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246366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章末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章电与磁一、选择题1.甲铁棒能吸引小磁针,乙铁棒能排斥小磁针,若甲、乙铁棒相互靠近,则两铁棒()A. 一定相互吸引B. 可能相互吸引,也可能相互排斥C. 一定无磁力的作用D. 一定相互排斥2.磁体的特征是()A. 与带电体一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只能吸引铁不能吸引其他金属C. 能够吸引铁、钴、镍和其他磁性材料D. 只能吸引异性磁极3.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了特斯拉线圈,如图 ,用一不通电的LED灯靠近正在通电的特斯拉线圈时,LED灯发光了 ,灯被点亮的现象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一知识来解释()A. 电流的磁效应B.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C. 通电螺线管的原理D. 电磁感应4. 如图所示,小明用漆

2、包线绕成线圈ABCD,将线圈一端的漆全部刮去,另一端刮去一半放入磁场,做成电动机模型连接干电池后()A. 线圈持续来回摆动B. 线圈沿固定方向持续转动C. AB边中电流方向交替变化D. CD边始终受到磁场力作用,且是动力5.张扬同学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中,使用两个相同的A、 B 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滑片 P 向右滑动,电磁铁的磁性减弱B电.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C. 电磁铁 A, B 的上端均为S 极D该.实验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匝数多少的关系6. 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些物理学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以下叙述错

3、误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从自己做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B. 欧姆对 “电流跟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到了正确的结论C. 焦耳最先发现了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D.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第 1页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磁铁的B 端有一个小磁针,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磁铁的A 端为 N 极B. 小磁针静止时,S 极水平指向左C.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 向左端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D. 只将电源正负极对换时,电磁铁的极性不变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一些曲线

4、,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B.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磁体的S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 极,构成闭合曲线C. 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所指的方向相反D. 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场越弱9.关于磁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真实存在的曲线B.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C. 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D.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北极10.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能够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A.B.C.D.11.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的实验说明磁场能产生电流B. 乙图的实验所揭示

5、的原理可制成发电机C. 丙图是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D. 丁图中麦克风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 2页12.如图所示,反映图所示的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是()A.B.C.D.二、填空题13.电动机是将 _能转化为 _能的装置。14.如图所示,用漆包线绕成矩形线圈,将线圈两端的导线拉直并用刀将漆全部刮掉,作为转动轴,将线圈放在金属支架上,在它下面放一块小磁体,用纸做一个小风车固定在转动轴上,将装置与小量程电流表相连,使小风车转动,可观察到_的现象,说明电路中有电流产生,此过程中_能转化为电能,若将电流表换成干电池接入电路,线圈_(选填 “能 ”或“不能 ”)持续转动15.如图所示,利用(a)图装置

6、的原理可制成_ ,利用( b)图装置的原理可制成_16.电磁继电器是利用_ ,通过 _ 间接控制 _ 电路的开关17. 图是课本中的 3 个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研究 _现象( 2)乙图:测定 _的数值( 3)丙图:将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研究动能的大小与_的关系18.电暖器主要利用电流的_效应来工作;电磁起重机利用电流的_效应来工作19.如图所示是电磁铁和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由图可知,A 的左端为 _极,电源的左端为 _极第 3页20.小明去超市,走到电梯前发现电梯运动较慢,当他站在电梯上时电梯运动又快了起来小明查找了控制电梯运动快慢的电路如图所示(R 是一个

7、压敏电阻)由此可推断:A 处的材料为 _ (选填 “铜片 ”“铁片 ”或“磁铁 ”).当人站在电梯上,触点K 与触点 _(选填 “1或”“2)”接触,该压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压力的增大而_ (选填 “增大 ”或 “减小 ”)21.巨磁电阻( GMR)在磁场中,电阻会随着磁场的增大而急剧减小,用GMR 组成的电路图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磁铁的磁性_ (选填 “变强 ”、 “变弱 ”或“不变 ”),电流表A2 的示数 _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2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研究对象有:铁片、铝片、玻璃片、纸片、钢片,将这些研究对

8、象分别置于 U 型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请将实验探究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哪些物质插入后回形针会下落哪些物质插入回形针后不会下落_三、实验探究题23.磁悬浮地球仪是使用磁悬浮技术的地球仪,它无需转轴穿过球体便可悬浮于空中,给人以奇特新颖的感觉和精神享受( 1)磁悬浮地球仪的球体中有一个磁铁,环形底座内有一金属线圈,通电后相当于电磁铁金属线圈与球体中的磁铁相互_ (吸引 / 排斥),使球体受力平衡,从而悬浮于空中磁悬浮地球仪是利用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_ 效应工作的当磁悬浮地球仪停止工作时,在“拿开球体 ”和 “切断电源 ”之间应先选择 _( 2)将磁悬浮地球仪的球体用手轻轻向下按一下,球体就会

9、从原来的悬浮位置向下运动,此时金属线圈中的电流增大,磁性 _ ,金属线圈对球体的作用力大于球体重力,球体到达最低点后向上运动返第 4页回原悬浮位置由于球体具有惯性,球体越过原悬浮位置向上运动,此时金属线圈中的电流减小,磁性减弱,球体速度越来越_(大 / 小),到达最高点后向下运动,并再次回到原悬浮位置几经反复,球体最终停在原悬浮位置24.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琴同学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匝,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甲、乙、丙、丁为实验中观察到四种情况 实验是通过观察电磁铁_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像这样,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来认识或显示不易观测的物

10、理现象或物理量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体现了“转换 ”的思想请再举一例并简要说明:_ 当开关闭合后,甲图中N 极在磁体 _端(选填 A 或 B);若让 B 铁钉再多吸一些大头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端移动(选填“左”或“右 ”) 比较 _两图可知:匝数相同时,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由图 _可知:当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四、综合题25.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设置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6 伏,保护电阻R1=100 欧,压敏电阻R2 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变化如图乙所示,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

11、 1)当压敏电阻R2 受到的压力F 增大时,其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梯超载时,衔铁被电磁铁吸住,触点K 与触点 _接触,电铃发出警报声( 2)若电梯在20 秒内将一位重600 牛的乘客匀速提升15 米,求电梯对乘客做功的功率( 3)当电磁铁线圈电流达到20 毫安时,衔铁刚好被吸住若该电梯厢内站立总质量为1000 千克的乘客时,试通过计算说明电梯是否超载(g 取 10 牛 / 千克)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的再生制动器目前大多数汽车刹车时均采用油压制动油压制动刹车时消耗的动能转化为内能释放掉,形成了能源的浪费而现在的混合动力汽车采用再生制动器,它能把汽车刹车制动时消耗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同时产生汽车所需的制动力,从而有效减少了汽车的燃油消耗、污染物排放和制动器摩擦片的磨损汽车刹车时再生制动器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刹车阻力,仍需要与油压制动器配合使用,产生恒定的刹车阻力来满足刹车要求若某汽车以72km/h 的速度行驶,刹车时再生制动器产生的阻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表:第 5页时间 t/s00.20.40.60.81.01.21.41.6再生刹车阻力3f/ 108.08.18.49.010.010.010.07.55.0N再生制动器只会把一部分的动能再生使用,其余的动能转化为内能汽车正常行驶时,将发动机关闭直至汽车停止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