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442694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适应社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17)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17) 二一八年六月目 录引 言1一、 办学基础能力3(一)基础设施3(二)经费投入3(三)教学仪器设备3(四)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3(五)信息化建设4二、“双师”队伍建设4(一)师资队伍结构4(二)“双师型”教师配备5三、专业人才培养5(一)专业建设5(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6(三)课程建设8(四)实践教学10四、学生发展13(一)招生计划完成质量13(二)就业情况13五、社会服务能力15六、问题与展望16(一)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优化16(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化17(三

2、)人才培养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17结 语18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适应社需求能力自评报告(2017)引 言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是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共青团河北省委1983年创办的河北刊授学院。2003年5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办学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学院坚持工、商并重的办学方针,设有管理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创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和基础部、

3、继续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形成了轨道交通、自动化、汽车、电子信息、建筑设计、工程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空中乘务、艺术设计等专业群。学院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秉承“人本立校、文化育人、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和“尚德求真、自强不息”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培育人才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依靠双师型教学团队,实施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院重视创业人才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设立“创业助翔基金”,首创河北省高职院校网络创业平台,成立了省内高职院校首家电子商务(网店

4、)创业班。学院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及在管理、教学等各方面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及社会的广泛赞誉。学院先后获得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省直“红旗团委”、省“园林式单位”、省首批“依法诚信办学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河北省2016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直五四红旗团委”、“ 河北省高校口碑榜专科组前三甲”等荣誉称号。一、 办学基础能力 (一)基础设施学院始终将改善办学的基础条件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学院继续完善图书馆、实训室、教学等办学条件,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院占地面积为2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在校生

5、总数4426人,年生均费用为7607.84元,校内实训室35个,校外实习基地38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7个,校内实践(实习、实训)场所进行实践教学的工位数为752个。教学用终端(计算机)1018台,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为23.00台。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300Mbps,网络信息点数2673个,数字资源总量142GB。上网课程数3门。图书馆各类藏书39.6万册,电子图书专业期刊5432余种。(二) 经费投入 我院为民办学校,办学经费自收自支。2017年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投入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三) 教学仪器设

6、备学院不断丰富校内办学资源,每年加大资源的投入及更新力度。2017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产值为1704.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4107.55元,同比增长6.25%。(四)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 学院根据教学基础设施情况和办学需求,合理设置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2017年学院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约为3.99万平方米,生均9.03平方米。(五)信息化建设学院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实施,重点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做好管理系统整体设计,建设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分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学院已实现无线网络部分覆盖,校园一卡通在校内就餐、图书借阅

7、、住宿管理、校内洗浴洗衣等范围使用,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等范围实现信息化教学水平。2017年,学院在校园信息化方面稳步推进,5月与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共建协议,所有事宜逐步完善。已更新原第一公共机房,计算机设备性能优越,可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全院近2700个信息点。网络核心总控室已对防火墙、交换机、网络行为管理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对网络及用户进行实名化管理。二、“双师”队伍建设(一)师资队伍结构学院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4426人,专任教师245人,师生比满足1:18的办学标准。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

8、20人,占比8.2%。副高职称40人,占比19.59%。中级职称78人,占比31.84%。初级职称97人,占比39.59%。硕士研究生学历85人,占比34.69%。本科学历160人,占比65.31%。(二) “双师型”教师配备在校内专业课教师184人中“双师型”教师7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9.13%。由于“本三”院校冲击,教师流动导致“双师型”教师比例有所下降,但“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明显。本年度,3名教师取得高级职称,10名教师取得中级职称,从企业一线共引进教师16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1名,为学院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同时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实践教学

9、的有力补充,2017年企业兼职教师的课时量为7135,支付课时报酬的总金额约为23.8万元。19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共涉及培训经费63.26万元。29名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共涉及经费15.69万元。三、专业人才培养(一)专业建设1、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和的通知(教职成201510号)文件精神,学院专业建设以“紧贴地方支柱产业、服务本地经济建设”为宗旨,以调研论证为基础,积极调整专业结构。2017年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新增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医疗设备应用技术等 7 个专业,暂停、取消建筑动画模型与制作、商务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等7个专业。2017年学院面向全国16个省份共设置

10、招生专业31个,涵盖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财政经济、电子信息、土建施工5各大类。在校生达到100人以上规模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会计、护理等,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软件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护理等十个专业能够支持石家庄市支柱产业。2、积极推进骨干专业发展为了加快骨干专业的发展,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紧缺人才”为出发点,积极推进骨干专业建设,培育专业特色。2017年4月,教务处组织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会议,会议上从师资队伍、实践条件、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研讨,初步确定了

11、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商务、会计、机电一体化、市场营销等7个专业为校级骨干专业。2016年工商企业管理成功申报为省级骨干专业。学院对以上8个骨干专业发挥了骨干专业优势,带动了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采用模块教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国学与写作”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学院相关教师一直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为准则,通过尝试各种手段,采用各种方式,摸索出了一条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方法模块教学。通过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分模块进行教学,辅之以演讲、诗朗诵、辩论赛、红歌比赛、话剧、电影观摩等多种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喜爱和领

12、导的一致好评。2017年12月,基础部组织举办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汇报演出,展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国学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良好效果。2、以研促教,推动人才培养深入发展2017年3月中旬,学院科研处组织了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全部课题均需以教学改革为对象,围绕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扶持、培育一批体现学校战略性、整体性教学改革的项目,包括具体课程的教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改革等方面,结题成果可以是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论文,或是获准公开发行的校本教材,或是成熟的教学改革方案等。截止2017年6月1日,共收集各教研室教改课题16

13、项,6月22日下午,召开了校级课题评审会,会议上确定了校级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8项。3、中高衔接,助力职教体系建设学院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2017年5月,在2017“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科技文化艺术节成果汇报表演暨京津冀企业合作签约仪式上,学院与来自河北工程技术学校、承德工业学校、丰南成人学校等近10所中职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共育合格人才。(三)课程建设1、科学设置课程学院按照课程内容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教学过程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要求,最大实现课程开设的合理性、科学性。20

14、16-2017学年,学院共开设课程695门,总学时32665课时。其中A类(纯理论课)课程173门,8131课时(折合);B类(理论+实践课)课程483门,22701课时(折合);C类(纯实践课)课程75门,3525课时(折合)。三者课程门数比例约为 25:69:11。课程设置符合高职教育的实践需求,结构趋于合理。具体开设情况见图3-1。图3-1 专业开设课程情况2、改革课程内容公共基础课改革方面。在听取企业专家、学生代表的意见后,在保证“够用”、“适用”的前提下,调整了英语和数学的学时和内容,英语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思政理论课推行模块化教学,举办“思修”与“国学”课程教学改革汇报演出,合理安

15、排体育课教学内容,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少于30%,并将其作为考试内容,分数权重不少于30%。专业课改革方面,按照“课堂职场化,学生职业化”的原则,以“学生听得懂、喜欢听、学得会、用得上”为目标,加大实践课教学比例,构筑企业真实情境,真正做到学做一体。3、 改革考核手段学院将过程性考核引入考核机制,改变了一卷定终身的形式,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将考勤、学习笔记、作业、平时测验等纳入考核范围,提高了日常学习过程所占比例,实现了现实性与合理性的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训课突破传统纸质试卷形式,实行技能考核,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认可。4、丰富考核办法根据“折学分、进课堂、转专业、宽学制”的原则,学院2016年开始调研,经过调查研究,关于学生的创新、创业、专利等工作安排创业学院试点进行。创业学院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率先制订了创业学院课程考核办法、创业(电商)学院创业分流规章制度(暂定)等文件,通过对创业分流学生的业绩考核,进行相应课程的成绩置换,包括的创业有不二摄影工作室、E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