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431606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详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装、消防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编制说明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三、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方案四、消防报警及自动喷淋施工方案五、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一、编制说明1 编制依据1 1 芜湖 ? 柏庄综合楼水电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1 2 国家、省及市颁发的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规程、规定及标准。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 建筑给排水工程概况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1 1 给水系统给水水源程由市供水管网直接供水。1 2 排水系统为污水,粪便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1 3 消防系统1 3 1 本工程消防系统为室内消火栓、报警、自动喷淋和室外消火栓组成。1 3 2 消火栓系统水

2、源由市供水管网直接供水,一至七层均设消火栓保护。1 4 雨水系统雨水经雨水管后排至地面散水。阳台与屋面雨水及空调废水分别排除。2施工道路、 办公设施、生活设施由土建项目部统一规划并提供,施工用水、方提供的临时用水、临时用电。施工用电采用甲2 1技术准备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配合图纸会审等相关内容做好准备工作。2 2 现场准备机具应在施工人员进场之后, 施工之前运入现场, 按施工平面图布置定位, 如电焊机、 台钻、套丝机应公开施工置,相互间留出操作空间。2 3 材料准备2 3 1 工程在主要材料的使用上,应提前一个月报出相应计划。2 3 2 对于材料的要求,各种进场材料必须符

3、合国家或部颁标准有关质量技术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还应对不同材料的进场进行检验和试验工作。3 施工方法3 1 给水系统3 1 1 作业条件:1 )明装托、吊管道必须在安装层的结构顶板完成后进行。2 )立管安装在结构完成后进行,每层应有明确的标高线。3 )支管安装在墙砌筑完毕,墙面未装修前进行。3 1 2 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通水管道冲洗管道试压。1 )采用 PPR 热熔管连接,立管穿楼板均加钢套管,套管高出卫生间地面50mm ,下口与楼板平。管道安装宜有25坡度向泄水装置。2 )立管采用弧口管卡固定,高度距地面1m ,支管采用管卡固定,管卡间距为0.5m 。管

4、道安装完毕后需分系统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6Mpa ,系统竣工前进行通水和冲水试验。3 2 排水系统3 2 1 作业条件:1 )设备层内排水管道的敷设在设备层内模板拆除清理后进行2 )楼层内排水管道的安装与结构施工隔开1-2层且管道穿越结构单位的孔洞已预留完毕,室内弹出房间尺寸线和准确的水平线。3 2 2 工艺流程: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卡件固定封口堵洞通水试验通球试验。3 2 3 管道安装:1 )室内排水管安装采用UPVC 排水管,管道底部采用2 只 450弯头连接,承插接口。2 )管道安装时按要求装支、吊卡,并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好管道的坡度。管道安装完毕后均按要求灌(

5、满)水试验、浸水试验和通水、通球试验。33 消防系统3 3 1 作业条件:主体结构已验收,现场已清理干净,管道安装所需的基准线已测定并标明,如顶棚标高、墙面标高、内隔墙位置线等。3 3 2 工艺流程:安装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消火栓安装管道通水管道冲洗试压调试。、(一)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工程:1 、系统管线的施工要求: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 下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采用交流220/380V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入线路采用穿金属管、经阻燃处理

6、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C消防控制、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D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中。E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 。2 、安装光电感烟探测器时应注意的事项:A 本次工程在梁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b 、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为200-600mm时,应确定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和一只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

7、间区域的个数。c、 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d 、 当梁间净距小于1m 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B在宽度小于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0m ;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这在两超市的办公区域时多见,此时应其设置。D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E办公的房间或者是超市的公共被货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

8、安装一只探测器。F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G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o 。H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I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安装图:3 、各类模块的安装:A 在安装时一定要认清其型号,被控制的设备,被控制设备所能提供的接点及接线方式,达到的要求等。B模块一定要固定牢固,安装于被控制的设备的附近。C模块的接线及保护措施要得当。4 、手报及电话插孔的安装a.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

9、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b.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 1.3-1.5m, 且应有明显的标志。c. 手动报警按钮接线图其中:Z1 、 Z2 :无极性信号二总线接线端子K1 、 K2 :无源常开输出端子布线要求:信号线Z1 、 Z2 采用 RVS 双胶线,导线截面1.0mm2。5 、控制器的安装:a. 控制器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m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 。面盘的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b

10、. 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广播控制柜安装在墙上的,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上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布线要求:a控制器信号总线采用RVS 双绞线,截面积 1. 0mm2b 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的通讯总线采用RVVP 屏蔽线,截面积 1. 0mm2c控制器输出的多线制控制点外接线采用BV 线,截面积截面积 2.5mm2d 与彩色 CRT 系统采用 RS-232标准接口连接,最大连接线长度不宜超过15m6 、接地问题:A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4;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

11、电阻值不应大于1。B、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接地干线宜穿硬质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C、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 。E、消防电子设备凡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应作保护接地,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 线)相连接。7 、系统其它要求:A 、 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信号回路电压宜采用直流24V 。B、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警控制器应采用单独的供

12、电回路,器的正常工作。当直流备用电源采用消防系统集中设置的蓄电池时,火灾报并应保证在消防系统处于最大负载状态下不影响报警控制(二)水喷淋及消火栓部分根据消防水系统图纸,消防管道DN100以下都用热镀锌钢管采用螺纹连接,管道大于DN100者用热镀锌无缝钢管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1 、施工安装前对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工作A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用的管子、管件、支架、防晃架等应进行如下检验:a)、管子、管件、各种支吊架所用材质、规格、型号等应和设计图纸所标明的要求相符。b) 、凡未标明的, 应使用生产厂家合格产品或经有关部门认可的产品,不得用不合格产品或随意用替代品。 一般情况下, 系统管网用镀锌钢或铜管和镀锌无缝钢管。管子表面要求无裂纹、缩孔、夹渣、重皮等缺陷。管子的螺纹密封面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