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发展概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41379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电站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电站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电站发展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电站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发展概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千 瓦,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底,全国水电装机1.96亿 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的22.5%,相当于每年可替代2.88亿吨标煤的燃烧。我国水 能资源利用率目前仅为28.4%,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中国水电百年发展历程(一)石龙坝水电站的建设开创了中国水电发展历史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早在1910年就开工建设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一石龙坝水 电站,这也是世界上较早修建的水电站之一。1912年两台24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发电, 后经过7次扩建,1958年装机容量达到6000

2、千瓦,至今石龙坝水电站仍在正常运行。石 龙坝水电站开创了我国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自建、自管、自用的成功范例,培养 和造就了我国第一支水电队伍。石龙坝水电站的建设是在清末时期,云南仁人志士为了阻止 帝国主义列强开发掠夺我国资源,奏响的兴国兴邦的强音,是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发图强 的爱国壮举。早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就在石龙坝建立了党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特别 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石龙坝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有力支撑了后方军工生产和防空报警供 电任务,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工人们进行了英勇顽强 的保厂护产斗争,把国家财产完整无缺地交回到人民手中。解放后,石龙坝

3、始终持续稳定运 行,得益于国家和云南省的高度重视,多次投入资金,在广大技术人员和干部职工的精心维 护下,石龙坝水电站才得以维系百年。由于饱受列强欺辱和战争创伤,解放前全国的水电发展极其缓慢,截至1949年底,全 国水电装机仅36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人均装机和发电量仅为0.0007千瓦、3.3 千瓦时。(二)建国后,我国水电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由于多年战争破坏,我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 一切从头开始,艰难起步。钱塘江上的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 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试验田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能

4、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范例,也被看作是中国水电事业的丰碑,它拉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建设的序幕。周恩来总 理视察后的一句题词囊括了它的全部意义:“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 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1957年4月,黄河上的第一座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开工建设。尽管三门峡因为排 沙以及对下游土地造成盐碱化等问题而两次改建,但是该工程实现了建坝育人”的设想,为 中国水电建设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三门峡工程是时代的产物,我国水电开发从中吸取 了教训,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更为审慎、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一步推进,水电建设逐渐提上日程。“ 一五”期间,在甘肃永靖 县境内的黄

5、河上游,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一刘家峡开工建设,同时,下游的盐 锅峡和八盘峡两个梯级电站也开始兴建。1975年,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一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建成,此后中国又陆续建设了一批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截至1978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867万千瓦,年发电量496亿千瓦时,人均 装机和发电量为0.02千瓦、51.5千瓦时。(三)改革开放后,我国水电进入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后,水电建设脚步明显加快。198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因地制宜地 发展火电和水电,逐步把重点放在水电上。”从鲁布革水电站开始,中国水电建设开始制度 创新,业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引

6、入水电开发。一批水电站由此脱颖而出,广蓄、岩滩、 漫湾、隔河岩、水口并称为新五朵金花”,成为改革开放后完全用市场机制开发建设初期的 实践者和受益者。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水电开发又迎来了一个小阳春:五强溪、李家峡、天荒坪 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并投产发电。世纪之交,更有万家寨、二滩、小浪底、天生桥一二级、 大朝山等一大批水电站建成投产。到2000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7700万千瓦,超过加 拿大,位居世界第二。这个时期我们开工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立一一三峡水电站。三峡工程不仅是世界一 流的水电工程,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在这个阶段,我国水电技术全面加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水电设

7、备制造也通过“技术转 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水电单机机组容量已发展至三峡的70万千瓦。随着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批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水电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水电开发已不存在 技术障碍制约。一批具有世界之最”的水电工程已经建成投产:世界最大的水电工齿一三 峡工程,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三峡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五级船闸,还创造了混凝土年 浇筑量的世界最高纪录;已建成的世界最高的混凝土拱坝一小湾双曲拱坝,最大坝高 294.5米;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一一龙滩碾压混凝土坝,最大坝216.5米;世界最高的 混

8、凝土面板堆石坝一一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米。截至1999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7739万千瓦,年发电量2219亿千瓦时,人 均装机和发电量为0.06千瓦、176.4千瓦时。(四)新世纪的水电腾飞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水电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我国水电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4年,以公伯峡1号机组投产为标志,中国水电装机容量 突破1亿千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水电第一大国。溪洛渡、向家坝、小湾、拉西瓦等一大 批巨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跨世纪的世界第一大水电工齿一三峡水电站也将全面竣工。2010年,以小湾4号机组投产为标志,我国水电装机已突破2亿千瓦。

9、目前,中国不 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二、中国水电为经济社会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水是生命的源泉,电是社会发展的命脉。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发展 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提供清洁电能,支持经济发展水电是利用水的势能发电而获得的可直接使用的能源。它首先是清洁的能源,发电完全 是一个物理过程,不污染一立方水,不释放一公斤废气,也不排放一立方固体废物;又因发 电过程也不消耗水,它又是可再生的能源。尽管水电开发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回报期长,但 水电开发总体成本相对较低,建成后运行稳定、

10、供电价格低廉。因此,水电可以源源不断地 提供清洁优质廉价的电能,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缓解用能紧张,为国民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二)促进节能减排,减轻环境污染通过发展水电减少煤炭消耗,可以减少与煤炭发电伴生的SO2、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和温室气体CO2的排放。仅2009年,全国水电年发电量为512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 煤1.75亿吨,可减少5.2亿吨CO2排放和328万吨SO2排放。我国水电的发展,大规模 地替代了化石能源,减轻了煤炭、石油大量消耗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和温室气体效应,已 成为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生力军。随着水电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水电对节能减排的贡

11、 献也会越来越大。(三)推进西部开发,协调区域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但水力资源十分丰富,西部12个省区 水力资源约占全国的79.3%,并集中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目前,西部水电已 开发量仅占西部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20%左右,西部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西电 东送”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为西部地区 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将西部地区的水能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极大 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向东部地区输送了经济、高效、清洁的电力,为东部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了东部地区的环保和节

12、能减排压力。水电开发, 使东、西部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局面。(四)发挥综合效益,带动产业发展水电开发不仅能够产生发电效益,而且具有开发性移民、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养 殖、旅游、拦沙、改善水质、改善区域气候、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还 能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建材、加工、运输、餐饮、服务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 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税收收入。三、未来中国水电发展的宏伟蓝图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才是全人类正确的选择。我国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比

13、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要实现 上述目标,根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到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应达到约3.3亿千瓦。根 据目前装机和在建情况,考虑水电建设工期,初步推算,2010年至2015年需要核准开工 水电项目1.2亿千瓦左右,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十分必要,是我国减少煤炭消耗,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未来中国水电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水电开发模式,统筹生态环保和移民 安置,促进水电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流域、梯级、综合、协调开发,加大金沙 江、雅碧江、大渡河、澜沧江、红水河、黄河和怒江等重点流域的开发力度,推动西部水电 基地建设,加强“西电东送”能力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至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 将达到3亿千瓦,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水力资源基本开发完毕,水能资源开发转向深度 开发,西部地区广西、重庆、贵州等省市基本开发完毕,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市还 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到2030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3亿千瓦,约占电力总装 机容量的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