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724278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三) 精华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效劳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根底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2.国际货物贸易:也叫有形贸易,有形贸易的进出口必须办理通关手续,因而反映在海关统计中,构成一国国际收支经常工程的重要内容。3.世界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货物总额。4.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5.乌拉圭回合达成?效劳贸易总协定?将效劳贸易界定为四类: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6.衡量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和国际货物贸易规模重要指标:对外贸易额:一国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的总和。7.国际效劳贸易的特点:国际效劳贸易的标的一般

2、具有无形性。国际效劳贸易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国际效劳贸易的标的是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的。国际效劳贸易一般不经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8.国际贸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力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9.国际贸易由货物贸易和效劳贸易两局部组成。10.奴隶社会,进行贸易的商品主要有两类:奴隶、供奴隶主和王室享用的奢侈品11.自然优势: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自然环境优势,比方气候、土壤、矿产资源等。12.中国的效劳贸易中,最主要的工程是: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效劳13.国际贸易结构:是指不同类别的货物或效劳贸易额在世界货物或效劳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构成。14.获得性优势:是在经济开展的过程中逐步形

3、成的特殊技术或技巧等。15.绝对优势理论: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基于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根底,当一国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多的产品,从而使每单位产品的生产本钱低于别国,那么称之为。它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的。16.比拟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对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开展,各国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而只应放弃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代表人有大卫李嘉图。17.要素禀赋理论赫-俄理论OR H-O理论的主要内容:由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的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18.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劳动力不同质、存在人力资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自然资源稀缺、要素密集度逆转1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佛农1966年提出的:产品的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20.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其动态含义表现为:1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新产品阶段:属于技术密集型、成熟阶段:由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标准化阶段:产品和工艺流程已经标准化,劳动熟练程度不再重要,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2.贸易国比拟利益的动态转移21.新贸易理论: 1985年,克鲁格曼与赫尔普曼和著的?市场结构与

5、对外贸易?,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内分工和贸易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以规模经济为根底的垄断竞争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模型。22.先发优势:指的是能最终促使一个公司成为某个行业先行者的经济和战略优势。也就是说,先行者获得规模经济的能力对于后来者进入市场形成了一种障碍。23.波特认为国内4种根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的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的作用。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政府的实际作用是正面或负面地影响每个根本变量。国家不能成功地别离产业,但通过水平和垂直关系能把产业连成产业群。24.政治环境的含义:当事国或地区的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

6、当事国或地区的政治稳定性、当事国或地区的有关法律制度、当事国或地区的主要外贸政策与措施、当事国或地区公众利益集团的开展25.经济环境的含义:经济体制:包括“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方案经济体制、混合经济体制三种主要类型、经济结构:包括“农业自给型经济、原料输出型经济、工业开展型经济、工业化国家四种类型、市场规模:主要包括“人口、收入两大因素、经济根底结构:通常指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通讯设施、能源供给、金融机构、商业根底设施等26.社会文化环境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晶,即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那么和价值观念的总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语言:语言是人们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也是重要文

7、化因素之一。教育水平: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商品需求倾向。宗教信仰: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必面认真加以注意的问题。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美的鉴赏力,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和崇尚的风气。27.技术环境的含义:主要是指整个世界或当事国或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进步还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方式。28.PEST分析工具包括: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因素(social)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34.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已考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全球化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组织结构的出现。3

8、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36.生产全球化的两重含义:一是单个企业主要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向纵深推进,其跨国经营的分支机构在数量上和地域上极大扩展,在组织安排和管理体制上超越国界。二是借助跨国公司以及分支机构间多种形式的联系,逐步建立以价值增值链为纽带的跨国生产体系。生产全球化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全球化使最终产品成为全球性的产品。37.贸易全球化的程度是通过贸易总量和贸易金额的增长、贸易手段的增加、贸易范围扩大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表现出来的。38.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局部。它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金融活动跨越国界,形成无国界金融;二是金融活动

9、按同一规那么运行,在全球范围形成统一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按通行规那么运行。三是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同质的金融资产在价格上趋于一致。39.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1科技开展1)信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已经跃上新台阶,信息高速公路正覆盖全球2)运输技术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是现代运输手段的重大变化3)科技开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技开展使一个公司可以组织与协调分散在全球的生产经营业务(2)跨国公司的迅猛开展(3)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它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因素。40.国际贸易的增长特点:二战后国际贸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虽然在个别年份增长有所放慢,但是总体而言国际货物贸易比世界产出的开展速度快。国际效劳贸易

10、迅速开展41.金融全球化开展主要表现在: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金融业务与机构跨境开展、各国利息率等指标联动和全球利息率的下降金融机构兼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42.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效劳贸易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国际货物贸易的开展会刺激与之有关的国际效劳贸易的开展。另一方面,传统国际效劳贸易的开展以及新型效劳贸易的出现也会促进国际货物贸易的开展。43.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变化:是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它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标。44.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

11、一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通常以他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出口额进口额中的比重来表示。45.国际贸易结构:1二战后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品和原材料的比例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提高,约占73%。2金融、保险、通讯和信息等效劳贸易增长较快。46.随着资本主义的开展,国际贸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国际贸易额空前增加、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机器和运输工具的贸易,纺织品的贸易迅速增加,粮食也成为大宗的贸易商品、贸易方式有了进步、经营国际贸易的组织机构日益专业化,出现了很多为国际贸易效劳的专业化的公司。、国家之间的贸易条约、贸易协定广泛开展。、由于英国首先完成

12、工业革命,其凭借先进的技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贸易、金融、航运大国,在国际贸易处于垄断地位。47.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国际贸易开展的特点:国际贸易额继续增加,但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相比,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稳定。、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发生变化,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其他西欧国家、北美、非洲、拉丁美洲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48即使享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也可以从适当的专业化中获得利益48.世界效劳贸易迅速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主要有(P24):1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向效劳业偏移2商品贸易和国际投资增长的带动3新科技革命的有利推

13、动4社会生活国际化的促进。49.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的变动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已考国际收支差额,通货膨胀因素,利率水平差异。各国中央银行干预。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0.中国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总体上经历了从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开展中国家为主,在转变为以兴旺国家为主,全方位的对外贸易过程。5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那么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工程进行列表比照,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它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发生的对外经济交易具体系统的统计与记录。52.间资金收支行为。它包括两种具体的收支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55.国际收支平衡

14、表一般包含以下内容:经常工程:包括政府单方面转移和私人单方面转移金融和资本工程。误差和遗漏工程。58.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要经过以下处理才能平衡:自住性交易、调节性交易、设置误差与遗漏工程。综上所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但是一国的国际收支并不一定是平衡的。衡量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是看其自住性交易是否到达了平衡。59.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有:经济周期、经济结构、国民收入的变化、货币价值的上下。60.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与措施:1支出改变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总支出水平的政策,主要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2支出转移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水平而改变需求

15、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和关税政策3直接管制政策:指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61.财政政策:指一国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两类。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和私人支出,从而抑制总需求和对外需求的增加,以促使国际收支平衡,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通过扩展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从而扩大总需求和对外需求,刺激进口,抑制出口,促使国际收支平衡。62.货币政策:只一国政府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法定存款

16、准备金比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给量。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再贴现率来促使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可以提高再贴现率来促使国际收支平衡。63.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本币的升贬值来影响进出口,从而影响外汇收支,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如果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可以宣布本币贬值,以抑制出口,刺激进口,到达缩小逆差的目的。64.直接管制的优点/缺点:1优点:一是它对市场依赖的程度较低,因而在调节国际收支上见效快。二是直接控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面较小,政府在使用这种调节手段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三是直接管制使政府对经济的调节深入到微观领域2缺点:一是容易遭受对方的报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