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743737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ECT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CT 科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总计100 分)检 查 内 容分 值一、组织机构总计 4 分1、成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做到分工明确,确实履行小组的职责。 不合格扣 1 分2、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有人员变动时随时更新。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准时、填写完整。不合格扣 1 分3、制定年度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感染知识培训计划,重点扼要,措施 具体。不合格扣 1 分4、医院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材料保管齐全。不合格扣 1 分二、教育培训总计 4 分1、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定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学习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及业务培训,并有培训记录及考核成绩单。不合格扣 2 分2、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医院感染

2、管理相关知识培训,考试要求达到合格。 不合格扣 2 分三、医院感染的监测管理总计 7 分1、 建立科室感染病例登记,由监控医师负责,科室感染发病率 10% 不合格扣 1 分2、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或流行、暴发时,按规定时间填卡、报告。 不合格扣 3 分3、24 小时内将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项目填写齐全,送至医院感染管理 科,无漏报、缓报。不合格扣 1 分4、协助感染管理科调查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易感人群。不合格扣 1 分5、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 1)加强感染源的管理;( 2)切断传播 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不合格扣 1 分四、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的预防总计 14 分

3、 1、正确吸痰,注意氧气吸入装置和雾化吸入器的消毒和正确使用。不合格扣 2 分 2、危重、昏迷、鼻饲者防止误吸,并做好口腔护理。意识障碍、长期卧床 者应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不合格扣 2 分3、气管插管:如无禁忌,患者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 度体位,且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一次一管。不合格扣 2 分4、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氧气湿化瓶须灭菌或用后采用含有效 氯 500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清水冲洗后干燥保存;呼吸机管道如不合格扣 2 分 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5、湿化器、氧气湿化瓶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胃管、尿管、引 流袋按规定时间更换

4、。不合格扣 2 分6、导尿管: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 不接触地面。不合格扣 2 分 不常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7、血管内置管:开展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保持插管部位清洁,有污 染时及时更换敷贴;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阀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 不合格扣 2 分留血迹时及时更换。每日评估,及时撤管。五、手卫生 总计 2 分 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操作七步洗手法,洗手后避免二 次污染。不合格扣 2 分检 查 内 容分 值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总计 10 分1、不得使用没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

5、品有效期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器具。不合格扣 2 分2、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放符合要求。不合格扣 2 分3、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按规定上报。不合格扣 2 分4、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 灭菌。不合格扣 2 分5、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 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高、 中、低水平消毒。不合格扣 2 分七、感染管理检查标准总计 11 分1、病区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不合格扣 1 分2、病房内物体表面与地面,应每日保持清洁、干燥。遇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时消毒可采

6、用含有效氯 500mg/L 消毒剂擦拭。遇经 血传播病原体、不合格扣 2 分 分枝杆菌、细菌芽胞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 再清洁与消毒。消毒时采用含有效氯 2000mg/L 消毒剂擦拭。3、每日晨间护理采用湿式扫床法,扫床套应一床一套一用一消 毒。不合格扣 1 分用后清洗干净,在 250mg/L 含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 30 分钟后, 冲净消毒液,悬挂、干燥备用。4、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 1 次,遇有血液、体液 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消毒。不合格扣 1 分5、床单位应定期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清洁与消毒。直接接触皮肤 的床上用品一人一换,遇污染及时更换。不合格扣 1 分

7、污染被服应统一放置在污物箱,不得随意扔在病区。6、诊疗床及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遇 污染及时更换。7、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应对床单位及其相邻区域进行清洁和 终末消毒。不合格扣 1 分8、共用坐式便器,每日用消毒液擦洗坐板及盖板,便器保持清 洁。消毒时用含有效氯 500mg/L-1000mg/L 消毒剂擦拭、冲洗 不合格扣 1 分9、病房布巾、地巾、拖地桶应分区域使用,固定放置,标识清 楚。严禁在洗手池内清洗拖布。布巾用后清洗干净,在 250mg/L 含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 30 分钟 后,冲净消毒液,悬挂、干燥备用。不合格扣 2 分地巾用后清洗干净,在 500mg/L 含

8、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 30 分钟 后,冲净消毒液,悬挂、干燥备用。八、治疗室感染管理检查标准总计 25 分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衣帽整齐,戴口罩,非工作人员不得入 内。无事不在室内闲聊、滞留。不合格扣 1 分2、治疗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标志清楚。非医疗用品不准在治疗 室存放。不合格扣 1 分3、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有流动水洗手池、洗 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合格扣 1 分要求含醇的快速手消毒剂开启后有效期为 1 个月,不含醇的快速 手消毒剂开启后有效期为 2 个月。4、操作台清洁无污迹,治疗盘摆放整齐,盘内物品放置合理,无 杂物。不合格扣 1 分5、治疗车上物品应摆

9、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 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需标明开启时间。不合格扣 1 分检 查 内 容 分 值6、检查室应定期消毒。为法定传染病患者诊疗后,所用器械、物 品、诊疗台均应严格用有效氯 2000mg/L 消毒剂消毒。不合格扣 1 分7、接触病人的医疗仪器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清洁或消毒。一次性 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合格扣 1 分8、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 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不合格扣 1 分9、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 次进行。不合格扣 1 分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应就地(

10、诊室或病室)严格 隔离,处置后进行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10、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 射器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不合格扣 1 分11、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 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不合格扣 1 分 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1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 时间,放置时间超过 2 小时后不得使用。不合格扣 1 分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24 小时不得使用。 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 域,疑有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处置。13、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

11、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 密闭保存,每周更换 2 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不合格扣 1 分 建议使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 过 7 天。14、无菌物品要求放入无菌柜中,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盘现用 现铺,有效期 4 小时。不合格扣 1 分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 时,提倡使用小包装。15、无菌包上粘贴高压蒸汽灭菌指示标签填写规范,不得漏项, 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柜内,在有效期内使用。不合格扣 1 分16、冰箱及储物柜中无私人物品。物品筐清洁无灰尘。不合格扣 1 分17、血压计袖带常规清洗,保持清洁。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500mg/L

12、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清水冲洗后干燥保存。 不合格扣 1 分18、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如遇污染用含有效氯 500mg/L消毒液擦拭或 75%酒精擦拭。不合格扣 1 分19、体温计:采用75%酒精浸泡消毒 3(分钟,加盖,干燥放置。 75%酒精每周更换两次。不合格扣 1 分2( 、止血带、输液网套应保持清洁。如遇细菌繁殖体污染采用含 有效氯 5(mg/L 消毒液中浸泡 3( 分钟后清水冲洗,干燥放置。 不合格扣 1 分 遇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细菌芽胞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2(mg/L 消毒剂浸泡消毒, 3( 分钟后清水冲洗,干燥放置。21、紫外线灯管:每周用 75%乙醇擦拭 1 次,使用寿命累计消毒 1( 小时更换灯管。不合格扣 1 分22、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 2 次,每次半小时。要求紫外线消毒登 记本记录应规范、完整。紫外线测试卡与灯管标识相符。不合格扣 1 分23、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监测中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不合格扣 1 分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稀释液应现用现配,使用时限 24、时。24、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每季度一次。不合格扣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