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430440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六一居士传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六一居士传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自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赞赏他风格平易的散文。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赏美文一个人的春秋欧阳修千年祭一个人的一年,一座城用一千年去祭奠。这座城市的标签很多,再多的人也只不过以在她2500年的长卷上留名为荣,所以滚滚的运河好像从来没有为任何人驻足过。1048年,他来到了这里,以左迁的名义。他在很多地方停留过,留下了太

2、多值得记忆的文字和值得书写的篇章。而这里,只是他漫长宦途中小小的一站。也许,他不会记得在这里短暂的欢愉或是月下孤寂的独酌,不会记得他某天醉意后的题名却让这个地方铭记千年。很多人向往来到这里,这里的烟花三月值得他们用“腰缠十万贯”去换取,很多人期待来到这里,用自己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去唱和前人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很多人来到这里,却有着贬谪的前因,然而,我相信对所有因左迁来到此地的人来说,又有着与一味惆怅苦闷所不一样的心情。因为,这里是,扬州。而那个人,复姓欧阳,单名修字。春滁州的风光确实秀丽,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但欧公却只是寄情于山水,自号曰醉翁,然则醉翁

3、之意真在于山水邪?如果稍稍揣摩下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心理,便会知晓,居庙堂之高,心怀天下,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因此所谓“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诚不欺也。越明年,他接到了调令,这次的目的地是扬州。这里与滁州很不一样,环滁皆山,而这里是一马平川。在全城最高的地方,他修了一座堂,“远山来与此堂平”,故名“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因此,这么多年后,这个地方的人如此怀念欧公,固然是因为他的文采风流,还因为他确实使这里安居乐业,人和事兴。秋内敛、自察、慎独,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身为士子,一身浩

4、然正气不可丢,一具铮铮铁骨不可弃。“欧阳文忠,庆历中为谏官。公锐意言事如此之类极多,大忤权贵”,这乃是其铮铮铁骨;又一,“公不以为嫌,及在政府,荐可为宰相者三人:吕司空晦叔,司马温公与荆公也。吕申公本嫉公为范文正党,滁州之谪实有力;温公议濮庙不同力排公而佐吕献可;荆又以经术自任而不从公。然公与晦叔则忘其嫌隙,于温公则忘其议论,于荆公则忘其学术。世不高公能荐人,而服其能知人”。能知人而不以亲疏荐人,自有天然一股正气在心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豪放洒脱之中,看破欧公一片心。“水畔听钟七十年,便了却了此生。”颍川之畔,畸零半世宦海浮沉的老人安然而别,留给我们一个追思千年的背影。(选自36

5、0个人图书馆,有删改)千古伯乐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选自晨读网)品读欧阳修假如给我一个选择,让我生活在古代的话,我会选择宋代,更是北宋那个有你欧阳修的时代。真想跨越千年的时光与你对饮,尽管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你不会介意,因为你有宽广的胸怀。品读

6、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你位居副宰相,位高权重。按常理,你一定妒贤嫉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你上。但你不,你勇于提拔推荐有才之人,你提拔推荐王安石,他成为宰相,官居你上,他成为中国11世纪的最伟大的改革家;你奖进“三苏”,让他们的芳名远播,成为“唐宋八大家”,我不得不佩服你的大度。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豁达。你政治上不得意时,被贬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抑郁不得志,难以排遣心中的郁结,而你却不计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记,怡然自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非一般的豁达。你曾号“六一居士”。人问,何为“六一居士”,你说:“家有藏书一万卷,有三世金文著释一千卷,一棋盘,一张琴

7、,桌上常备一壶酒。”人问此“五一”也,你却爽朗一声说:“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也。”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感动的勤奋。你从小在沙滩练字,苦读史书,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仕途顺利,但从未放弃勤奋的信念。深夜苦读,手不释卷,即使是意志受挫时,也在书海中寻找快乐。有人曾问,君藏书万卷,不知读过几本。欧阳修曰:“你在我所藏之书随便挑一本问我,若有我没读过的,我无言面对我的六一居士。”那人专门挑了一本积了许多灰尘的书问他,他对答如流,毫无差错。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勤奋的学习,怎么会有对答如流,毫无差错呢?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在那个群星云集的时代,你功名成就之后却不浮夸自傲,常人恐怕做不到。你和另

8、一史学家修订史书,名字列于他人之下,不居功,难能可贵,难怪宋“六家”以你为首,当之无愧。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是你推荐出名的,你曾极力推荐苏轼,说此人日后文名显于我欧阳修,智之大者,欧阳文忠也。品读你,品出的是黑色天幕上最闪亮的星,星光闪烁;品读你,品出的是花架上最美丽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品读你,品出的是歌唱舞台上的交响曲,催人奋进。站在宋朝时代的陡峰,不是帝王,而是你欧阳文忠公。你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大家,品你千年有滋味。(选自绝想日记网,有删改)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聊以志吾之乐尔B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D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解析:A项

9、,“尔”通“耳”,罢了。C项,“讫”通“迄”,迄今。D项,“彊”通“强”,强壮。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负三宜去负:担负,引申为具备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更:更换C吾素慕之 素:本来D而讫无称焉 讫:迄今解析:C项,素:常常。答案:C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谪:被贬谪B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劳:劳累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病:疾病D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志:标志解析:B项,劳:使劳累。C项,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D项,志:记述。答案:A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累:拖累B是为五一尔,奈何 尔

10、:通“耳”,罢了C累于彼者已劳矣 累:被拖累D区区不足较也 足:足够解析:D项,足:值得。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新五代史一行传序欧阳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

11、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注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注】俛

12、:同“俯”。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B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C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D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解析:先比较选项,找出断句标注的不同之处,再根据句意进行推断。“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作为主语“贤材”

13、的并列谓语,不能隔断。“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属于假设关系复句,也是“颜子之行”的谓语,不能隔断。综上可知,答案为C项。答案:C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缙绅”中“缙”是“插”的意思,“绅”是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古代朝会时官宦把笏板插在腰里,后成为官宦的代称。B“礼义”是道家倡导的“五常”的标准,即:仁、义、礼、智、信。“义”是遵循正义的生活道路,“礼”是遵守维系社会的规则、形式。C“中道”即“中庸之道”,儒家的最高标准。大意是为人处事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D“人伦”是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

14、系。解析:不是“道家”,应是“儒家”。答案:B7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行传是欧阳修著的史书新五代史中的一个合传,记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本文是这个合传的序。B序文的第一段是这篇序的主体,交代作传的缘由。作者先感叹五代之乱,又感叹忠臣义士之少,但坚信必有节义之士,尽管搜寻困难,但终有所获。文字迂回曲折,层层深入。C从第二段起,作者分别记载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有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郑遨、张荐明;有坚守道义的石昂;有宁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伦。D欧阳修对于几个传主的叙述,方式富于变化,但有一个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却反复使用,以反映搜求的不易。叙述、评议和感喟交织在一起,回环往复,令人回味无穷,深得太史公笔法神理。解析:程福赟不是“宁死不屈”,而是忠于君主,顾及大局,以忠获罪而至死不言。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译文:_(2)然其事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