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413911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 (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 (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的精神。教学难点:课文的思想内涵。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列子 汤问中的一则文言文,你能用一两句话重点介绍列子吗? 我们今天讲其中之一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课题的题眼是?“辩”,你会想到哪个形近的字?它的意思是?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读准音,指名读。(以意定音,“为”“知”)2、再读,文言文断句很重要,断好句子不仅读得有韵味,而且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你认为应如何断句?你认为哪些句子断句比较难?出示: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指导读。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让学生断句。3、师范读。(听老师来读这篇文章,划出停顿)二、理解文意1、回顾学习过的古文,先总结学习的方法。2、小组合作讨论,了解文章大意。【下来是对方法的运用,进而达成对文章的理解。】3、请三位同学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事情的起因两小儿辩斗的过程结果三、再读文章1、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太阳在什么时候大一些或者小一些?你从文中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到各人的观点?他们又用什么说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几

3、个关键词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观点?【提问的层次性:1.观点。2.说明观点的句子论据。3.句中找关键词证明】车盖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1)出示“车盖”、“盘盂”图片。(2)何为“沧沧凉凉”、何为“探汤”?(3)从这两小儿的观点,你发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两对词语是相对的;分别是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观察太阳的。师及时评价。)2、“日初出”即是现在的(生答“早晨”)“日中时”即为现在的(生答“正午”)3、两小儿同样是在“以日初时”“日中时”观察太阳,为什么得出的结果 角度不同,现象就不同。4、同学们,你赞同谁的观点?你的理由是?引导两小儿善于观察。在2500多年前,可没有现在的科学技术,人们还

4、只能通过观察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虽然两小儿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但是,他们身上却有可贵的精神?让学生说说。从辩论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怎样的两个小孩子呢?) 改变一句话“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句话是第三人称叙述的,改编成对话的形式】5、三人一组,(一人旁白,两小儿)读出两小儿的天真和自信;师读旁白师参与,组织辩斗。(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文言词) 6、“辩斗”,有理有据,而非两小儿的戏闹打趣。分组读,读出两小儿的天真,辩出自信。(可坐,可站,精彩辩论开始) 四、走进孔子1、看到这辩斗的两小儿孔子过来了,孔子是谁呀?你能从孔子的学问方面,重点用一两句话,进行介绍吗? (生回答。) 2、这个问题,孔子说得上来吗?哪儿看出来的?(生:孔子不能决也) 3、你从“孔子不能决”知道了什么?(孔子谦虚 学无止境) 师:“老师从“孔子不能决”中也读出了另一种滋味“两小儿辩斗,甚聪慧,能观、能思、能言善辩,此为大。观乎日之大小为小。较之两小儿之聪慧,日之大小不足提矣。” 5、小练笔:两小儿认为孔子不能决也,因此发笑,孔子听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可“孔子说”“孔子曰”开头)(生写话,教师巡视,请同学交流。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总结。作业。板书:两小儿辩日早上 中午一儿 近 远一儿 远 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