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723044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有限空间部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前言我国安全生产的总方针是: “安全生产 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也就是说在一切的工作过程中,安全所处的位置是首位,是至关重要的位置。如何保证这一位置,关键在于人、人在于预防,预防得当,即可以保证相对的平稳;预防不得当,将会出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事故。 这些事故将会给国家、 企业、家庭和个人都会造成重大的损失。返回来说,安全是动态的,谁都不能保证不出事故,这就要看我们来如何去面对安全生产管理。人们常说:出事故是必然

2、的,不出事故是偶然的。所以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了解企业生产状况,掌握设备性能,知道设备修理要令,因为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设备的检修过程中。一、有限空间(受、密闭)有限空间和受限空间及密闭空间的不同区别受限空间是指作业环境条件对作业者受到限制,密闭空间强调与外界的完全隔断开。 有限空间意在强调空间的范围,没有和外界隔断的意思。1、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进出口有限或者

3、受到限制;不是设计为长时间占用空间。有限空间的主要特点: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有限空间分为四类密闭设备;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企业非制造标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1、【检测】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 氧浓度(应在 19.5-23.5% 范围内),易燃 / 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 10%),一氧化碳浓度(应 25ppm)。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

4、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 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 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 包括检测时间、 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2、【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 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3、【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4、【防护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

5、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5、【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6、【应急救援装备】生产经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

6、,救生索,安全梯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1、【主要负责人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作业审批】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

7、生产经营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危害告知】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4、【现场监督管理】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5、【台帐记录管理】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岗位在运行过程中,岗位操作者在

8、严格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的基础上,要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做好台帐记录。6、【培训教育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 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7、【岗位作业管理】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

9、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8、【隐患排查管理】 2007 年 12 月 22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自200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

10、产安全,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建立体系,明确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责任到人,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完善制度,制定方法和措施;保障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具体要求,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防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9、【应急救援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 掌握事故处置程序,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10、【事故报告管理】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

11、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针对生产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在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从源头上采取防范措施,坚决治理纠正有限空间作业违规违章行为。企业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企业应当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

12、限空间作业。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作业。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企业应当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并按规定申请备案。企业应当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应当为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

13、器具,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18664-2002)、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T16556-2007)、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要求 (GB6220-2009)等规定要求。缺氧条件下,应当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8958-2006)要求。同时,要配备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通风、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当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当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企业应当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当处于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