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376429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多酚提取实验上课讲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多酚提取实验蚌埠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综合实验实验名称: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试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用途。2. 了解植物天然产物的常规提取及精制方法。3. 通过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掌握并熟悉茶多酚的提取与精制的方法 及其操作原理和步骤。4. 掌握提取精制过程中茶多酚的分析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重量的 20% 30%。茶多酚可以消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自由基,同时 具有抑菌、杀菌,有效降低大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强机体免疫能 力等功能。目前,茶多酚被广泛的用作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 的天然添加成分。(离子沉淀法)茶多酚易溶于热水,

2、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络合 物,并在一定pH值下溶解度很低。形成的金属离子络合物溶于酸溶 液后,茶多酚再次转变成游离状态,再用对茶多酚有更好选择性的 溶剂进行萃取、浓缩和干燥,即可得到茶多酚的纯品。三、实验仪器:电动搅拌器、离心机、pH试纸、真空干燥箱、抽虑瓶、旋转蒸 发仪、真空泵、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烧杯、量筒等。四、实验试剂及材料:氯化钠、碳酸氢钠、柠檬酸、硫酸铝、盐酸、亚硫酸氢钠、乙 酸乙酯、维生素C (抗坏血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硫酸 亚铁、酒石酸钾钠、硫酸、绿茶等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 .浸提1.1 预处理:粉碎干茶叶;粉碎的目的是与液体的接触面增大,使提 取率增咼;1

3、.2 提取:准确称取经过预处理的干茶叶末10. 00g,按照单因素实 验的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分别 搅拌浸提。过滤(用抽滤的 方法)得到茶多酚提取液。用附一的方法测提取液中的茶多酚含量。单因素实验步骤:(1)将称取得10.00g茶叶末置于500m烧杯中,加入200m蒸馏水, 在85C下,分别提取 0.5h、0.75h、1.0h、1.25h、1.5h,测提取液 的吸光度,绘制曲线图,找出最佳提取时间。(2) 称取得10.00g茶叶末置于500m烧杯中,加入200m蒸馏水,在 所测得的最佳提取时间下,分别在 75C、80C、85C、90C、95C 下浸提,测提取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

4、提取温度。(3) 在上述的最佳提取温度,最佳提取时间下,分别用1:10、 1:15、1:20、1:25、1:30的料液比浸提,绘制提取液的吸光度曲线,找出最佳料液比。单因素:料液比(g/L) : 1:10 1:15 1:20 1:25 1:30浸提温度(C) : 75 80859095浸提时间(h) : 0.5 0.75 1.01.25 1.5取单因素实验的每个因素的最佳范围内的值,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 交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在附五的实验记录表格中。通过对正交实验进行极差分析后选出最优组合,进行下一步实验。2. 盐析加氯化钠于茶叶浸提液中,质量分数为 2-6 %,静置0.5-1.5h 后过滤(可用

5、抽滤或者离心的方式)。3. 沉淀在上述滤液中加入茶叶重量 2%5%的NaHSO3,然后加入茶叶重 量20 %的硫酸铝饱和水溶液,加热至70 C80 C ,用 15%NaHCO3溶液在快速搅拌下调节pH至56,此时有大量沉淀析 出,沉淀自然沉降一段时间后过滤,最后用等体积70 C热水洗涤沉淀三次。4. 酸溶将沉淀在快速搅拌下放入到 一定料酸比体积下 的pH= 2.54.5 的硫酸水溶液中溶解沉淀,控制酸转溶液的pH酸溶时间,少量胶状沉淀经抽提去除。用附一的方法测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 单因素实验步骤:(1) 将上一步骤所得的沉淀放入有 40mL pH=3.0的硫酸水溶的烧 杯中,溶解,分别溶解

6、40min、45min、50min、55min、60min,离 心除去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转时 间。(2)取上一步骤所得的沉淀放入有 40mL硫酸水溶液的烧杯中,控 制硫酸的pH为2.5、3.0、3.、4.0、4.5,在(1)的最佳酸转时间 下,溶解,离心去除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转浓度。(3)取沉淀置于有20mL 30mL 40mL 50mL 60mL硫酸水溶液的 烧杯中,在上述的最佳酸转浓度、最佳酸转时间下,溶解,离心去 除沉淀,测酸转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曲线,找出最佳酸浓度。单因素:酸浓度(pH): 2.5 3.0 3.5 4.0 4.5料

7、酸比(g/mL): 1:2 1:3 1:4 1:5 1:6 酸转时间(min): 40 45 50 55 60三因素(酸浓度;料酸比;酸转时间)取单因素实验的每个因素的最佳范围内的值,做三因素三水平的正 交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在附六的实验记录表格中。通过对正交实验进行极差分析后选出最优组合,进行下一步实验。5. 萃取加入茶叶重量2% 5%的NaHSO至酸转溶液中,然后用体积 0.3-1.5倍的乙酸乙酯萃取1 5次,每次萃取时间2-10min,合并 萃取液。测萃余相体积,并取样分析计算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计算 茶多酚的萃取率。6. 洗涤加入茶叶重量1-3 %的维生素C至萃取液体积0.4倍的水中,

8、 用柠檬酸调节水溶液的pH=2.5-3.0,等分成2份对乙酸乙酯萃取液 洗涤两次。7. 蒸发浓缩将洗涤后的乙酸乙酯相在 5070C下真空蒸发回收乙酸乙酯, 待浓缩成膏状物时,加入膏状物 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挂在壁上 的物料,继续浓缩成稠的膏状物。计算其中茶多酚的含量。六、实验注意事项:1. 茶多酚易氧化,分离过程中注意避免高温,过酸或过碱并尽量缩 短提取时间。2. 沉淀完全后应尽快抽提滤出沉淀,酸溶过程一定要充分,控制好 溶液pH七、思考题:通过对本工艺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哪些因素影响茶 多酚产品的产率?怎样影响的?应如何控制?附一:提取过程中茶多酚的分析测定方法(定量)准确吸取待测

9、溶液1ml,将其稀释125倍(稀释成15倍), 再从稀释液中准确吸取1ml,注入25ml的容量瓶中,加水4ml和酒 石酸亚铁溶液5ml,充分混合,再加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至刻 度,用1cm比色杯,在波长540nm处,以试剂空白液作参比,测定 吸光度。计算公式: 茶多酚(g/ml ) =1.957AX/500A: 吸光度 X:稀释倍数。1)酒石酸亚铁溶液1g硫酸亚铁和5g酒石酸钾钠用水溶解并定容至至 1L,放置过夜后 使用。2)pH=7.5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A液:称取磷酸氢二纳23.877g,溶解并定容至至1L;B液:称取经110度烘干2h的磷酸二氢钾9.078g,加水溶解并定容 至至1

10、LA液85ml和B液15ml混匀即可。附二:计算项目:1)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及茶多酚的浸提率计算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二浸提液中茶多酚的含量(g/ml )x 浸提液体积(ml)茶多酚的浸提率=浸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原料茶叶末中茶 多酚的总量(g) x 100%2)经过盐析、沉淀及酸溶后茶多酚的总量和回收率计算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二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含量(g/ml)x酸转溶液的体积(ml)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回收率=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 /浸 提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 x 100%3)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和茶多酚的萃取率计算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g)二萃余相中茶多酚的含

11、量(g/ml )x 萃余相溶液的体积(ml)茶多酚的萃取率=100% 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萃余相 中茶多酚的总量(g) /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4)茶多酚的最终得率计算100% X 酸转溶液中茶多酚的总量(g)-萃余相中茶多酚的总量(g) /原料茶叶的重量附四:浸提单因素实验记录表格:料液比(g/mL)1:101:151:201:251:30吸光度浸提液体积(ml)浸提温度(C)7080859095吸光度浸提液体积(mL)浸提时间(h)0.50.751.01.251.5吸光度浸提液体积(mL)酸转单因素实验记录表酸浓度(pH)2.53.03.54.04.5吸光度酸转溶液体积 (

12、mL料酸比(g/L)1:21:31:41:51:6吸光度酸转溶液体积 (mL酸转时间(min)4045505560吸光度酸转溶液体积(mL附五:浸提正交试验记录表格:实验号1234吸光度A540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空列实验1111实验2122实验3133实验4212实验5223实验6231实验7313实验8321实验9332K1K2K3R附六:酸溶正交试验记录表格:实验号1234吸光度A540酸浓度料酸比酸转时间空列实验1111实验2122实验3133实验4212实验5223实验6231实验7313实验8321实验9332K1K2K3R料液比g/ml1:101:151:201:251:30吸

13、光度0.1890.1720.1620.1030.106茶多酚含量(g)0.2220.3030.380.3020.373料液比对浸强的影响料技比(g/L)浸提温度C5060708090吸光度0.0840.0920.1240.2510.185温度对浸提的影响浸扌是温度它浸提时间min2030405060吸光度0.0980.1180.1810.1850.184酸浓度mol/L23456吸光度0.130.14110.1470.1370.122酸浓度无酸弟的影响23456酸沫度血1ZL料酸比g/mL1:101:151:201:251:30吸光度0.1860.2060.1070.1210.116茶多酚含量(g)0.05460.08190.0630.0890.102料酸比对酸溶的劭响料酸比沁(3舸豹葡漆憔酸转时间min510152025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