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43660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白云学院先进制造技术论文题目: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方向)班级:07数控本科姓名:林华英学号:0701012229摘要1引言1一. 电子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多轴控制的基本概念:2二. 多轴控制特点21、5轴控制加工中心的加工特点:22、6轴控制加工中心的加工特点:33、6轴控制特点如下:3三. 发展趋向。31、用5轴控制加工的NURBS插补32、利用二次曲面头立铣刀作5轴控制加工4四. 结论4五. 参考文献4摘要电子束加工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其在材料表面 改性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主要介绍电子束在表面工程、 打孔和焊

2、接等方面的应用。关键词:电子束;加工原理;工业应用引言近年来,许多国家对电子束加工原理及方法进行了大量的 实验研究,并在工业上 得到一定的实际应用,使得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电子束加工技术的 发展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一. 电子束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1948年,德国物理学家Steigerwald K. H发明了第一台电子束加工设备(主要 用于焊接)。1949年,德国首次利用电子束在厚度为0. 5mm的不锈钢板上加工出直径 为0. 2mm的小孔。从而开辟了电子束在材料加工领域的新天地。1957年法国原子能委 员会萨克莱核子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用于生产的电子束焊接

3、机,其优良的焊 接质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已经成功地将电子束打孔、铣切、焊接、镀膜和熔炼等工 艺技术应用到各工业部门中,促进了尖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学的发展对集成电路元件 的集成度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光刻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扫描电子束曝光机研制成 功,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市场,使得制造掩膜或器件所能达到的最小线宽已小于 0. 5 ix mo近年来,国外对电子束焊接及其他电子束加工技术的研究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超高能密度电热源装置;2)掌握电子束品质及与材料的交换行为特性,改进加 工工艺技术;3)通过计算机CNC控制提高设备柔性以扩大应用领域。我国自20

4、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电子束加工工艺,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该领 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电子束对材料 表面进行照射,研究其对材料表面的改性。郝胜志等以纯铝材为基础研究材料,深入研 究不同参数的脉冲电子束轰击处理对试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强 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的一些微观物理机制,通过载能电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过 程,建立较为合理的实际加工中的物理模型,利用二维模型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计算试样 中的动态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并选用Cr18Ni9Ti和GCr15进行初步的改性应用尝试 性工作。吴爱民等以H13和D2模具钢为基材,通过脉冲电子束直

5、接淬火和电子束表面 合金化等方法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试验。吉林大学关庆丰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对于强流 脉冲电子束作用下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形成与性能进行研究。张万金教授对于采用 电子束辐照对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等。虽然电子束加工目前已在仪器仪表、微电子、航空航天和化纤工业中得到应用, 电子束打孔、切槽、焊接、电子束曝光和电子束热处理等也都陆续进入生产,但从电子 束加工技术现状及新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 大,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二. 电子束加工原理电子束流是由高压加速装置在真空条件下形成束斑极小的高能电子流,属于高能 密度束流(HEDB),真

6、空电子束的功率密度大于106 W /cm2,极限功率为300kW。电子 束加工是以高能电子束流作为热源,对工件或材料实施特殊的加工,是一种完全不同于 传统机械加工的新工艺,其加工原理如图1所示。按照电子束加工所产生的效应,可以 将其分为两大类:电子束热加工和电子束非热加工。图1电子束加工原理2 1电子束热加工电子束热加工是将电子束的动能 在材料表面转化成热能,以实现对材料的加工,其中包括:1) 电子束 精微加工。可完成打孔切缝和刻槽等 工艺,这种设备一般都采用微机控制,并且常为一 机多用;2)电子束焊接。与其他电子束加工设备不同之处在于,除高 真空电子束焊机之外,还有低真空 非真空和局部真 空

7、等类型;3)电子束镀膜。可蒸镀金属膜和介质膜; 4)电子束熔炼。包括难熔金属的精炼,合金材料的制 造以及超纯单晶体的拉制等;5)电子束热处理。包括 金属材料的局部热处理以及对离子注入后半导体材 料的退火等。上述各种电子束加工总称为 高能量密 度电子束加工7。电子由电子枪的阴极发出,通过聚束极汇聚成电 子束,在电子枪的加速电场作用下,电子的 速度被提 高到接近或达到光速的一半,具有很高的动能。电子 束再经过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的作 用,汇聚成更细的 束流。束斑的直径为数微米至1mm,在特定应用环境,束斑的直径甚至可 以小到几十纳米,其能量非常 集中。电子束的功率密度可高达109W /mm2。当电子

8、束轰击材料时,电子与金属碰撞失去动能,大部分能量转化成热能,使材料局部 区域温度急 剧上升并且熔化,甚至气化而被去除,从而实现对材 料的加工。2 2电子束非热加工电子束非热加工是基于电子束的非热效应,利用 功率密度比较低的电子束和电子胶(又称电子抗蚀 剂,由高分子材料组成)相互作用产生 的 辐射化学或物理效应对材料进行加工。其应用领域主要是电子束曝光。电子束曝光原理如图2所示,是先在待加工材料2、6轴控制加工中心的加工特点: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回转刀具进不可能用6轴控制加工。但由于切削速度与进给 速度相等而具有加工效率高的特点,所以用5轴控制对一次装夹的坯料也可以作多种加 工。也正是由于切

9、削速度与刀具进给速度相当,所以必须使用高刚性结构的加工中心。 精加工的切入量很小,只有几个um,还要求机床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3、6轴控制特点如下:1、对平面和曲面作平滑加工:由于是用线接触加工,所以在加工表面不残 留进给痕。2、在平面和曲面上加工异形断面的槽:即可以加工与刀具前进方向成直角 的槽,可以是非对称的任何形状。用回转刀具则无法加工这种异形断面槽。3、加工两曲面交界处的特征线:这是用固定刀具与沿交线的面相接触。条 件下移动刀具进行刨削。用回转刀具也无法加工这种特征线。4、隅角加工:由于回转刀具是圆形的,所以无法形成隅角处的直角。用6 轴控制可加工隅角。5、凹坑加工:可对由平面和曲面构

10、成凹坑的棱线进行清晰地加工。这是特 征线加工的扩展。6轴控制与5轴控制一样需要设置主处理器和后处理器。但由于这时刀具与 工件之间的关系使6个自由度。为此更要设法防止发生干涉,一旦发生干 涉就无法继续加工。其后同样要在已生成的CL数据基础上由后处理器按不 同类型的6轴控制加工中心生成NC数据。三. 发展趋向1、用5轴控制加工的NURBS插补由于对自由曲面进行精加工的NC数据是以连续的微小线段组合来表达,所以复杂开头 的NC数据量非常庞大。现在则因存储器的价格便宜,所以可作大容量储存,还可以与 FA-LAN的DNC运转相结合高速传送数据进行加工。但在对于以高速加工为主的今天,NC 数据的传送速度总

11、是跟不上刀具的进给速度,从而使加工品质下降。为此使用大量数据 的5轴控制必须进一步提高速度。现在已经有用自由曲线对3维点群座进行插补的表示形状方法。用NURBS表示自由曲线 则可为NC数据提供相当多的信息,从而使数据量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现在已经开 始将3轴控制的NURBS表达方式扩展到5轴控制中,从而减少了 5轴控制中,从而减少 了 NC数据的位置。2、利用二次曲面头立铣刀作5轴控制加工使用球头立铣刀对自由曲面进行精加工时,因用一把刀具加工面不需要调换刀具,所以 也不会发生刀具啮合问题,但必须选择与加工面最大曲率半径相适应的小直径球头立铣 刀。如果欲获得由加工所形成的凹形高度很低的良好的加

12、工面,就必须减少设定的进给 间距,从而啬了切削距离和加工时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之一是使用称为二次曲面头 立铣刀的特殊形状刀具进行5轴控制切削加工。所谓二次曲面头立铣刀是一种以圆锥曲线围绕中心轴回转形成头部形状的铣刀。头部形 状有回转抛物面、回转双曲面和回转椭圆面三种类型。在回转面上带有许多切刃,但它 的切刃与球头立铣刀不同,是带有连续变化的各种曲率。它们的曲率可从各圆锥曲线公 式求得。用这种铣刀切削时不像球头立铣刀那样只有一个曲率,而是可以选择其中与加工面相吻 合的曲率。命名如对加工面上曲率大的部分用铣刀头部附近的切刃加工,曲率小的部分 则可用铣刀侧面的切刃进行加工,这样就有加大进给间距,缩短加工时间的优点。 可以自动生成使用二次曲面头立铣刀的5轴控制高效率加工自由曲面的CAM软件,现已 开发出来。伴有超声波振动的6轴控制加工。在用常规条件对铝等软性金属进行6轴控制加工时,有表面粗糙度很有效期的缺点。现 在有一种在刀具夹持器上安装超声波工具的方法进行6轴控制加工,这样不仅可使视在 切削速度加快,还可以明显地改善加工面的粗糙度,是可取的方法。四. 结论先进多轴多孔加工中心,在一次装夹中可以对坯料的五个面进行平面、曲面、钻孔和铰 孔等多种加工,从而缩短了加工周期和提高了加工精度。五. 参考文献先进制造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