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引趣、训练、讲评介绍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7423216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厚积、引趣、训练、讲评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厚积、引趣、训练、讲评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厚积、引趣、训练、讲评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厚积、引趣、训练、讲评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厚积、引趣、训练、讲评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厚积、引趣、训练、讲评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厚积、引趣、训练、讲评农村中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 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 厚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农村中学生的阅读量较少,导致他们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要想写出好作文, 首先必须要有深厚的积累。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积累。1 、每节课的课前5 分钟,进行一些活动,如讲成语故事、讲名人事迹、说最喜爱的一则名言、交流名著阅读的体会等,促进学生积极积累,2、课上积累。学习课文时,通过读、写、用,积累文中的字词。对于一些短小精粹的文章、一些精彩的语段,一定要熟读成诵。3、课外积累。可通过写读书笔

2、记、作剪报、作读书卡片、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二、 引趣学生写不出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写作的冲动和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期开始,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情绪;找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让学生写作, 让他们看到写好并不难; 讲评时教师多一些鼓励性的评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让学生逐渐对写作感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才能够语言流畅地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三、 训练要整体考虑,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全面写作能力。1 、上好写作指导课要结合学生写的作文,上好专项写作指导课。如关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3、、立纲起草、修改等专项。结合实例,教给方法,科学训练。2、进行作文片断训练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 “眼力 ”和 “手力 ,” 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 “眼所见 ”“耳所闻 ”, 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3、注重文体训练近年来话题作文都是文体不限, 但我们也知道 “文体不限 ”绝不是不作体裁要求。 作为老师, 我们还是应将各种常用文体的写法都训练到位,学生文体知识全面了,写作时才能 “以不变应万变”, 才能从中选取自己最拿手且最适合表现此话题的体式, 求得最佳发挥。 可采用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 当学生丢失

4、了心爱的铅笔盒, 教给他写一篇充分感情的“寻物启示 ”。 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 “谢意卡 ,” 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总之,学生惟有在通晓各种文体的基础上, 方能择善扬长, 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四、讲评1 、教师要做好讲评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运用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的模式。 但老师还是要上讲评课, 如何才能上好讲评课?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魏书生老师总结的 “自改作文十法”, 要能找出本次作文的优缺点,特别是全班同学都存在的问题。好的文章,教师大声朗读,让大家共同品味成功之道。对于学生作文的失败之处,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

5、文显示在投影片上, 引导学生重点读教师的“修改痕迹 ,” 从大到句子的选用,小到标点字词的增删调换入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这样写 ”而不 “那样写 ”的道理,时间一久,学生自然能从中学习到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律。2、注重作文的重写作文讲评是为学生指点了思想上的迷津,而作文重写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对优秀作文, 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原素材基础上再次构思,使学生更深入地悟出写作中 “法 ”; 中等及偏下的作文,则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眉批、 评语中指出的不足进一步完善, 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写作的浓厚兴趣。而且,这样还加大了练笔量。一次作文学生写两次,不是 “原地踏步 ”, 而是 “阔步向前 ”, 这样的训练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结构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无不在写作中一一体现。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能够认识到培养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切切实实地去指导学生厚积、引趣、训练、讲评,我们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有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