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230701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高职版)(第二版)第十五课贺新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 月日课次时数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贺新郎(老大那堪说)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一、了解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一腔忠愤之志,报国之意,体会词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学习辛弃疾的爱国 豪情,认识具不凡的志趣与坎坷的经历。二、 体悟这首词的感情特征,从中领会辛词“肝肠似火”的特色。理解本词即事叙景的艺术特点。三、 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弄懂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在吟诵中感受用韵和节奏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学 习辛词的语后特色。重点、难点:体悟这首词的感情特征,从中领会辛词“肝肠似火”的特色。理解本词即事叙景的艺术特点。分析词的艺术手法,学习辛词的语言特色。教

2、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应用:图片、等讨论法幻灯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贺新郎(老大那堪说)上片有友情前四句拿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宏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下片论国事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盾出发,对投降主义批判。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后四句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作业:完

3、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后记(经验、不足):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重点环节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提 示一、导入新课被称为“词中之龙”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 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辛弃疾是一位热血诗人,他的词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 义情感。他是中国诗词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二、讲授新课贺新郎(

4、老大那堪说)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前 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 (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 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 词坛一代大家

5、。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 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 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 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鹏鹊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

6、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 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 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 唐宋名贤百家词 本。12卷本名稼 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2 .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辛弃疾( 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

7、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 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 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 奋起反抗。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 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

8、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 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 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 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重点环节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提 示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 时他才二十三岁。辛弃疾初来南方,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

9、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 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 时期中,曾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 、九议等。尽 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 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 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却越来越感到 压抑和痛苦。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他的豪迈倔强的

10、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 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 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 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 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 闲居。辛弃疾一向很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这又使他难以忍受。所以,他

11、常常一面尽情赏玩着 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的理想所激动,时而因现实的无情而愤怒和灰心,时而又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 半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鹏鹊天),在这些词句中,埋藏了他深深的感慨。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北伐的韩倔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激昂慷慨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

12、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 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温然长逝。虽然,自中原失陷以来,表现对于民族耻辱的悲愤, 抒发报国热情,已经成为文学的中心主题,辛弃疾的词在其中仍然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这不仅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蹒的北方, 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而且因为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也在积极地 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在他的词中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抒发报国之志时,辛弃疾的词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的情调,像“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

13、),“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等,无不豪情飞扬,气冲斗牛。对那些与自己一样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相应,彼此勉励,如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的慷慨热情,全然不同于一般俗滥的祝寿词: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 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

14、策划、结束方式):而对于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出于本能的厌恶,在千 年调中他勾勒了这类人物的丑态:“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然而正是这样的人充斥官场,把持权位,引导着一条苟且偷安的道路。他愤慨地写道:“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卜算子)当辛弃疾带领不多的人马冲过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 料从此陷落在碌碌无为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 当年南归的首站建康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

15、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 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揭英雄泪。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 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 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 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 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另一方面,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同样无可奈何的心境,使辛弃疾和陆游一样,不得不在乡居 生活中寻求排遣苦闷的途径。他是受老庄思想影响很深的,曾自述“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感皇恩)。老庄哲学让他暂时忘怀世间的烦恼,贴近自然与日常生活,感受并在词中表现 “一壑一丘”中所蕴涵的哲理与美感。而由于个性和审美趣味的不同,他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