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457355218 上传时间:2024-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人教版)《高考风向标》物理 第2章 力 物体的平衡 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一、考情直播1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共点力平衡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同学们要多加注意.2.考点整合考点1 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所在,一般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如下:1明确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研究对象确

2、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既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2按顺序找力.必须是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之间才可能有摩擦力).3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 特别提醒: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处理力学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所以要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例1】(2007年山东卷)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5fFNGB【解析】以物体

3、B为研究对象,B受重力,向上的外力F,A对B的压力N,物体B有相对A上移的运动的趋势,故A对B的静摩擦力沿斜边向下.如图所示:【答案】C【规律总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再分析外界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本题还可以分析A的受力,同学不妨一试.考点2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 ,或者它们的作用线 ,这几个力叫共点力.2平衡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 .3平衡条件: 推论:(1)共点的三力平衡时,表示三力的矢量可以形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2)物体受n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n1个的合力一定与剩下的那个力等大反向.【例2】(2009年中山一中)如图所示,猎人

4、非法猎猴,用两根轻绳将猴子悬于空中,猴子处于静止状态.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猴子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绳拉猴子的力和猴子拉绳的力相互平衡C地球对猴子的引力与猴子对地球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人将绳子拉得越紧,猴子受到的合力越大【解析】以猴子为研究对象,猴子受自身的重力和两根绳子的拉力,共三个力,绳子拉猴子的力和猴子拉绳子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地球对猴子的引力和猴子对地球的引力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绳子拉得越紧,猴子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仍然为零.【规律总结】要区分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考点三 共点力平衡的处理方法 1三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 即分析物体的受力,

5、把某两个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二是把重力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将三力转化为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 (参照上一讲考点3内容)(2)相似三角形法: 利用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力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简捷的效果2.多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正交分解法 利用正交分解方法解体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3)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正交分解;(4)x方向,y方向分别列平衡方程求解.特别提醒:求解平衡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能多力,也不能少力,对于三力平衡,如果是

6、特殊角度,一般采用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非特殊角,可采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对于多力平衡,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3】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的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如图所示.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滑向半球顶点(未到顶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及细绳的拉力T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A.N变大,T变大 B.N变小,T变大C.N不变,T变小 D.N变大,T变小图135【解析】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力三角形AFN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解得N不变,T变小.【答案】C【规律总结

7、】相似三角形法是解平衡问题时常遇到的一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寻找力的矢量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例4】倾角为的斜面上有质量为m 的木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水平力F推动木块,如图所示,使木块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若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解析】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有:FGfGxNGyFyFx沿斜面方向: 垂直与斜面方向: 又 解得:【规律总结】多力平衡问题宜采用正交分解法,采用正交分解法时,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考点4 动态平衡特别提醒:物体受到几个变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共点

8、力的动态平衡.此类问题往往有这样的特点:(1)物体受三个力;(2)有一个力大小方向始终不变(一般是重力);(3)还有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我们可以采用图解法或者解析法求解. 【例5】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斜面上,有一块可以转动的夹板(不定),夹板和斜面夹着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均质球体,试求:取何值时,夹板对球的弹力最小.【解析】解法一:图解法对球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平行四边形中的矢量G和N1进行平移,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的左图和中图所示.由于G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而N1的方向不可变,当增大导致N2的方向改变时,N2的变化和N1的方向变化如图中的右图所示.显然,随着增大,N1单调减小,而N

9、2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当N2垂直N1时,N2取极小值,且N2min = Gsin.解法二:解析法 看上图的中间图,对这个三角形用正弦定理,有: = ,即:N2 = ,在0到180之间取值,N2的极值讨论是很容易的.【答案】当= 90时,甲板对球的弹力最小.【规律总结】:求解三个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采用图解法,即先做出两个变力的合力(应该与不变的那个力等大反向)然后过合力的末端画方向不变的那个力的平行线,另外一个变力的末端必落在该平行线上,这样就能很直观的判断两个变力是如何变化的了,如果涉及到最小直的问题,还可以采用解析法,即采用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求解.考点5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特别提醒:当一个

10、系统(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的每一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当求系统内各部分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否则不能暴露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求系统受到的外力时,用整体法,即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具体应用中,一般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例6】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竖直向下,OABPQ 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

11、FN不变,f变大 BFN不变,f变小mgFN CFN变大,f变大 DFN变大,f变小【解析】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求FN,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力平衡,FN=2mg不变;以Q环为对象,在重力、细绳拉力F和OB压力N作用下平衡,如图,设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P环向左移的过程中将减小,N=mgtan也将减小.再以整体为对象,水平方向只有OB对Q的压力N和OA 对P环的摩擦力f作用,因此f=N也减小.【答案】B【规律总结】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整体法是力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 共点力的平衡【真题1】(2008年广东理科基础)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

12、,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v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D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解析】人作匀速运动,故人所受合力为零,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均在竖直方向,故水平方向不应该受力,即人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A【名师指引】本题考查平衡问题,属于基础题,切不可想当然认为人受到摩擦力.mFM【真题2】(2008年海南卷)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

13、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Mm)g B(Mm)gF C(Mm)gFsin D(Mm)gFsin【解析】匀速沿斜面上升的小物体和斜面都处于平衡状态,可将二者看作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整体,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解得N(Mm)gFsin【答案】D【名师指引】本题因是求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故将二者视为一整体来研究,将使求解变得简单,当然,本题也可以采用隔离法,同学们不妨一试.【真题2】(2008年天津卷)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

14、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解析】力F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使B压紧竖直墙面的力,一个是压紧A的力,用整体法进行分析,可知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地面对A的作用力应指地面对A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当力F缓慢增大时,和 同时增大,故C正确 【答案】C【名师指引】本题宜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来讨论,特别要理解地面对A的作用力应指地面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新题导练:PQO1(2008年佛山二模)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所示.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P物体受4个力 B.Q受到3个力C.若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D.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F2(2009年中山纪念中学、执信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联考)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为的力拉住,使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