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36903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创造第一章、 序论民营企业属于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 按照广义的划分方法, 我国的所有私营企业,包括国有民营、以及多数上市公司(按照控股权划分) ,均属于民营企业范畴。民营经济相对于国营经济而言,它是一种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市场经营机制,而不是对某种所有制的标定。它显着的特征是: “二不四自四权” ,即:不要国家编制、 不要国家经费; 自愿结合、 自筹资金、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独立决策权、自主经营权、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权、择优录用的人事权。这“四权”有机结合,比较彻底地实现了政企分开, 确立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独立法人地位。 这是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民营企业的兴起,

2、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的实施,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把民营经济由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 表明了我国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已形成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宏观格局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来分析一下民营企业的宏观状况。据统计: 1998 年,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7700 多万人,注册资金为 1.1 万亿元,产值近1.4 万亿元。1998 年,非公有制企业的产值、注册资金、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67.2%、58.3%、 60%。到今年上半年,个体工商

3、户从业人员6001 万人,注册资金3182亿元,估计年总产值接近6100 亿元;私营企业128 万家,同期增比为23.8%,其中独资企业占35%, 从业人员 1784 万人, 注册资金为 8177 亿元, 同期增比为24.76%,产值为3705亿元,估计年产值在8000亿元左右,出口创汇123 亿元。上半年个体、 私营企业共安置下岗职工 72万人, 生产总值为 7000 多亿元, 约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3 .6万亿元的近20%。乡镇企业: 到 1998年底共有 2000万家,从业人员有1.25亿人,GDP增加值2.2万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到1998年底有近 11 万家。据对7万家民营科技企业的抽

4、样调查:从业人员 400 万人,资产总额为 10625亿元,比 1997年增长41.59%;资产总额超亿元的企业有1630 家,出口创汇 174.7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上缴税金368 亿元,比上年增长48.44%,技工贸销售总收入为7670 亿元。全国 11 万家民营科技企业, 1998 年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国家税金、出口创汇分别比 1997年增长了46%、 40%、 84%、 52%、 50%左右。民营科技企业是最富活力的企业群体。民营企业作为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水平的提高, 影响企业再发展的

5、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出来。民营企业的劣势分析:1. 缺乏科学经营的头脑和思路,决策急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结果, 但成功的经营者们却会往往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 他们常会忽视市场既可让你赚钱成功, 也会令你折戟沉沙的两面性。常犯的错误, 就是上项目之前忘了起码的市场前景调查分析, 投资之前不作 必须的未来收益回报预测,总认为只要耕耘定有回报,其结局可想而知。2. 管理方面的家族化,用人缺少战略思想。习惯于在管理层中,自己的事 情自己人干,自家的财产自己人管, 非嫡系不用形成了一种惯例。 这种家族色彩极浓的管理模式固然有一种较强的 “向心力” , 但对企业的

6、发展却是极为有害的。民营企业在用人上的随机性,亲情化, 缺少完整合理的人才结构设计, 没有人才战略思想,忌讳“能人” ,只会制约自己的发展,这与其处于市场经济竞争前沿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3. 设备科技含量低,更新慢,技术改造难以进行,束缚着生产的持续发展。在资金短缺、设备难以更新、科技人员匮乏、技术难以提高、观念陈旧、缺少长远发展思路的情况下,企业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又谈何发展呢?4. 政策上的某些歧视行为,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冷遇。管理变成了提防,监督变成了严惩等等。这些歧视性的做法, 使得个体、 私营企业在生产上采取短期行为,资产规模日趋见小,最后歇业转产,这些行为制约着民营经济的正常发展。

7、5. 融资体系遭受非国民待遇。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和政策体制的原因, 民营企业的融资比其他企业的融资更困难, 也是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壮大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高科技民营企业, 不能及时地融得资金就更难于生存和发展。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 制约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来自于国家在制定有关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政策上的不完善和民营企业内部自身与生俱来及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若干缺陷两大方面的因素。 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克服民营企业的不足之处,再次创造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快速发展, 成为一个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

8、为民营企业只有走创新一条路。企业的创新包括技术、管理、经营(营销)等几个方面。民营企业在塑造自 身竞争优势的时候应该根据自身状况选取一定的创新组合方式,从而达到不断创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暂时我们把这种组合方式称之为企业创新系统。这种全方位创新应该是在正确的企业经管理念指导下,切实配合企业战略 发展和资源配置的要求.对企业整体活动进行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三个大的方面,是旅彼特创新理论在企业运作领域的延伸与应用。第二章、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的联合:用技术手段来获取经济上的成功,以市场 接受为技术创新完成的标志。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企

9、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可以达到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多次创造。市场的结构构成与技术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市场结构的组成有四种形 态: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和自由竞争。其中垄断具有最强大的资金实力,自由 竞争具有最大的竞争压力。而这两点正是技术创新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那 么,到底哪一种市场结构最适合技术创呢?首先,让我们从垄断开始分析。垄断是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实 者的企业。他们独占市场,是价格的制定者。形成垄断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资源 垄断、政府垄断和自然垄断。和所有企业一样他们追求的是利润,然而,不同的 是他们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制定价格的

10、能力。这些构成了垄断的优势。他们的资金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们假设一个垄断企业开发了一 种新产品,并将之投入市场。 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 他要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但是并不是所有对物品评价高于物品成本的消费者都买它。因此, 垄断者生产并销售的数量低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因此, 该企业要榨干这项产品的所有 “油水” ,在此之前,他是不会着手新产品的开发与投放的。垄断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低还可以从他们的形成原因上分析。 资源垄断者手里把持着关键的资源, 技术创新对他们而言是额外的开支。 南非钻石公司得比尔控制了世界钻石的80%左右,他们基本没有什么技术上的创新。 因为对该公司而言最重

11、要的是资源,资源(钻石)能带给他们巨额的利润,而技术创新不能。政府垄断者更因为自己的特权,对于技术创新冷淡的很。比如中国电信公司, 他们更关心的是对于费用的调整而不是开发新技术满足消费者需要。 自然垄断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垄断形态,是垄断势力最弱小的,最终会发展成为竞争市场。 自然垄断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与动机相对于以上两种更小。垄断对于技术创新的热情不但是有限的, 甚至有时是恐惧的。 因为新产品的出现可能会缩短原由产品的生命周期; 如果新产品是别人的, 甚至可能会威胁自己的垄断地位。 美国电力公司的全面解体就是因为技术创新使更清洁、 更廉价的电力出现。下面, 下面我们再分析一下自由竞争。因为技术创

12、新最需要的两个因素:资本和动机在这两种市场结构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自由竞争,也叫完全竞争。这种市场结构下,卖家是价格的接受者。自由竞争的产品具有相当大的同质性, 自由竞争的市场具有类同性。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竞争最为激烈。激烈的竞争可以产生很强烈的技术创新的动力,但是, 技术创新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自由竞争的企业一般讲规模较小, 技术创新的瓶颈在于资金。 尤其在现代社会, 新技术的开发已经走出了个人实验室和政府指令的时代, 技术创新的主体变成了企业。 这就需要企业应该具有较强的经济与研发能力,而在具有较高类同性的自由竞争市场,难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用以投入技术创新。由此可见,单纯有动机或者单纯

13、有资本对于技术创新来说都不是十分完美的。那么,这两种因素怎样结合,才会最适合技术创新呢?寡头是只有少数几个卖家的市场。 可以说寡头是引入了竞争的垄断, 所以人们常称之为寡头垄断。 因为竞争的引入, 寡头市场对于技术创新就产生了较高的动机。 但是他们没有垄断那样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且, 由于竞争对手数量较少,寡头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平衡。不过, 他们比垄断更适合技术创新。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看出来:在AMD 形成与英特尔公司的对抗之前,英特尔垄断着CPU市场。英特尔制定很高的价格,CPU主频与一、二级缓存(cache)的发展速度低于摩尔效应所预测的速度, 这是因为英特尔不会为自己形成规模的

14、成熟产品自掘坟墓。 AMD 崛起以后,威胁到了英特尔的统治地位。英特尔为了抢回被占领的市场,加快了技术开发的步伐,并且降低了价格,CPU主频与一、二级缓存(cache)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摩尔效应的预测。到目前为止P4CPU最高主频已经超过了 2G,缓存模式有了质的改变。这些表明了寡头比垄断更适合技术 创新的原因是竞争的作用。垄断竞争是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有许多的卖者,产品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并且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 。由于竞争者数量更大, 竞争更激烈,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企业具有很高的技术创新动机。 许多公司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 全球技术创新投入率

15、最高的企业多数处 于这种市场结构,如三菱,索尼,西门子,新加坡创新公司等。这些公司也具有 很多公司还因为多产品线组合和跨国经营而具有极为强大的经 济力量; 他们所处的市场瞬息万变, 抢滩市场技术前沿阵地等于压制对手, 技术上落后于对手等于失去生存能力。生产计算机显示卡的 3dfx 公司曾经一度领导市场变革, 该公司所生产的 voodoo 系列显示卡更是游戏显卡的开山鼻祖。 可是, 后来居上的NVIDIA公司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TNT系列显示卡,使画面更加 完善,抢占了显卡市场的半壁江山。随后不久, NVIDIA又开发出集成GPU (相 当于把CPU集成到显卡上,这样显卡就具备了计算能力)的Geforce256,使显卡具有超强的处理能力。3dfx几乎完全失去了市场,当NVIDIA推出Geforce2的 时候,3dfx 终于被 NVIDIA收购。至ij 目前,NVIDIA又推出了 Geforce3, Geforce3Ti 等一系列新产品。Geforce3所集成的晶体管有4000多万个,比P4CPUK要多。 显示卡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CPU的发展速度,成了 PC市场上最亮丽的风景线。这 也说明垄断竞争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于垄断和寡头的优势。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到市场结构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那么,技术创新活动又会对这些市场结构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