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457356399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人教版)高考生物《高考风向标》·电子稿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点1-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稳态与环境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考纲解读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考向定位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 I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I4群落的演替 I二、实验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6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7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3“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4“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5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6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条件7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8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考点1 种群及其数量的变化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数量特征(1)

2、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一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调查方法:样方法( 法和 法)和标志重捕法。(2)出生率、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的比率;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 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 、稳定型和 ;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3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4种群数量的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

3、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2)“J”型曲线:条件:理想环境公式: 。(3)“S”型曲线:条件:有限环境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K值:又称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4)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版本差异的内容5种群分布型(浙江科技版) 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可以有不同的分布型。小空间尺度上种群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如图所示: (1)小空间尺度上生物种群的分布受到种群内和种群间的相

4、互作用影响,受到物理环境的结构影响,或者同时受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 (2)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种群内的个体都是成聚集分布的如北美洲大陆上的越冬和繁殖鸟,都集中分布在几个被称为“热点”的地区。种群在热点地区有比非热点地区高得多的种群密度。又如中国的大熊猫种群,就成群分布而集中生活在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秦岭等山脉。校对:同种 数量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总数 种群密度 增长型 衰退型 变化趋势 作出假设 检验或修正 Nt= N0t 环境容纳量 最大数量自主检测过关1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是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

5、数量变化的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2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大量地增加鱼苗的投入量B大量地投入鱼的饲料C及时、适量地捕捞出成鱼D大量地增加池塘的水量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9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4(2007年广州一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

6、基因B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同一种群、同一物种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5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 B、I、 C、I DI、(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

7、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4)如果按照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排列,(3)的顺序是 1D被捕食者的数量总比捕食者多。2C解析:考查“S”型增长曲线意义。3D解析: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4C解析:本题考查评分考查种群和物种的定义。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同一生

8、物,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地理隔离,但二者属于同一物种。5答案:(1)BC (2)A (3)C (4)CABD考点详解及类型讲解一、种群概念及其特点1.种群概念的理解(l)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同种”:指同一物种,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必须具有一定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3)两个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两个方面内涵: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一系列特征。外延:有复杂的种内关系。2.种群的特点:一个种群

9、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问题探究:1.判断种群和物种的标准是什么?1.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物种主要是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个体的特征包括哪些?2个体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二、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相互关系可图示如下:影响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预测变化方向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1.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10、出率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如下:(1)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大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2)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问题探究:3种群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3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J”型曲线和“S

11、”型曲线只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直接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有间接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还有外界因素等。三、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两个概念样方:样方也叫做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2)常用的取样方法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3)适

12、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4)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在标志重捕法中,为保证标志个体与非标志个体在重捕时的概率相等,标志技术及其操作应注意: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对寿命和行为产生的影响。(3)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被捕食的概率,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4)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会消失。(5)

13、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问题探究:4.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4.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调查期中没有迁入和迁出;调查期间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四、“J”型曲线和“S”曲线1曲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状态受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的有限的自然状态种群增长率增长率为常数(无限增长)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0和K时的增长率为0,K/2时增长率最大K值的有无无K值有K值曲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2)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