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阶段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7423600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阶段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降观测阶段报告一、工程概况受横山县教育局委托, 由我公司对其正在建设的横山县职教中心实训综合 楼主体进行沉降观测。本工程为 6层全框架结构 ,占地面积 800多平方米,共 埋设 12个观测点。本次总结时间自 2015年 09月 27日起至 2016年 04月 01 日止,观测时间共计 187 天。目前建筑物主体保持正常, 现将历次观测情况进 行阶段总结。二、作业依据:1. 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2. 国标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3国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GB12897-91);4 甲方有关技术要求;三、观测内容:1 该建筑区域布设 3

2、个水准基准点;2 该建筑布设 12 个沉降观测点 .四、沉降观测的实施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以基准点 A1标高为起算点,经过其它2个 基准点作闭合水准测量。 得出其它基准点的高程。 并且对这 3 个基准点进行定 期观测监控。本楼的沉降观测每次从基准点 A2 出发,经过 12 个沉降观测点再闭合至A2点(即每次沉降观测用同一个基准点起算)。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 的要求进行作业,一测站的观测次序为“后、前、前、后” 。外业观测仪器采 用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O0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 误差不大于0.3MM,该仪器能实现自动观测、记录、储存及平差。每次外业结束后,

3、将水准仪中数据传输到微机上, 采用威远图公司的建筑 物沉降分析系统 ST4.31 版软件进行沉降分析和成果输出。后附以下成果:1 沉降观测记录表;2 . T-S (时间、沉降量)曲线图;3 . T-V (时间、沉降速率)曲线图;4 等沉降曲线图;5 .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布置示意图;6.变形分析结论。五、结论本工程沉降观测自 2015年 09月 27 日开始, 至2016年 04月 01日为止。 期间共进行了 10次观测。该工程共布设 12 个观测点。观测结果:沉降量最小的观测点为 C2沉降量为4.100mm沉降量最 大的观测点为C1,沉降量为4.600mm平均沉降量为4.4mm速率最小的观测

4、点为 C2 速率为 0.022mm/d 速率最大的观测点为 C1 速率量为 0.025mm/d 平均速率量为0.023mm/d。相邻两点沉降差最大点为 C1-C2,累计最大沉降差 为0.5mm,倾斜度最大点为 C11-C12,最大倾斜度为0.3 %o。由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最终倾斜度观测结果为:最大点号为C1-C2,最终倾斜度为0.000 %。,小于一般沉降稳定控制值 3%。(地基基础实用手册(当24m H60m时,倾斜度限差为3%o)。目前百日沉降观测结果:日平均沉降量为 0.0156mm/d,大于规范要求沉降稳定控制值0.01(mm/d)。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楼各点沉降基本均匀,结构非常稳固.依据建筑变 形测量规范规定,该工程尚未达到稳定标准,还需继续观测。(印章)报告时间:2016-04-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