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43951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6(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经常须要打算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其次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闻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写的一首喜闻乐见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挚友送行,其深厚的情意,不言而喻。这首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愿。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以质疑、释疑

2、为学习故事的主要方法,来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实力。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打算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教学流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送的是谁,谁在送,“使”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使”的意思。) 、说明诗题:王维送自己的好友元二出访安西。 4、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出示课件: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

3、家,外号“诗佛”。主要作品是山水诗,人们赞扬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感知,朗诵诗歌。 1、出示古诗: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正音,同时理解难字字义: 朝:早晨。 舍:客舍:客店;另外一个音h,舍得。 更尽:再饮完。 浥:潮湿。 3、齐读古诗。 、配乐范读。(古琴:阳关三叠)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师生读,齐读(配乐)。5、试背。 三、感悟古诗,了解环境: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诵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送别图”,请读前两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先想一想,同桌说,指名说。 2)什么样的一幅画面?什么样的“柳色”是“新”的?(穿插指导朗读) 3)客舍旁

4、边还有别的事物,为什么单单只写柳树呢? 2、相关古诗链接,引出相关的送别诗,来体会其中的送别之意。 1)出示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解析“柳”与“留”谐音,感受其中隐含的挽留之意。(指导朗读:把对友人的挽留之情融入其中。) 四、感受情感,体会意境:1、过渡:作者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读后两句)2、引读: 作者做了什么事?(劝酒)劝了一杯吗?(许多杯)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更) 3、点拨: “君”字的理解: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用在这里表现对友人的敬重。 王维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酒呢?(其一,从“酒”和“久”的谐音入手

5、,体会作者的挽留之意,希望相处的再许久一些;其二从“故人”入手,来理解怎样的挚友,体会知心、挚友、情深意重。) 、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挚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充说话练习。 6、品尝:“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恋恋不舍)五、升华情感,拓展延长: 、指导朗读:元二就要启程了,让我们和王维一起,再送他一程吧。 2、简介过渡:或许此次一别,还有可能会面;或许此次一别,将成永别,

6、让我们一起来牢记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齐读) 3、引入阳关三叠,观赏,再读,背诵。 、课外拓展:读其他离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酷爱,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情深意重。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特殊是古代社会由

7、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种种缘由,人们是喜爱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难预料。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情深意重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读过“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际若比邻。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喜闻乐见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1、 指名读

8、题。 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课题,你认为谁的读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生:因为元二是一个人。 师:元二就是姓元排行其次。排行其次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假如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吗? 谁再来读题?元二去干什么?生:出访安西。“出访”指什么?生:出差。 师:用现在的话可以说是出差,可内涵不一样。 、介绍时代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力强大,许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常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访。而每一次出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兴奋又悲伤的事情,兴奋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悲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际,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

9、?安西是唐中心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旁边。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题?、简介作者。 谁送元二? 生:王维 师:谁了解王维? 4、出示王维简介。 王维(公元70761)唐代闻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永济人。他少年聪慧,9岁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绘画,长于书法,开创中国文人画画风,他的创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他过着退隐生活。 三、初读诗歌,驾驭节奏。 了解了王维,咱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诗。 1、生自由反复地读。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留意:第一,字音要读精确;其次,节奏要读清晰。 2、指名读。 3、有味道了。我请你来举荐一个你们班的朗读高手来

10、读读看!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不用我说,大家肯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依次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留意节奏和韵律。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心情来。假如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难过、难受、惆怅、恋恋不舍、苦痛、忧愁) 五、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别景。 1、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课题。生读题:送元二使安西师:送别时的

11、景是怎样的?谁来读读有关诗句? 、指名汇报并相机出示第一、二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读王维的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4、指名汇报。 5、指导朗读。这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说。(清爽 生气勃勃 清爽 明丽蒸蒸而上) 师:这就是景语。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6、创设情境导读。 让我们走入景中,去感受渭城的美。师: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朝气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爽,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师:

12、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潮湿干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清爽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7、渭城的景色美吗?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开心地游玩哪,可王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别”字。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王维的离别情怀吗? 8、生齐读一二句。 9、老师引导并介绍折柳送行的习俗。师引导: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飘飘洒洒的细雨和随风摇曳的柳条,王维为什么选了这两种事物,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雨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绵长、惆怅)师:愁的感觉。 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

13、,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特别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这一雨一柳搅扰着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0、 配乐朗读一二句。(二)体会送别情。 1、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诗中有两句干脆写离别之情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王维浓烈的离别情了吗? 2、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哪儿感受到的?王维为什么会这么恋恋不舍呢?因为这次离别可不是一般意义的离别。 3、了解安西的荒芜。 (1)王维要去的地方是哪儿?。生:要到安西去。 ()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个怎样的地方? ()出示安西图。 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那儿的生活

14、习惯和风俗和我们大不一样,说话也听不懂。 4、体会渭城的繁华。 安西满目荒芜,人烟稀有。而王维和元二喝酒的渭城又是怎样的呢? 5、体会路途艰险。 ()从渭城到安西有多远呢? (2)出示唐朝疆域图。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 (3)出示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见,玉门关外是何等的荒芜啊!而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 (4)出示阳关图、沙漠图 阳关以西就是安西的范围了。这一路上云山浩渺,大

15、漠茫茫,黄沙漫天,举目无亲,陪伴他的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芜。 (5)唐朝闻名诗人岑参曾经有诗云:(出示)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6)读了这四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恋恋不舍。从蒸蒸而上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当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张骞出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