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57348523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怎样实施 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心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心,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根本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需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心。一、关注学生人性和个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需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老师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个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谊和爱情等

2、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发明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负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尤其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发明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么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心人、为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她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作为语文老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发明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她的心灵是一个宽广的世界,坚信这个

3、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发明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老师还要率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输出的人性。另外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法是多个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大家多个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大家含有多个多样的个性。在老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全部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全部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个相互了解、尊重、关心、帮助、谅解、信任的友好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降低内耗,显

4、著地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假如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个愉悦的情绪生活和主动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但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关键的是经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需“披文入情”。首先,透过

5、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 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个和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足的张扬,展现给学生,让她们伴随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但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示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她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主动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

6、示自己的情意和体验。和此同时,老师要主动参加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主动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轻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所以,语文教学必需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含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但是学科知识传输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原因,这

7、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础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好材料。语文教学只要充足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多种道德原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能够变为本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即使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所以而能自行实现,因此,老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原因外,还要主动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个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个高尚的道德生活

8、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要实现这一教学境界,老师必需主动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在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评价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要亲密联络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情况,联络学生的生存环境和目前的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展现老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见解和态度。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定,只要老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老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定,主动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么,学科知识增加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伴伴随学科知识的取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