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44310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报名序号_94_ 周_二_班西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 2期通选课审美与人生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姓名: 陈青青 学号: 年级: 2013级 专业: 英语 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14年 5 月 21日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是人类的伟大理想。而古往今来,从中国和西方审美教育发展史可以得知,审美教育让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变革的进步、及人才培养和熏陶紧密相连接一起,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存在和实施是必需的。它对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现社会大可从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

2、关系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实现审美的途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格是推动个体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动力支持,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审美教育是教育范畴中独特又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对审美追求的结晶。 【关键词】:审美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关系 重要性 途径 【正文】:一、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3、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如此深刻的阐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使我们对人的

4、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二) 审美教育的基本含义 审美教育是人类整个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和最高层次,它统领德育、智育和体育。应当明确:当德、智、体的教育达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时,才能转化为美育。因此,审美教育是具有主导性和包容性的,其寓存于德、智、体的教育之中,但又不等同德、智、体的教育,是超越它们之上的一种教育境界和终极追求,是追求人的自身完美的最高理想价值的教育活动。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解放被束缚的人性并走向自由的核心,以美化人性,健全人格,完善素质结构,提升人生价值水准为实际标志,以人在更高层级上的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不断追求为动力,是一种既独特又神圣的理想性的做人的教育

5、,即使人成为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人理想的人的做人教育,一种追求人的最高素质的并走向卓越人生的做人教育,一种人类越是走向高度物质文明就越是需要的使人精神高尚完美的做人教育,一种未来性的理想性的做人教育。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主题之所在,它主导着人全面发展的方向。(三)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1 审美教育与人心理结构发展的关系 审美从对美的形象的具体感知开始,由感官快适的感受进到感情愉悦的活动,任何审美活动都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发生,都必须以感知为中介和桥梁。审美感知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审美对象在头脑形成审美表象,进一步形成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审美感知

6、、理解、想像的基础上,才能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识。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 审美教育与人精神世界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政策好,使得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懂得花钱享受物欲,古人云:“福兮祸依,祸兮福伊。”不好的风气也会随之而来,金钱可以使得道德败坏,种种恶习会因金钱的诱惑而产生,那是人的一种自我残害,自甘低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使那些污垢的、荒唐的时髦追求与内心空虚得到校正,崇高的理想得到确立,美好的品格得到培养,内在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通过审美教育使心灵得到净化,是西方许多思想家共同的观点,审美教育作为教育手段能净

7、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3 审美教育与人想像创造发展的关系 美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审美感受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主要是从形式上感受美,并获得美感的能力。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1) 缺少对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例如:感受不到优美音乐旋律,感受不到诗中的真谛,感受不到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美、感受不到人间的人情味儿美,那这样岂不是“身在美中不知美”?2) 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感受的基础上

8、,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如果美丑不分,就会走向美育的反面。所以,理解是审美的核心,人要真正获得美感,就在于理解。它要求从整体上、实质上把握美,并要知道美的原因所在。3) 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鉴赏美的目的是为了想象和创造美。美的创造能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美、现实美的能力。创造美是审美活动的最高成果,也是美的归宿和美育的最终目的。二、 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一) 审美教育可以为人进行全面发展的动机提供支持 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的发展活动都离不开动机的作用。人们一般都知道,驱使艺

9、术工作者潜心于艺术创作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来自于他们对艺术美的强烈追求,而实际上致使人们长期潜心于科学研究的根本动机之一也来自于对美的追求。科学史上不乏有出于对美的追求而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例如开普勒和法拉第,所以说,当美成为人们追求发展的动机之一时,审美教育就可为发展的成就动机提供动力支持。(二)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个体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力是个体在创造活动中一刻也不能少的心理功能,凭借这种功能,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创造者为人类贡献出许许多多鲜活的艺术形象。想象力是科学发明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无法突破常规的阻挠,产生众多的创造产品。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

10、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期间发现大西洋两边海岸线相似,非洲西和南美洲东犹如一张撕成两半的纸,于是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所有的科学发现发明无不是卓越的想象力的杰作。进行多方面的审美陶冶可以培养想象力的发展,它能把受教育者带人想象世界中,使想象丰富和活跃起来,构成现实中没有的表象,锻炼和培养想象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 审美教育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建立与发展 自信心是个体全面发展的推动力,只有具有了充分的自信,人们才能把他们的想象、构想以及才能充分付诸于实践,从而进行发展活动。以幼儿园为例,目前幼儿园存在很多偏重认知而忽视情感的教育状况,使孩子对

11、幼儿园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要强化对幼儿的审美教育,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过分偏重认知教育,忽视孩子的审美情感教育会毁掉孩子的自由想象力和创造才能,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四)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个体观察力的发展 在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需要个体具有较好的观察力,从而培养个体善于观察和捕捉人与事物的情绪变化和细微特征,发展独特的悟性。康定斯基曾说过,某位特别敏感的人,一尝到某种果汁就获得了“蓝色”的感觉,这带有先天性特征,但这种敏感性不仅仅是一种先天禀赋,它还有赖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多方面的美育熏陶,正是提高感知能力和观察力的最佳手段,通过音乐

12、、绘画训练可以培养个体对韵律、节拍、线条、色彩等特征的敏感度以及感知能力,进而辅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五) 审美教育能够发展个体的独创性 独创性和求异性是个体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特征,具有独创性及求异性的人不满足于已知的世界,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和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敏感性和浓厚的研究兴趣,不断寻求一些与常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能从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新事物和新方法,表现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创作题材,从而促进个体独创性、求异性的发展。三、 加强审美教育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一) 自觉地提高审美修养 我们要超越自身狭隘经济条件的

13、限制,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坚持对一切丑恶事物的批判立场,具有坚定执着的志向,使自己锻炼成为具有较高审美修养的人,具有最高价值的人。审美教育就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要走好着条路并不能自然而然,一蹴而就,也就是说审美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人如果只依凭本能、自发是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须经过学习、受教育,必须经过从“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的过程,必须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即“按美的规律来建造”,必须懂得自觉地提高审美修养,来把握好自身发展的要求与目的。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极需人们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

14、创造性和奉献精神,从而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真、善、美作出贡献的人。(二) 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艺术家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的集中反映和物态化成果。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因而,艺术美是美的最高级形态。它在增强人们一般审美能力的同时,更趋向于精英化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培养。如: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素质高、法律、道德比较完善的国家,从交通方面来说,人们对交通法规意识很强、人民素质教育也很高,基本上不会有闯红灯等行为,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欠缺,我们需要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逐步完善我

15、们国家的法律、法规,搞高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要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利用多种方法宣传提高公民艺术知识、文化修养等。(三) 举行有关审美的活动,促进感受和体验美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素质教养、生活方式、态度、向往都不同,其审美能力也随之不同,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长时间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慢慢提高的。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美的存在,如多读些书籍,多接触高层次人物,多进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提升个人素养和内涵同时才会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发扬媒体新闻广告传播,常常利用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宣传和推广一些民族的、经典的优秀作品,形成良好的社会美育氛围,在各地方多加设立书城、书店,让人感受学习的快乐,各位单要给员工常举行节日文艺活动,让人们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 四、 结语 据我国国情了解,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各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审美教育又是一门特殊教育学科,其许多方面都在处于启蒙摸索中实行审美教育,没有一个完美的教育理念,我认为审美教育在我国所有教育环节中属于低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