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737138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原文化之草原歌曲草是人类最初的劳动对象之一,并一直伴随人类发展。如今,草的作用越来 越大。弘扬草文化,意义重大,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发展,推动畜牧生 产与进步,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引导资源扩大利用和持续利用,帮助提高人类 生活质量,带动人居环境美化及丰富文化内容。草在伴随人类发展过程中,进入 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草文化。其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 浓郁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不仅是内蒙古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娱形式, 也是当代社会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内蒙古草原为题材的草原歌曲,是对我国当代边塞歌派的继承、细化、推 进和发展。历史证明,英雄崇拜与自然崇拜作为草原文

2、化的基本品格,以其开放 性、兼容性、多元性和延展性,一直是草原歌曲不可或缺的现实基础和创作资源。 1随着当代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类型,草原 歌曲逐渐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形态,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 喜爱,也带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5。草原歌曲的发展草原歌曲历史悠久,发展越来越成熟。20 世纪中叶,边塞歌派曾是我国当 代音乐史上一个令人骄傲的存在。其开篇之作,就是 1951 年蒙古族音乐家美丽 其格作词作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那熟悉的旋律与优美的歌声仍在 铭记心中。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草原文化研究的兴起,草原历史的电视化传 播,草原旅游带

3、来的大自然诱惑,以内蒙古草原为题材的草原歌曲风靡大江南北。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不一而足。显然,这是对于边塞 歌派的继承、细化、推进和发展。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根植于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的丰厚土壤,充分吸收了蒙 古族传统音乐与现代西方音乐元素的营养从题材类型看,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主 要是描写内蒙古草原风景和草原人民的风情;从创作方法看,大致可以划分为新 创作的和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的两种类型;从演唱风格看,包括艺术歌曲、通俗 歌曲和新民歌等多种艺术风格;从演唱形式看,分为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和独具特色 的风格。

4、草原歌曲的传播草原歌曲的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通过对当代草原歌曲现状的分析,我们可 以发现不同时期的草原歌曲其传播特征和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21 世纪是草原 歌曲发展的鼎盛时期,草原歌曲借助现代传媒的辅助作用,迅速而广阔的传播于 大江南北。草原歌曲从过去的曲谱传播、广播传播、磁带、CD传播;电视传播 发展为现在的网络传播,不难看出当它与现代的新媒体互联网结合之后,其发展 势头才出现突飞猛进的趋势,网络的传播作用不容忽视,但是这与草原歌曲自身 发展的时代特征也是不能相离的3。媒体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主要传播形式。随着广播电视和后来网络媒体的迅猛 发展,以及CD、VCD等载体在民众当中的普及,“草原歌曲

5、”的传播空间极大地 拓宽,市场运作能力大大地增强。尤其是,“草原歌曲”成功地转化成为大众化 资源和市场文化资本,从而借助现代媒体,产生出大量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并迅速成为改革开放时期,内蒙古地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音乐形式而得到全面的 推广。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为例,早在 1956年的春节期间的节目上就由中央 实验歌剧院表演歌剧草原之歌选段。1983 年后,春节联欢晚会形式确立, 并成为全中国人民的一道必备的年夜饭。自 1983年至今的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 联欢晚会上,一共演唱“草原歌曲” 15个年份。欣赏草原歌曲一般的说,草原歌曲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歌,一类是创作歌曲。我们这 里要研究的主要

6、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创作歌曲。首先,听歌是要听音色的。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以听觉享受吸引大众的。音色多样,传达的情绪和情感 就不会单一。因而,不同乐器的存在意义,就在于它们有各自独特的音色。即使 木质琴箱的马头琴与大提琴在音色上颇为接近,但前者的存在价值,绝不仅仅在 于外部造型的马头雕塑,而是在于任何乐器都不可能拥有的那种略带深沉、苍凉、 悲怆等特点的音色。因而,草原歌曲的广泛流传,首先就是由于有一大批出色的 歌唱家以其与众不同的音色征服了听众。其次,听歌是要听旋律的。当我们细细品味草原歌曲的曲调时,是不能忽略对旋律走向的把握以及对旋 律背后的情感把握的。所以,通过节奏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情调,也是欣赏

7、草原歌 曲重要的途径。继而,听歌还是要品味歌词的。歌词不仅能反映草原上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惯,还能描述一些草原上人民的精 神层面的问题以及一些草原人民的情怀。歌词也是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蓝 天”、“白云”、“骏马”、“毡包”、“篝火”、“奶酒”、“哈达”,作为一系列文化符 号,衬托着“毛主席”、“共产党”、“天安门”、“和平”、“理想”等语汇,携带着 “草原”人特有的自豪心理,是很有代表性和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那份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自由,从而折射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的幸福。这是草原先民反复体验并被传承下来的情感表达,它所凝聚的心理定势, 与来自外界的表象加以组合,并被后天意识所充满的时候

8、,就转化成为艺术作品 中那丰富多彩的确定的、具体的、可鉴的对象了4。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所产生的令人感觉美不胜收、留恋忘返、体味不尽、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境界。显然,这些歌词所达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 有韵味的情感境界,是为广大听众创造了优美意境的。那么,这些吸引人、感染 人的意境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这也是欣赏草原歌曲不可忽略的。从词作家的生 活经历来看,凡是在草原上生活过的人,才能发现最普通、最细微的感人之处。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草原歌曲”将原本应属于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要素 同时并存于其结构中,传统的和现代的各种曲调的、语言(歌词)的、创作手法 的要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使“草原歌曲”既要结合传统 又必须进行创新;既要符合历史,又受到现代的、西方的等等多种因素的冲击和 吸引,从而形成独特的,自成体系的一种文化艺术现象。1 李树榕 “文化认同”与“草原歌曲”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37(2).2 梁茂春,陈秉义中国音乐通史M.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3 海全. 从传播学角度看草原文学的发展与传播-以当代草原歌曲的网络传播为例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37(2).4 乌恩.论草原文化的价值系统M.论草原文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5 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