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36196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8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报告(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1.概述1.1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与任务1.3依据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1.4勘察工作量布置1.5勘察方法1.6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1.6.1勘探点定位1.7勘察完成工作量2.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场地环境条件2.1场地地形、地貌2.2地质构造2.3场地环境3.场地土层的分布3.1场地土层组成3.2土层详细描述4.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4.1岩土参数可靠性分析4.2岩土参数的统计4.3岩土参数选用5.场地地震效应5.1场地抗震地段划分5.2场地类别划分5.3液化评价6.区域水文气象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6.1区域水文气象6.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6.3环境水与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2、7.围岩分类及围岩分级7.1围岩分类7.2围岩分级8.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8.1土层物理试验指标平均值及范围值8.2土层力学指标平均值及范围值8.3土层力学指标标准值8.4土层特殊试验指标平均值8.5砂性土界限粒径及界限系数平均值8.6土层固结系数8.7土层电阻率及热物理指标平均值8.8原位测试指标8.9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综合建议值9.岩土工程评价与建议9.1场地稳定性9.2场地土层分布特征9.3地基承载力评价9.4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9.5基坑工程评价10.结论11.附录10 附录序号图名图(表)号张数(份)附表1勘探点实际材料一览表 1.122地层统计表2.12.223静力触探测试成果统

3、计表3.11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4.14.12125热物理试验成果表5.116电阻率试验成果表6.117液化统计表7.17.558土工试验成果统计总表 8.18.40409压缩曲线图表9.19.3310抗剪强度关系曲线10.110.8811三轴试验曲线图表11.111.171712颗粒分析曲线图表12.112.5513固结试验成果13.113.33附图14苏州市第四纪地质图14.11 15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走向示意图15.1116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6.1117工程地质剖面图17.117.9918钻孔柱状图18.118.2626附件19水质分析测试报告 19.119.6620波速测试成果报

4、告20.11份附录表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07081-1)1.概述1.1工程概况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位于苏州市桐泾路与干将路交汇处。车站设计中心里程桩号右DK9+446.000,长约159.4m,宽约18.0m,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结构顶板标高约为-1.592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车站结构底板标高约为-13.252m。有效站台中心轨顶标高为-11.912m(黄海高程系),明挖法施工,拟采用连续墙+内支撑围护结构体系。本车站我公司已于2003年11月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并提交了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KB标段试验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0

5、3100)。现车站(主体)整体东移,出入口变化较大,按业主要求进行本次补充勘察,我公司在利用原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与重新勘察资料一并整理,提供苏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桐泾路站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由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我公司负责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场地地理位置见下图。1.2勘察目的与任务1.2.1勘察目的本次为满足施工图设计而进行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勘察方案是报业主批准后实施的。本工程的勘察目的为通过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查明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

6、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2勘察任务根据勘察目的,结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及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应完成以下任务:(1)、查明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2)、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别、结构、分布规律、工程特性,对地基均匀性作出评价。(3)、查明场地范围地表水分布情况,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含水层埋深、补给及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地下水季节变化幅度,提供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4)、查明场地内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并提供岩土

7、计算参数。(5)、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地震效应。(6)、进行围岩分类和围岩分级,并划分土石工程等级。(7)、判定场地水与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提供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9)、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和岩土设计参数。(10)、论证基坑开挖施工对既有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影响。提供基坑稳定性计算、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11)、论证基坑开挖人工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提供降水设计参数,论证地下水对车站施工及运营的影响。 1.3依据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1.3.1执行规范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

8、规范(GB50307-1999)1.3.2参考规范、规范和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4勘察工作量布置1.4.1勘探点布置原则和勘探点数量勘探点布置主要依据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按中等复杂地基,车站部分布置在车站主体的周边、过

9、街道、出入口,勘探点间距约在2540m;另外还在通风口、过街道、出入口布置了勘探点。本次勘察在变动后的车站主体位置、出入口位置增布11个勘探点(其中控制性勘探点5个,一般性勘探点6个)。利用了有原勘察报告(勘察编号:03100)15个勘探点和相关试验资料。1.4.2勘探点深度确定原则和勘探点深度勘探点深度根据场地地质条件、车站结构底板标高、支护结构方案和施工方法综合确定。具体为:车站主体部分的控制性勘探点深度约50m,一般性勘探点深度约4045m;过街道勘探点深度为40m;出入口勘探点深度为20m。1.4.3原位测试工作量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KB标在初勘和详勘时,选择了代表性地段(车站或区间范围

10、)进行了大量原位测试工作,包括:扁铲试验、旁压试验、水文地质抽水试验,并提交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KB标(共享报告),即扁铲试验检测报告、旁压试验检测报告、水文地质抽水试验专题报告。所以,本站勘察时仅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波速测试。1.5勘察方法1.5.1钻探方法采用北京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Y-1A型百米岩芯钻机钻孔,开孔孔径150mm,终孔孔径110mm,上部采用钢护筒护壁,护孔管管径146mm,长度4.06.0m,采用全孔泥浆护壁。土层采用岩芯管钻进,回次进尺控制在1.52m,提土率不少于80%。1.5.2取样方法原状土样采用直径108mm薄壁对开式取土器,重锤(锤重63.5kg)

11、少击方式采取,采取的土样质量等级为I级。完全扰动土样由标贯试验直接从贯入器中取得。1.5.3原位测试方法(1)、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每贯入30cm为一测点。锤重、落距及贯入器规格均符合行业标准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13。土层测试时,贯入器抵达天然土层先预打15cm再进行正式贯入试验,用钢尺准确量定30cm长度,每10cm长度用粉笔标画,保持探杆垂直、锤击匀速,记录每10cm长度的锤击数并累计30cm长度的锤击数。(2)、静力触探试验采用20T车装静探仪,连续贯入,每10cm记录一次应变值,自动记录采用20T车装静力触探仪,单桥

12、探头,探头在测试前进行了率定。测试采用连续贯入,贯入速率1.2m/min左右,每10cm采集一次应变值,记录仪型号为LMC-D310。(3)、波速测试波速测试技术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0.10实施。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测试仪器采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工程动测仪RSM24FD及声波检测仪RSM-SYS,波速探头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产的JBT-1型。波速测试时,要求测试钻孔垂直,孔壁光滑,激振板应紧贴地面,探测头贴壁良好,测绳深度标记准确,测试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点的垂直间距采用1m,并自下而上测试。测定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压缩波速。波速测

13、试方法、原理详见报告附件20波速检测报告。1.5.4地下水水位量测场地有多个含水层,为量测各含水层的水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潜水含水层水位量测:首先在勘探过程中量测初见水位,并钻入含水层一定深度,然后,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的地下水的稳定时间,量测地下水稳定水位。承压含水层水头量测:首先钻入含水层一定深度,采取止水措施,与其他含水层隔开,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进行分层量测。1.5.5土工试验方法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的试验:(1)、物理性试验:含水量采用烘干法、密度采用环刀法、液限采用76g瓦氏圆锥仪法、塑限采用滚搓法、

14、渗透试验采用变水头法、颗粒分析试验采用筛析法+比重计联合测定。(2)、固结试验:常规压缩试验采用快速法、回弹采用固结法、固结系数采用固结快速法。(3)、抗剪强度试验: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直剪快剪和固快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采用单轴抗压法。按照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要求进行的特殊试验:(1)、垂直基床系数采用固结试验法。(2)、静止侧压力系数采用K0仪法。1.6勘探点定位及高程测量1.6.1勘探点定位根据各勘探点坐标,采用全站仪定位。采用统一坐标系统(苏州轨道交通独立坐标系)。勘探点具体定位为:首先在业主提供的苏州轨道交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