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 庞朴:儒道周行(7)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743563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论文 庞朴:儒道周行(7)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国学论文 庞朴:儒道周行(7)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论文 庞朴:儒道周行(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论文 庞朴:儒道周行(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论文 庞朴:儒道周行7 子游不愧为孔门四科中文学首座,他所谈的,正是我们这里所讨论的运动的反复与终始,以及,由此而起的情志与行为的屈曲问题。这是一个从世界观推演出行为标准,化理论为实践的大问题,可以说是标准的儒家式问题。其在儒家各派中,尤以说礼的一派谈得最为起劲;例如荀子,甚至认曲为成圣的必要条件: 佚而不惰,劳而不,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荀子非十二子?上那么能尊君,下那么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与,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也。同上?臣道?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那么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那么

2、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同上?天论?故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厉骛不外是矣,是君子之坛宇宫廷也。人有是,士君子也;外是,民也;于是其中焉,方皇彷徨周挟浃,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同上?礼论?荀子曾一再声言涂之人可以为禹,相信普通人都可以成圣,那当然并不意味着圣人的规格就此降低了,只不过是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上列引文说明,圣人和凡人的区别,或凡人所需着重修炼的,似乎只在一个曲上。一旦掌握住了曲道,办事曲得其次序,以曲来宗原应变,那时候,其行便将曲治,其养便将曲适,而曲成为一名圣人了。真可谓曲终奏雅,曲之时义大矣哉!细审这诸曲的具体要求,可

3、以看出,它也正是中庸之道的要求。如佚而不惰,劳而不,是说要劳佚适度,劳逸结合;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那么能为所当为,而不为所欲为;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正是在礼道中为其所当为的具体规定。此外还有:故知者之举事也,满那么虑谦,平那么虑险,安那么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荀子仲尼?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同上?儒效?这里说的虽已不是圣人而是智者和大儒,其实质并没有什么差异,仍然是儒家高悬着的做人的极致。他们居安思危,其豫也曲;他们与世俯仰,其应变曲当。就是说,无论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或应付已经

4、变成的世事,全凭一曲,全凭中庸的持满之道或时中之道。因此,从节文的意义来说,屈曲行事是在实践礼仪,是尽伦;从中庸之道的角度来看,屈曲行事那么是实践一种哲学,是一种行为方式。行事而屈曲的中庸之道,在?礼记?的?中庸?篇里,又叫做致曲。?中庸?将致曲与尽性对举,说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那么明矣,明那么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他们将人大分为两类,一类属生而诚者,不学而能,生而知之,是圣人;一类属学而诚者,大概包括学而知之和困而知之者,是贤人和常人。前者也叫至诚,后者可谓有诚。生而诚者发挥其天性,自有明德,故曰自诚明;学而诚者因受教而有明德,然后能有诚,故曰自明

5、诚。生而诚者其性本诚,所以可以尽性,也唯有他们为能尽其性;学而诚者其性不诚,所以不可尽其性,而必得有所收敛,于是要致曲。前者如果不是出于体系需要而虚悬之格,也只是七十岁时的孔子方能到达的境界,从心所欲而不逾距的境界;后者通用于一般人士,包括五六十岁时的孔子在内,知天命之如此如此,照着做去便能通顺而已。以前的经师们不甚注意曲在儒学中的方法论意义,不知道曲径通幽之妙,或者说曲犹小小之事也郑玄;或者说曲,一偏也,致曲就是自其善端发见之偏,而悉推致之朱熹。真可谓是曲说。按曲字并无小事的意思;也许可以解作一偏,但所谓善端发见之偏,那么确实费解。其实荀子早已将曲的大义说得清清楚楚了,可惜历来都未得到经师们

6、的重视。荀子还有两条曲那么全的具体例子,是致曲的最好注释: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那么病缪,近世那么病佣。善者于是间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嬴绌,府然假设渠堰隐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荀子非相?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纳之,是事暴君之义也。假设驭朴马,假设养赤子,假设食人。故因其惧也而改正,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同上?臣道?这两那么曲得所谓,说的都是一种坚持原那么性的灵活性,是未可直至也的曲至,或者叫致曲。譬如以渠堰引水,必须随地形左右,譬如以隐栝正木,必须因纹理紧松,方能得其所求,而不折伤。譬如驭朴马、养赤子、饲饿汉,必须顺着它们的情绪而予以响导,不可一蹴而就。荀子还曾干脆说过,不知此道,谓之腐儒,谓之鄙夫,必然把事情搞糟;便已和老子的曲那么全同出一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