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177083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点【摘要】网络文学是数字化洪流中诞生的新生体。作为汉语 文学在网络空间的艺术实践,她依托网络,迅速崛起,并成为人 们日益关注的文学焦点。 本文主要从网络文学传播主体泛化,信息传播迅捷化,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以及互动性交流等方面, 分析其传播的特征及意义。【关键词】网络文学 网络传播 特点 意义计算机网络和文学联姻所滋生的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汉语文学的发展格局。 文学在诞生之初是以口头方式 创作、传播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口耳相传。之后纸面文学超越了 口头文学传播的时空限制并取代了前者。 网络文学传播体开辟了 另一个文学创作的时代。 而网络文学的出现,对于文学来说不

2、仅 意味着文学传播形式的网络化, 还意味着文学语言和文学观念的 网络化。不同的传播方式迎合了不同的文学特质,不同的文学特质需要不同的传播方式。在不同的时期,总有一种传播方式占据 主导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 基于技术而生的网络特点 赋予网络传播全新面貌,网络传播的全新特点又赋予了网络文学 特有的气质和血液,对网络传播这样一个崭新的、 上升的媒体之 特点进行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网络文学的涵义什么是网络文学?直到今天也没有一种规范化、 学科化的总 结和界定。 一般来说, 网络文学可以分为三类: (1)从广义上看, 网络文学是指经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的文学

3、作品, 即凡在互联 网上传播和可以阅读到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2)仅仅在网络空间写作和发表的作品 ”; 1这是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原创文学, 即通过 “键盘”和“手指 ”的舞蹈并在互联网上首发的文学作品,这 个层面的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作品相比,不仅有媒介载体的不 同,还有了创作方式、作者身份和文学体制上的诸多改变; (3) 最能体现网络文学特性的是网络超文本制作的作品, 这类作品具 有网络的依赖性、 延伸性和网民互动性, 离开了网络就不能生存, 这样的作品和传统印刷文学完全区分开来, 如超文本文学或多媒 体文学。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类的网络文学,翻译成英文,应 该叫做In ternet Lit

4、erature。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的网络文学则是 Network/Web Literature。在台湾,网络文学(Network Literature) 在多数场景下可以跟超文本文学 (Hypertext Literature) 通用。 ”2 网络文学作为汉语文学在网络空间的艺术实践,她依托网 络,迅速崛起。其传播迅捷等特点,可以说首先是现代技术使得 网络文学不再像以往的民间文学那样, 沥尽狂沙始到金, 需要经 历无数岁月的淘洗才能成为人们阅读的对象。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播手段的更加成熟,成就了网络文学的兴旺繁荣。网络文学构建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完美, 其核心价值在于舒缓 或消解人类由于经济利益这个

5、价值中轴带来的社会生存压力, 使 我们从物质生活的紧张和焦虑中, 寻求到精神的放纵和自由。 这 种情结不但没有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得到消解, 反而随着技术的飞 跃使它更渴望释放,网络文学恰恰提供了更为适宜的表现场所。 本文选取对网络文学的分析,探究其传播的特点及意义。二、传播特点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界定都 有自己的感官注入, 这才使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而对于网络文 学的传播特点,尽管大家的表述各异,但是基本特点方面,却形 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共识, 普遍承认了网络文学在传播上有如下的 特点:传播主体泛化, 信息传播迅捷化, 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 3 , 以及互动性交流等等

6、,本文将就以上方面分别论述。1、网络传播主体的泛化传播创作主体泛化, 没有现实社会中的编审机制, 发表作品 只需将作品上传至某个网站, 你的作品就已成功发表。 这就为文 学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形成的平等、 开放、自由 的创作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 文学爱好者在精神世界和审美观念 上得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文学的本性 崇尚自由、 追求自由, 无 论是在创作的理念、动机、题材、体裁方面,还是在表现手法、 语言技巧方面,都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文学创作在网络世 界里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特权,而是置身民间,成为一种日 常写作的方式,甚至带有游戏、调侃、戏谑的意味。文学在网络 上很有些 “劳者

7、歌其事,饥者歌其食 ”的初原的状态,创作成为人 们情感倾诉或宣泄的方式, 创作的过程所获得的快感远胜于发表 的喜悦,令文学不再沉重。正如马克 • 波斯特所说: “电脑 书写颠覆了作家的个性, 最后, 它带来了集体作者的诸多新的可 能。” 4现在很多网站,比如博客中国,搜狐,新浪,网易等,都有 为网民开辟的专栏。邀请,吸引,招聘一批有写作实力和有写作 愿望的有影响力的作者,在线写作,发表专栏文章,从而提高网 站影响力,同时作品也在网络传播中,文学创作获得认可,作者 获得较高知名度。从而每个人都可以既是作者,又是编辑,又是 作品的阅读者, 集三位于一体。 这些在传统文学看来是不可想象

8、的。光是传播主体多元化, 还远远不够。 没有一个便捷的传播渠 道,好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有具备了迅捷的传播手段,才 会反过来作用传播主体。2、网络文学传播迅捷化“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之于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可能。 这就是网络的好处。 要发布一篇稿子或者浏览一篇最新的文章是 何其容易和迅捷的事情。比较之下,报纸以纸质媒介传播,其速 度受制于交通手段, 其沟通会受阅读群的限制。 而网络则瞬息之 间,可以把你的文章第一时间呈现在受众面前。以“博客中国 ”网站为例来说明发表一篇文学作品的一般流 程。首先你得写一个个人电子简介, 通过邮件提交注册成为该网站专栏作者的申请, 然后由专门的专栏

9、编辑为你开通帐号。 当拥 有了自己的登陆名和密码, 在网站首页登陆位置进入, 你就可以 进行一系列操作了。 只要你会发邮件, 你就会在这个网站发表文 章。只要添加成功, 你的文章就会实时出现在网站上被数万计的 网友阅读了。在网络上,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读者群或者说受众 群。比如你把一篇对博客前景预测的作品发表在 “博客中国 ”网 站,一定会受到该网站网民的点击阅读, 并且直接书写交流意见。 就是网站的管理层也一定会关注你的这篇作品, 甚至因此而通过 你留下的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邀请你以后更多地参和,等等。 传播沟通之便捷,尽在眼前。而这些优势,是传统文学所无法比拟 的。如果你把这篇文章寄给某

10、报社,或者某杂志,这其中要经过 编审,然后送去排版,然后印刷,然后发售,如果有研究者想和 你交流, 还得通过报社或者杂志社转达才取得你的联系,无比折腾。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发表, 从可能性上说, 世界上任何一个角 落的读者都可以找到它, 进行阅读。 不存在书籍传播时代因为发 行、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脱节而造成的空白区。传播迅捷化,阅 读全球化,是网络文学独具的无可比拟的特点。 和传统文学相比, “电脑互联网络在全球范围的文化沟通方面,具有更加强大的力 量来自全球四面八方的、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用户在网上分享各种文化信息,促进了多种文化的交融。53、网络文学的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传播的迅捷, 注定了网络信

11、息的瞬息万变。 我们没有谁有这 个能力去了解每天都发生了什么。 但是,我们却能够自觉或不自 觉地去了解我们所需要或不需要的信息。 这就是超文本带来的革 命。超文本, 和用字符串来表达, 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 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 信息块”结点 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 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 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 从而 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 超文本的文本构成模式和传播结 构使得信息检索得以时间、 空间全方位开放, 从而轻松实现了此 时或彼时、同步或异步的查询功能

12、。比如:你要研究鲁迅,你可 以在鲁迅网查询到其蛛网般多的信息,为你的研究服务。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 文学由平面走向立体, 在表 达上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这种超文本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 点击行为成为创造的过程,文本成为读者阅读过程的同步写作, 阅读的快乐也正在于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超级文本文学所 具有的所谓文本资源丰富性, 文本多义性和阅读开放性, 如果仅 仅出于网上随机选择、 提取或组合, 或者字典辞书式的资料堆积, 而不是来自独特的精神创造, 那它就极可能是苍白无力的文本拼 贴,由此也就不大可能产生出真正伟大的文学了。 ”6网络文学的超文本性, 在传统文学里是不可想象, 难

13、以实现 的。和书籍文学相比, 有声音和图像参和的网络文学必然更具表 现力,因此也就更具艺术魅力。首先,它必然会保持文学的基本特征, 以语言为主并以此和 影视划出明显的界限, 而不会由于吸收了音像的因素而和影视走 向同一。其次,网络文学也不同于现在带插图的书籍文学作品, 音像在网络文学中不再是一种外部的、 可有可无的东西, 而是作 为整个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积极参和到作品的文学形象的 塑造中来。 第三,网络文学也不会是目前流行的卡通片之类的东 西。网络文学虽然在形象的塑造中运用了音像的因素, 但从根本 上说,它仍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音像的采用是为了帮助语言塑造 形象,而不是为了取代语言的作

14、用。4、互动性的交流 传播的多样化和便捷, 和网络的互动性是相辅相成的。 互动 性包含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扑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 其特点为: “(1) 拓扑结构中无中心节点, 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 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 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 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 (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 采用这种逻辑拓扑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 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 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 更为深入。 ”7互 动性的形成正是时间层面、空

15、间层面上的开放 性带来的。时空的开放赋予传播更多的深度和广度。互动性赋予了网络文学的参和性。 人人皆可参和的自由, 文 学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的自由。 网络文学是一片向每一个人开放 的文学原野,这里没有权威,没有等级,任何人都是作者,也是 阅读者。网络写作是一场 “匿名的狂欢 ”,它削平一切等级界限, 将每一个人还原为活生生的独立、自由、平等的生命个体,将写 作变成真正的个人情感的自由释放。网络文学的互动促进了文学的民主化进程, 使审美体验的标 准日益丰富起来,使文学的载体、形式丰富起来,也促使网络文 学的创作题材丰富起来, 为我们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学遨游空 间。三、没有止境的意义 互联网的出

16、现,带来文学自身和人对文学的观念的双重转 型,我们所要做的是对网络环境下文学的生存和发展做更为充分 的理论思考,为网络文学提供一个深入研究的学理平台。网络文学的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 缺乏经验的累积和规律的探索。 全新的事物犹如空白的纸张, 充 满着待垦的诱惑。 小荷初露的网络文学前景如何, 尚难定格其文 化表情。这时候,研究者需要遵循的研究原则应该是:其一,建 设性学术立场而不是评判性研究态度; 其二, 基础学理的致思维 度而不是技术分析模式。 前者可以使我们绕开对网络文学和数字文化“好坏优劣 ”的简单评判而将其当作科学研究的对象, 后者则 可以将多姿多彩的网络文学现象作为丰厚的人文学术资源, 以此 探究建构一种网络文学基础理论的必要和可能。通过对传播主体泛化, 信息传播迅捷化, 超文本信息检索方 式,以及互动性交流等特点的分析, 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