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39362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标准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860号)的安排,由广州赛西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负责主办国家标准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要求(项目代号为20182032-T-339),归口单位为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7)2、主要工作过程该项目下达后,我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开展对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产品的研制单位、用户单位、检测机构的调研,对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的技术、参数、检验情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标

2、准的编写工作,形成标准草案。2019年4月23日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7)在深圳召开了标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广州赛西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颜色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发光二极管显示应用分会,TCL半导体光源研究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本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对本标准的目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会议主要讨论了

3、以下内容:会上,对本标准进行了研讨,主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舒适度评价测量方法进行研讨,主要意见如下:1)关于测试距离:所有测试均在最小视距外进行,客观测试应在最佳视距进行。2)测量对点和高度:照度计探头应正对显示屏中心点区域,探头高度为观察者头部高度。3)由于评价规范删除了像素中心距要求,删除本标准中对应部分;4)色彩非均匀性中:采用九点法,取显示屏中心点并在全屏范围内任意离散抽取8个显示测量点;根据会议研讨、测试和主观评价的结果,编制组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1、编制原则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4、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文字表述和基本格式编写。本标准编制的格式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编制程序符合相关文件的规定。本标准是LED显示屏领域的重要评价标准,依据SJ/T11141-2017紅ED显示屏通用规范和SJ/T11281-2017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测试方法中的要求,根据室内LED显示屏的特点制定。2、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1)确定本标准的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观看的室内LED显示屏的光舒适度的评价。2)确定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LED显示屏光舒适度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相关各项参数测量的一

5、般要求,以及各项参数包括闪烁、最高亮室对比度、显示环境亮度比、照度、亮度非均匀性、色度非均匀性等测试的特殊要求。室内LED显示屏各应用场景的光舒适度评价方法根据生产实践、应用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结合相关测试验证的结果给出。3)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组织行业开展现场测试:规定现场测试具体要求包括,测试场地、测试人员、测试时间、测试流程、模式设定要求、测试设备、软件配置等;确定了各应用场景的光舒适度评价限值要求,包括闪烁(刷新造成、动态图像)、显示屏亮度(nit)/环境照度(lx)、亮室对比度、显示环境亮度比、照度(屏在观察者位置的照度)、亮度非均匀性、色度非均匀性及相关限值要求;组织行业开展主观评价

6、:规定主观评价表的具体要求,包括主观感受、评分分档,主观评价人员具体情况,如参加人员的人数,性别、年龄、视力情况、职业、观看时长等信息;C.规定数据汇总要求,包括现场测试区域分布、区域的方位设定等、主观评价表的汇总要求等。基于这些测试和评价,确定了室内LED显示屏舒适度评价方法涉及的参数,以及其他舒适度评价应规定的技术内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3、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LED显示屏技术的不断进步,LED显示屏以往主要用在室外显示,近年来也在室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目前小间距、高清晰度的室内LED显示屏主要应用于各种调度、指挥控制中心,政府会议、车站、机场、电影院、家庭影院以及学校教室、礼堂等多媒体教

7、学领域。室内LED显示屏主要是用于信息显示、视频监控、指挥控制等,观看者一般是主动观看,且可能长时间观看。室内LED大屏亮度高、显示面积大、颜色鲜艳,由于设计、安装和使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会有眼睛干涩酸痛的感觉,甚至视力下降、头痛等不舒适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室内LED显示屏的光舒适性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控制,从LED显示屏自身的特性入手,结合LED显示屏应用场所整体环境,并着重根据受众群体对舒适性的要求设计LED显示屏,例如对于小学课堂使用的LED显示屏、各种调度或指挥、控制中心的LED显示屏、其他特定场所如电影院、火车站等场合的室内LED显示屏等开展相关的研究,给出了LED显示屏舒适度评价方法的技

8、术方案。三、主要试验情况分析本标准的编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数据积累,同时开展主观评价,根据LED显示屏安装的场景,规定不同的评价要求。具体开展了以下试验:1)组织行业相关单位开展现场测试和评价根据起草单位的要求,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洲明科技、海康威视、威创、苏州计量所、厦门质检院、强力巨彩等单位分别开展了多种形式、多个场景、多种模式的现场测试和主观评价,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主观评价记录。2)行业相关单位提供相关素材和意见颜色空间、深圳华星等单位提供了人眼舒适度的研究相关的资料、主观评价的素材等。3)行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测试和主观评价在深圳召开研讨会的会议现场,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参与了现场参数

9、测试,记录了参数限值,讨论了主观评价表,并按优化后的主观评价表开展主观评价。经对以上资料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和交流,结合测试结果对标准中规定的参数进一步明确,对测量方法进一步修正,从而确立了本标准的技术内容。四、知识产权情况说明本标准规定的内容是行业内通用性的内容,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未识别出标准的某些技术内容涉及专利。五、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本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指导室内LED显示屏的生产和用户科学的使用,有利于LED显示屏的舒适度的评价和管理,对LED显示屏质量的提升和室内LED显示屏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本标准未采用国际

10、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LED显示屏应用非常广,目前国际上对LED屏的研究很少,尚无LED显示屏相关标准。国内LED显示屏标准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发展过程中,标准体系主要分为:第1部分通用规范、第2部分分规范、第3部分测试方法、第4部分XX用LED显示屏、第5部分接口规则、第6部分验收规范、第7部分光安全、第8部分试验方法、第9部分能效、第10部分关键零部件评价。按标准体系,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目前已经发布的标准有:GB/T36101-2018紅ED显示屏干扰光评价要求、GB/T34973-2017紅ED显示屏干扰光现场测量方法、SJ/T11141-

11、2017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11281-2017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测试方法、SJ/T11590-2016紅ED显示屏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SJ/T11624-2016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用发光二极管规范、SJ/T11406-2009体育场馆用LED显示屏规范。光安全方面:室外LED显示屏的光安全主要体现为干扰光,GB/T34973-2017紅ED显示屏干扰光现场测量方法、GB/T36101-2018紅ED显示屏干扰光评价规范。室内LED显示屏主要体现在舒适度方面,目前正在制定3项国标包括室内LED显示屏规范、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要求和室内LED显示

12、屏光舒适度测量方法。这3项标准在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7)的组织下同步研究制定,技术内容相互协调统一,可以一起使用。本标准遵循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隶属于LED显示屏体系,与同类标准和标准体系中其他标准协调统一,可配套使用。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九、标准性质的建议本标准是根据LED显示屏产业实际生产使用情况制定的,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本标准尽快发布实施,并进行宣传,推广应用。十一、替代或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本标准首次发布,不涉及替代或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问题。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无。国家标准室内LED显示屏光舒适度评价方法编制工作组2019-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