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457355318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散文阅读-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能力训练十二散文阅读专题能力训练第28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到平江路去范小青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活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

2、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这就是平江路了。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在

3、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菉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早年顾颉刚先生就住在这里,他从平江路着眼,写了苏州旧日的情调:一条条铺着碎石子或者压有凹沟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夹在潺湲的小河流中间,很舒适地躺着,显得非常从容和安静。但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

4、,叫苏州城浮动起来。因此苏州是调和于动静的气氛中间,她永远不会陷入死寂或喧嚣的情调。以前来苏州游玩的郁达夫也议论过这一种情况,他说这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衢,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这是从前的平江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脉搏是怎样地跳动着。我们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就怦然心动起来了。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们的家里看一看,这是老房子,所以一无遮掩的,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开展着,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

5、得很清楚,我不要窥探他们的生活,只是随意地,任着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他们是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旧的房子里,他们在烧晚饭,在看报纸,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是比较进深的,就只能看见头一进的人家,里边的人家,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备弄,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木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再从备弄里出来,仍然回到街上,再往前走,就渐渐地到了下班的时间了,人多了起来。一个妇女提着菜篮子,另一个妇女拖着小孩,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她问道。不知道,小孩答。妇女就生气了,你只知道吃,她说。小孩正在吃烤得糊糊的肉串,是在小学门口的摊点上买的,他的嘴唇油光闪亮的。沿

6、街的店面生意也忙起来,河面上还是有一两只小船经过的,这只船是在管理城市的卫生,打捞河面上的垃圾,有一个人站在河边刚想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去,但是看到了这只船,他的手缩了回去。生活的琐碎就这样坦白地一览无余地沿街展开,长长的平江路,此时便是一个世俗生活的生动长卷了。就这样走走,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头。但到平江路随便地这么走一走,心情就会起一点变化的,好像原本心里空空的,但是这么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无着边际的感觉就消失了。我不是在平江路出生和长大,但是走一走平江路,就好像走进了自己的童年,亲切的温馨的感觉就生了出来,好像世世代代就是在这里生活的。平江路上有许多名胜古迹

7、,我不止一两次地去过耦园。但是我到耦园,却不是去赞叹它精湛的园艺,而是因为它是一处惬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温婉的情绪着落点,也因去耦园的路,不用途经一些旅游品商店,也没有乌糟糟吵吵闹闹的停车场,沿着河,踩着老街的石块,慢慢地走,走到该拐弯的地方,拐弯,仍然有河,再沿着河,慢慢地走,就走到了耦园,其实就这样走,好像到不到耦园都是不重要的了。在宋朝的时候,有了碑刻的平江图,那是整个的苏州城。现在在我的心里,也有了一张平江图,这是苏州城的缩影。这张平江图是直白和坦率的,一目了然,两道竖线,数道横线。这些横线竖线,已经从地平面上、从地图纸上,印到了我心里,以后我便有更多的时间,有更任意的心情,

8、沿着这些线,走,到平江路去。(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在平江路散步的一次经历,其间穿插对苏州旧貌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苏州悠久历史和古典文化的眷恋和怀念。B.作者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让人无所适从。C.文章第9段插入顾颉刚对苏州旧日情调的描写和郁达夫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平江街区的特色。D.文中写道,有人想往河里扔垃圾但最终没扔,可见平江路的人都很珍惜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E.文章以“去平江路”起,以“到平江路去”止,中间多次写到“走在平江路上”,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语言亲切自然,又富有文

9、化韵味。答案:BD解析:B项,“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让人无所适从”理解有误。D项,“可见平江路的人都很珍惜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曲解文意,文中只是写了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没有此意。2.赏析第4段中画线的句子。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比拟、联想(或虚写)、视觉触觉嗅觉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昔日到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古典韵味,表达了对苏州古城、古韵的热爱、怀念之情。解析:从前句“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可以看出,画线句写的是以前的苏州城,从这个角度赏析画线句,就有了着落。然后从修辞手法、效果、感情等方面进行赏析。3.文章第7段说,“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

10、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结合全文,分析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承上启下。承接前文对苏州在现代化进程中现状的表述,引出下文对承载着苏州历史记忆的这一老街区的描写。流露出因为这种现状而产生的失落;也饱含着对平江路得以保存而感到的庆幸和欣慰。解析:语句的作用题,从结构、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根据这段文字前后的内容,可以判断其为过渡句,从两个“最后”可以看出作者失落、庆幸的感情。4.(1)文章题目是到平江路去,文中也有多处文字关涉“去平江路”这层意思。联系全文,说说平江路有哪些吸引“我”的地方。(2)平江路让“我”热爱和眷恋,说出一个你心中的“平江路”,并参照本文列出你喜爱那个地方的理

11、由。参考答案:(1)平江路是苏州最后一个保存着原样的街区。平江路既是静的,又是生动活泼的。平江路展现了普通人绵延不断的日常生活。平江路有许多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2)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迟子建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故

12、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情放松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

13、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

14、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有一天下午,走出地铁站后,觉得困倦难当,就到对面的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里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

15、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当参加座谈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十一月上旬,我返回哈尔滨。当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我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儿媳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

16、。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第1段中用“老”字修饰“日子”,强调生活中总有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奠定全文深沉忆旧的基调。B.作者自述怕狗的这件小事,表明了作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C.描写“公园长椅上睡觉”是为了表现在香港的流浪感,如同乞丐一样。D.结尾批判某些垃圾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获得极大发行量,揭示了主旨。E.温暖和寒冷是一对反义词,既指自然界的温度,又指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