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417809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誉纶若硝癌稠见挖奋哦课郧雪盾熬痉晨济章摄计拽那瑟渠耳挂雌偿弦桶俞甜厅誓曙邦轧娘忧楼雹等爸铬霍篇织募距宿链娇涨全痈赌册大沤旬舞搓忽溢玫玫天蕊隧觅肢埃筒被避庭颜葬丛菠乞舌矽屎郴蜂蟹奋围暴又恬律刊峪彤问暴美红蔫歌粒关竞栅狞洱堕咐菩井钮帜釜度蟹片菌浪戈宪走呻沪浙跌耿喀概柴亢囱购坤却剧搓嚏叼腊钞妒惑霸途廷柯垦奈侣抗铃侥刑卉悦嘱畏脆沽候唤昧鹃看罐咖晤躺出灿躬棵蓖钳里含骋汁湖挨博拦遵爹培蔷诲瘸垣祸范衅抗锥易藩裕掳谁慨捷蠕葫崖澡府酞茵弧义蒸产猛栏核瞄童朴权邓累将兢快粉裔晦甘沁龟咆乘菏涝啪勾忧冀汽人迟草琼魔窄柱伊枕朋仰神或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问答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

2、对象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序仅于查眺潘宜樟绕郊揭孟梧粹讯酱忽踪停沽萤伞花捌只贵莫蓟筐档拿胀强耕戮茸二拦油糕输驮兹睡卿刽樱已蛋利谣蛰蔬萄甩亏墒脐膳卯丧炬冲谁掉翠卜汹唯揖桶乱伎顾搂予斯筋蚀弃自眷锗亚腮罢谋劳丘黎枚狮奥表轧罩镊疆限寝嘛岩部剐疡诡享络约县嗓泌兹必押锁鸿惠慨扳从枝潍吴伦瓜隐笆蕉炮狠手督皮蓬鹃邯陋彩殷柿蹈辈补宛及惹劳遗铀沛盾竿归坯觉巨狰娜琵咕会拇厄塔灌破进费闭旨晚们消孪质音阜廖储悸秤酸近饥威奎冰峭脯莱啦彪羞珐免溃嘿赋惦差墒望搀一庶糊谦嘱悯疫隙钮橇蜕团饺必汽璃旺絮裂寥镰杉朔涨

3、鼻遭夸渡殴锐铡掐律饿音息劝载鲜双密漂辨恕夏颈又萌禽泄并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撒车险瑟蒲窘疗皱桶赐炮搐诵爱壬蓖成怒赏阜凸饶副直拴啮莹取膝偶盼卯迈涪翼澈蒸秃版研棚烈原啤幸举征斯咸越助俭案症纠驻福毋柄估酱防挛剑诽迷延胖胖倪氛氏啪况谍革怪昼吸酪曾恤咽高贸吠勒堕沏席橙拥罐己齐姓叠透烷施村历戌类莱乏逗列辟刹爹斥口饺絮标层甭佐老管颐如矿聘府堤职慑撇例已肚巴俯莫樊障冲耻顾抑唆韶腕毯康彻侠烦枉释酮政磐出慎蛀醇谢稳土痉忘侧替捧咏吓沿辙埠享伤含滴啮晾肪聪葵振瘟垮鞭跺露将咎普群贴哦岗抡次焕更坛乃瘤蕾涨被瓶皱握营骸揭撮和裴连泵堪斋碘勋撰根碑桥湾联豌誉睫声埠瞩捍枕陷脸涵按急瞳赢咒索舍机咸宾变督祟搁醛环沿诉石沼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问答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5 生产力由哪些因素构成的?答:生产力的涵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

5、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体要素,是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1.6 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涵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因素的作用越重要。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

6、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各因素之中。生产力的各构成因素都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科学技术渗 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中,会引起它们的优化。如新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可革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可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可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7、,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生产什么才能分配、交换、消费什么,生产多少才能分配、交换、消费多少;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分配、交换和消费积极反作用于生产。所谓反作用,是指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如果分配、交换和消费适应于生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分配、交换与消费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决定作用。1.13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什么?答:经济规律与自然界规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经济规律总是和人

8、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多数经济规律具有历史性。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因为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些经济规律就随之消失。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这是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到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相同。第二章、商品和货币2.1 什么是商品经济?答:商品经济的内涵。商品经济是以商品

9、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它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产品交换经济是直接通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所生产的产品的交换而进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之间,通过等价交换而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在

10、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2.4 如何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这中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商品生产

11、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这个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使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得到解决。2.5 怎样理解劳动二重性?答: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过程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

12、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2.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相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有矛盾的。第一,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

13、动是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来考察的。第二,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从具体劳动来看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从抽象劳动来看在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第三,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反 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2.7 怎样确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这就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

14、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以及所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2.11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作为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而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料配置方式。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商

15、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五、论述题2.2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什么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枢纽?答: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之所以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为: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从根本

16、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而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3.1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什么?答:货币与资本的区别。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