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736971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物理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 3分,共42分。)1 .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 数学归纳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裂变反应()B.利用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玻尔理论是依据 a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势能减小,总能

2、量增大3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1: 4,若它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相等,则它们动量大小之比 P甲:P乙是()A.1 : 1B.1: 2C.1: 4D.2: 14 .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入的激光,发射功率为 巳c表示光速,h表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分钟发射的光子数为()A 亚B hPC.60 PD.6hphc chcc5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则在时间前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A.等于(v0+v)/2vB.大于(vO+ v)/2C.小于(v0+v)/2o h t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a的时间间隔是 Ta,两次经过

3、一6 .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一 1 一 一D-g(Ta -Tb )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A、1g(Ta2 -Tb2 ); B、=g(Ta2 -Tb2 ); C、1g(Ta2 -Tb2 );8427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F1=10M F2=2N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为A. 0 , B.6N ,方向向右,C.10N ,方向向左, D.2N ,方向向右8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制单位)该质点()A.

4、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 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9 .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副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取 10m/s2)(挂钉 挂灯aJ2C. -m210、如图所示,绳OAOB?长,A点固定不动,将B点沿圆弧向C点缓慢移动,在此过程中,绳OB勺拉力将:(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1.8 m高度的横11.某同学身高1.8 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杆,据此可估算出他

5、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取g=10 m/s2)()A.2 m/sB.4 m/s C.6 m/sD.8 m/s12.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A.等于零B.不为零,方向向右C.不为零,方向向左D,不为零,vo较大时方向向左,Vo较小时方向向右vo匀速下13.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科,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 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A.

6、4 即号C.2 mgD. jmg14.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 s的三个时g= 10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A.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B. t = 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C. t = 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 C点D. A、B间的距离大于 B、C间的距离二.填空(本题共 8小题,每空2分,共 24分。)15.一质量为0.5kg的小球甲,以2m/s的速度和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0kg的小球乙发生碰撞,碰后甲以

7、0.2m/s的速度被反弹,仍在原来的直线上运动,则碰后甲乙两球的总动量是 kg - m/s,原来静止的小球乙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m/s.16.如图所示,三段轻绳子吊着一个物体,AC和BC两段绳子互相垂直, 且BC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60。已知BC绳子受到的拉力大小为 100N,则物体的重力大小为17.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n= 2能级发出的谱线属于巴耳末线系.若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发出的谱线中只有2条属于巴耳末线系,则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日最多可发出 条不同频率的谱线. 18. (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 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被激发的氢原

8、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色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eV.用 这种光照射逸出功为 4.54eV的金属表面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 动能是 eV.19.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 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0.85-1.51-3,4(如图乙)。则下列判断正确是: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200N/m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值逐渐变A. X射线被石墨散射后部分波氏增大B.锌板被紫外线照

9、射时有电子逸出,但被可见光照射时没有电子逸出可移动探测器PC轰出金箝的a粒子中有少 数运动方向发生较大偏转充气鼓型模博尧爵一D.氢原子发射的光经三棱镜分光后,呈现线状光谱20.如图所示,用 A、B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的 D端(O端固定),当把D端拉到E处时,+3 =90。;然后保持 A的读数不变,当口角由图中所示的小时,要使D端仍在E处,可采用办法是()A.增大B的读数,减小3角B.减小B的读数,减小3角C.减小B的读数,增大3角D.增大B的读数,增大3角21 .如图所示,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2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

10、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 A B、C D 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低压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打下B、G D E、F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ABC DEFG(Illi |I (* di ,d2 - d3 * * d4 1 d5I d6 1对应点BCDEF速度/ms-10.1220.1640.2050.2500.289计算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公式 为VF = 根据上面得到的数据,以 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时刻,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由v-1图

11、线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a=m/s 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题共 4小题,共34分。)解题要求:(1)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2)代入数据;(3)凡有数字运算的题目,运算结果要写明单位。23 (6分).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试求该质点:第5s末的速度;(2)前5s内的平均速度;(3)第5s内的平均速度.24. (8分)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800g的木块,一质量为 m=50g的子弹以V0=170m/s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最终与木块一起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以=0.2,求木块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g取10m/s2

12、)25. (8分)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 ,物体颇量为2kg,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0.4 ,求: (1)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多大?(2)若要使 M斜面上静止,求物体 B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g=10N/kg,假设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sin37 =0.6 ; cos37 =0.8 ;26. (12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 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h以内.问: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

1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物理答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 3分,共4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CBBCBADDACBAAC24 分。)二、填空(本题共 8小题,每空2分,共15. 1;416. 20017. 618.12.09 7.5519. BCD20. B21. AB,、d6 -d422. 1 C (2) VF =410T如右图所示,a=0.42 (0.41、0.43均给分)三.计算题(本题共 4小题,共34分。)解题要求:(1)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2)代入数据;(3)凡有数字运算的题目,运算结果要写明单位。23 解析:(1)第 5s 末的速度 v5 = v0+at= (10+2 X5)m/s= 20m/s、, ,一,一、一 v0 +v5 10+20(2)刖 5s 的平均速度 v1 =2=2 m/s=15m/s(3)第 4s 末的速度 v4= 10m/s+ 2 X4m/s= 18m/s“ l 缶m b 小、击力 -z- v4 + v5 18 + 20第5s内的平均速度 v2 =2=2 m/s=19m/s24 解:mv0 =(M +m)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