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742931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原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番禺执信中学 钟春林 光的反射目 录一教学分析 (2)二教学设计 (3)三板书设计 (7)四创新之处 (7)五附录I课堂模拟图(8)六附录II实验报告(12)七附录III学习评价表(13)八附录IV教材内容(14)一、教学分析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生分析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

2、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51053015531305053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3. 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4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5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

3、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并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情感与价值观1在探究“光的反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分析和处理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及对内容的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三线共面”、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区别、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4、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教具改造过的激光笔、平面镜、量角器、磁铁、木块、纸板、光具箱一套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思路 本课例把魔术、游戏、比赛渗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构成一堂丰盛的物理大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改良教具,使实验更具可操作性,同时训练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比较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方法证明预测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培

5、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流程图送礼物射击比赛引入课题新课教学概念掌握探究显示激光路径的方法光的反射规律归纳总结光路是可逆的教师讲解光路图作法玩魔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小组讨论学生上台作图本节小结课堂总结作业练习学生用平面镜找礼物直接射击圆环通过镜子反射射击圆环自制教具实验演示,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学生猜想自主探究学生交流谈论并实验两种反射通过作图呈现教具实验演示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引入课题新课学习概念掌握光的反射规律猜想3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4分钟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大胆聪明的学生,大家看到讲台上有礼物吗?老师把它藏

6、在讲台的后面,谁能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让班上的同学都看到礼物。(见附录模拟图1)问: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师:没有得到礼物的同学们不用气馁,我们接下来进行射击比赛。 1: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直接射击屏幕上的圆环,最早最准确射中圆环者获胜。 2:增加难度,要求把激光手电对着镜子,反射后光斑最早准确地击中圆环者胜利。(见附录模拟图2) 师:那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射击游戏我们知道光在镜子表面会发生反射。那么同学们点燃的蜡烛(发光)我们能不能看到?玩具熊(不发光)呢?(ppt)那到底光反射的过程具体的路径是怎样的呢?我们能不能够看到激光的路径?要怎样才能看到激光笔的路径呢?(见附录模拟图3、4)利用封闭暗室

7、呈现光的反射,并且利用光的反射传播路径依次讲述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反射面、入射角、反射角。(见附录模拟图5)如果老师转动一下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的方向会变吗?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光在反射有没有什么特点和可遵循的规律呢?怎样才能更好的描述呢?你能通过光反射的路径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疑惑,并试图找礼物,全班学生热情高涨,并想办法完成。最终学生代表能选择平面镜,总结出平面镜能反射光。1结果:选出代表参赛,很快射中圆环,体味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甘甜。2结果:学生无法射中圆环,品尝到学识不足的苦涩,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多种能够显示激光路径的方法!利用仪

8、器把光反射的路径显示出来。学生学习并记住新的物理概念。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自己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奖励礼物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复习上节光是沿直线传播内容,并且作为导课铺垫,通过比赛激发中学生好胜心理,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斗志。一步步向学生提问,激起学生心中的疑问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光路的显示有利于学生对光的反射规律的认识和探究。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探究要以实验为依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图作法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引入10分钟4分钟3分钟3

9、分钟实验探究内容:光的反射规律1)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3)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4)其它。(见附录模拟图6-8)填写好探究结果,老师并巡回指导。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指导并进行总结。(ppt展示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光路演示讲述光线从AO入射,它将从OB反射,如果光线从BO入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它将从哪个方向反射出来,老师演示实验。那你们能用手中的器材做个光路可逆的实验吗?比如用平面镜看同桌的眼睛,同桌可以看到你吗?(见附录模拟图9)讲解光路图的做法并请同学们上讲台运用光的反射规律来来画一下光路!(老师先画好了平行

10、的入射光线,其中有三个镜面保持共面,三个不共面)老师来给大家玩个魔术。课件屏幕有一群跳舞动物,突然用镜子挡住一只,比较前后动物只数的不同,并引导学生观察镜面和屏幕的不同之处。(见附录模拟图10)点破学生上台所画的反射光线的关系,使得两种反射通过作图呈现!课件展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用两个自制光源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见附录模拟图11) 学生讨论、设计并开始实验。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光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学生交流、讨论并实验。请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同学上讲台画出正确的光路图学生非常惊讶,激起兴趣,并能积极思考学生很容易想到反射面的粗糙程度不一样学生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让学

11、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动脑思考,把所学的光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有关光反射的知识有利学生自己从这过程中得出光路可逆比较学生画的反射光线的关系,就可以呈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为后文埋下伏笔以魔术的形势再一次将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得学习过程进行得更为顺利。呼应前文伏笔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小组讨论总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5分钟2分钟2分钟在白纸上贴上小镜子,激光笔照射在镜子上和照射在白纸上比较谁更亮?(见附录模拟图12)利用光路分别讲述镜面反射和

12、漫反射观察物体方向的特点。那么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吗?加深理解,小组讨论:1、动物怎么“少”了?2、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3、解决本课开头射击比赛的问题!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的应用?(潜望镜、单车尾后灯等)(见附录模拟图12)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课件展示。课堂练习,老师指导,课件展示有关这节课的相关习题,并指导学生完成。课件展示作业:1、用玻璃建楼房有哪些利与弊?学生总结得出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学生能积极回答,得到合理的建议。通过练习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同学总结回答学生讨论、再一次发散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光反射的重要性,及光污染现象,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后记本课例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和书本知识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