关系。2用“生活化”式的教学和谐的教学过程是学好语文的纽带和保障。对于聋生来说,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新课的导入,直观教具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新知识概念的形成,都要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千方百计地调动聋生所有的感官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充分建立与聋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和冷淡的态度。通过强化语言实践,在看,

5、说,画,读,写,演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二、以直观教学为主导,让聋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引起聋生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于视觉对象。而调查研究也表明:聋生接受外界信息有85%以上都来自于视觉。因此,如何借助聋生的视觉优势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教学中我根据聋生的这一生理特点,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主要做了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图片聋校的语文教学,是从看图学词,学句,学文开始的。因此,充分借助生活中的图片,将生活引进课堂,利用相机视频、图片等,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再引领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语言

6、运用训练。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图片,可以极大地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所学的知识。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根据教学内容,如果能找到生活中的实物,又方便携带。都要尽量把实物带到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嗅觉和运动觉等,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如:教学第三册课文中的 “葡萄,香蕉”等词语时,我把各种水果的实物带到课堂上,通过带学生观察,让学生品尝等环节,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教学。又如教学句子“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时,我就把带有树叶的树枝带到课堂上去,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通常运用实物进行教学,会呈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堂上无法演示

7、的实物,则要创设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方面利用季节变化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创设情境进行体验。如教学第三册课文中的句子“姐姐到百货商店买了一盒蛋糕”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食品店、百货商店等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购买过程,再练习说写句子,不仅提高了聋生观察生活的兴趣,而且帮助其建立了完整、准确的句子概念。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目前,聋校语文配套挂图尚缺乏,且不能表达一些动态的过程。所以教学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制成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动画等各种直观手段,变静态为动态。用逼真的形象,生动的动画,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文本。调动聋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三、以“游戏教学

8、”为载体,让聋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而聋生的有意注意发展缓慢,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注意时间较常人短,根据聋生思维的这种特点,以游戏为载体,把语文教学融入游戏活动,符合聋生的学习规律,会有非常精彩的课堂生成。我常用的方法有:1表演活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如人物的表情动作,动物动作等,学习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聋生的表演天赋,让聋生在表演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加强运用词句的能力。通过参与表演,静止的文字变成了现场动画,教学难点于表演中得到突破。在聋校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都能采用这种方法。2游戏活动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根据教

9、学主题,运用游戏的元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不仅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能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如:学习词语时做“词语接龙”“我是小老师”“词语转盘”的游戏。复习词语时做“找朋友”“摘苹果”的游戏等等。四、以“表扬激励”为手段,让聋生在自信中学习语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励和表扬,正是调动聋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法宝。因为聋生的学习动机多以间接动机为主,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课堂上老师的奖励,会让聋生产生极大的荣誉感。从而激励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特别是在初入学阶段和面对差生时,教师更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多鼓励他们去自主尝

10、试,合作探究。让每一个聋生都能在老师的表扬激励下,感受成功,体验快乐。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其综合语文素养不断提高。1目光激励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交流的桥梁。”教师用充满爱的目光注视每一个聋生,会让聋生如沐春风,会让他们在教师爱的目光中感受到力量,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良好的教师目光的运用,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境界。2动作语言激励由于聋生的好胜心很强,我便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如在全班开展“比一比,谁最棒”的比赛活动,综合采用全班比和分组比的形式进行。看谁读得最好,句子说得最完整,看话能力最强,上课时表现最好,表演最形象等,用“”奖给谁,尤其是对差生多采用

11、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差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充分肯定了差生在这堂课的成绩。既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我能行!”“我是最棒的!”聋生虽然听不到教师的语言激励,但他能从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与动作表情中感受到力量。3画物激励教学中,我还利用简笔画,运用画物的办法进行激励。谁表现好,我就随手在小黑板上的名字后面画一个实物(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水果,动物等)奖励给他,事实上用这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他们就会产生成功的感觉,并萌发比赛和继续努力的念头,从而向着新的高度不断迈进。 以上是我在聋校小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的一点体会。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好教师和

12、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教法,教法与学法,教材与教法,教学内容与学生全面发展等等一系列的关系。还需要根据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聋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形成个人的风格。我愿和大家一起,不断努力,让“生活化”教学的种子在聋校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以不断提高聋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之能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参考文献:1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2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年版。3 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 程益基:以生为本,构建聋教育课程新体系,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第4 期。5 张宁生:让教学为聋生思维发展提供正能量,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5期。6顾定倩:以深化课改为重点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2 期。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